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萢的“滿漢全席”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萢的“滿漢全席”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萢的“滿漢全席”

選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提起廉價的小竹籃,攜三五好友,去菜子地摘“萢”。從龍陵縣城一路向北,在穿過廣袤的勐冒壩子時,遠處黑山雪山盡收眼底,近看勐冒洋芋地阡陌縱橫,鄉村氣息濃郁。

再穿過波平如鏡的蚌渺湖畔時,可以看到湖中有漁民憑藉小竹筏收穫大桶大桶的生態水庫魚,湖邊的某個角落幾個退休的老者手持魚竿,澹然若定,凝如雕塑地在垂釣,一幅寂靜、遼遠、天人合一的山水畫活現於你眼前。

繼而便不知不覺闖進小黑山原始森林了,瞬間濃廕庇日,行人和車輛都會被綠樹環抱,在深邃茂密的叢林中沿菜子地河岸行駛,一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復前行,土地平曠,房屋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就到了世外桃源般的菜子地村。

穀雨過後,菜子地萬物吐新,連綿的陰雨沒來之前,菜子地的黃萢、白萢、香萢各種“萢”放芽吐芳,過往路人若駐足細細察看剛剛凋零的小花時,已有果子在慢慢變熟。

對於雲南人特別是生長在雲南山村的筆者來說,這個季節根本沒有必要花錢買水果,從小沒少吃過這些最原始的生態野果。這些野果不僅比許多進口的水果味道更好,而且種類和營養十分豐富。

在還沒有接觸過植物分類學前,我連名字都不知道,只記得童年裡吃的水果最多的一種是叫“萢”一類的東西,時隔多年,這些野果依然能夠勾起童年美好記憶,成為了一種聯繫時下與童年的媒介。

比起採摘園,這些野果隨時開園,隨處可摘,生態健康,更重要的是——免費!與西方的昂貴樹莓相比,這些藏匿在深山的野萢難道不更具吸引力嗎?

這類植物多生於向陽山坡、溪邊、山谷、荒地和疏密灌叢中潮溼處。在菜子地村隨處可見,特別是剛荒廢的坡地或者開墾的生荒地最多。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黃毛草莓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黃毛草莓


Fragaria nilgerrensis黃毛草莓,本地叫白萢,又叫白酒萢,白草莓。大拇指大的果,放到嘴裡,一股特殊的清香衝實了整個口鼻,同時舌頭上的味蕾似乎吸收所有甜味。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紅泡刺藤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紅泡刺藤


Rubus niveus紅泡刺藤,本地叫黑萢,又叫五月萢,顧名思義,顏色黝黑光亮時候說明已經成熟,在萢類中口感最好,味道最甜。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栽秧泡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栽秧泡


Rubus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栽秧泡,本地叫黃萢,最常見的萢,色黃,渾身帶刺,味道酸酸甜甜,基本上農村人每年每人都會吃很多吧,也許過幾天打招呼就是“今天,你吃黃萢了嗎?”。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圓錐懸鉤子


Rubus paniculatus圓錐懸鉤子,本地叫倒鉤刺萢,數量巨大,但是果子特別小,球形,暗紅色至黑紫色,據說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可供生食、制果醬及釀酒。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光滑懸鉤子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光滑懸鉤子


Rubus tsangii光滑懸鉤子,紅萢,又叫野樹莓,這是一種在菜子地極少見的萢,我只見過一株,味道特別好,特別甜,比較適合引種栽培,做成採摘園。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齒萼懸鉤子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齒萼懸鉤子


Rubus calycinus齒萼懸鉤子,鏈子萢,我第一次見這種萢的時候是來菜子地村駐村第二年,在入戶走訪中摔倒了,意外邂逅這美味,匍匐在地面上的刺藤都會拴著幾個球形果實,深紅色,味道甜,第一次見就坐在地上大膽吃了個飽。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大烏泡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大烏泡花


Rubus pluribracteatus大烏泡,小時候我們叫老牛黃萢,也叫白臉刺萢,果子比較大,但是果子外有一層層濃密的毛,雖然果子也很甜,但是咽食時總會給你脖子帶來一種不適感。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峨眉薔薇


Rosa omeiensis峨眉薔薇,本地叫瀉肚果,亮紅色,梨形,果成熟時果梗肥大,果子甜,果實內部有一管被毛,所以食用時候只能啃食外層果實;花白色,花雖不大,卻鋪天蓋地綻放,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是我們熟悉的月季玫瑰的近親。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蛇莓


蛇莓 Duchesnea indica,田埂窪邊長得多,小時候,長輩們都說這個不能吃,因為他們把蛇莓上面類似唾液的東西誤認為是毒蛇吐口水,但是也阻止不了我們的饞嘴,反正小時候吃了很多。其實蛇莓沒有毒性,反而可以作為蛇藥使用,只是它極具誘惑的紅色果實下味道並不算太好。


走!龍陵菜子地村摘萢

棠葉懸鉤子


Rubus malifolius棠葉懸鉤子,對嘴萢,也叫撒秧萢,三月萢,對嘴萢應該是最有經濟價值的一種萢,口感較細糯,一股特殊的香甜,有光澤,香味濃。

筆者通過諮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劉恩德老師,得知萢類植物為薔薇科植物,大多數為懸鉤子屬全世界約700種,我國有194種,而云南就有超過100種。它們果實多漿,味甜酸,可供食用,在歐美已長期栽培作重要水果,並形成產業化發展,引入中國後也得到快速發展,在很多省、市、自治區都得到廣泛種植。因其具有很好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所以經濟效益較好。菜子地村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大量野生萢,據初步統計較常見的懸鉤子屬植物至少就有十餘種,可以成為下一步生態產業探索和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徑。(菜子地村駐村工作隊員 左大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