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之前在評論《大明風華》的時候,我點評了幾句說:

中國的歷史劇,清宮最多,現在進入明宮,不容易,但最最應該演的,應該是“宋宮”才對。這話才在天上飛了沒兩個月,然後就飛來了這部《清平樂》。服道舞美自然是精製,語言詩文也不必說,這種製作水準的電視劇,肯定又是個豪賺外匯的大劇沒跑兒。這裡更多的只想評一評編劇。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仁宗治國記”秒變“宋宮反甄嬛傳”

清平樂,看了一陣子了,開始覺得呢,這個劇好像又是一個歷史正劇。什麼王候將相啦,什麼將軍敵陣啦,如果真的是一部男人戲,那應該我不會寫這篇文章了。權謀奇劇的標杆應該是那部《雍正王朝》才對。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說到雍正了,我就是很想說,這部“清平樂”,好像寫得更像一部宮鬥劇。於是,我又重新回鍋了一下《甄嬛傳》,說真的,覺得這劇妥妥的一部“反甄嬛傳”哪!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先說,曹丹姝,這片子好像就是想說這位是女主,基本就是她的母儀天下,當劇情裡說到“母儀天下”的時候,我就好像真的跳戲了。彷彿看到了那個雍正清宮之主“烏拉拉拉氏”。這音我從來讀不太好,即便我是個滿族,好像也不行,真被拐下道的,還是被港女“蔡修番”啦,在什麼什麼王中王的節目裡,非得說什麼“臣妾揍不刀啊”,然後還說“雞幾”是“烏拉拉拉氏”,

嗯,如果我真的不瞭解清史,這段兒還真以為是真的了。雖然實姓是“烏拉那拉氏”,但那次以後,還真就改不過來了。

前幾集剛剛張妣晗出現的時候,發現彈幕裡是一大片罵聲,整得我連王凱的臉都快看不著了。這些彈幕裡,最主要的關鍵字無非是:這個小三兒,終於還是來了;真整不明白,這種賤女人,怎麼男的就那麼喜歡呢?跟四郎一樣,宋四帝也是個大豬蹄子!更更主要的是,就在張娘子頭戴著大花冠扭捏著出場的時候,她們會異口同聲地說一句《甄嬛傳》裡的臺詞,滿屏的“賤人就是矯情”!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這麼一個劇,怎麼就看得這麼當真了呢?開始還整不太明白,後來就明白了。這個劇呀,最主要的觀眾還是那些看完孩子寫作業,一身內分泌紊亂風險的已婚婦女們。完全沒有非議之意啊,但現在收視的主力,還真的是這些人哎。這些人在做完菜飯、洗完碗、輔導完孩子作業之後,你覺得會是在想什麼?“我這一肚子火沒處發呀,那小子看我這麼累也不幫一把,怎麼才能找個茬兒打他一頓呢?”正在這個當口,你讓她在夜半入睡之前,看這麼欠扁的張妣晗?她們可不把這個小三釘在大豬蹄子可視範圍內了麼?而且還得有一搭沒一搭地給家裡的“大豬蹄子”幾句“深水炸彈”:哎,你說,這個張妣晗是不是挺好看的呢,你覺得?這麼一個大深坑,家裡的男主,當然會本能地彈一閃啦:“得了吧,她,哪有曹丹姝好看哪,再說了,太作的女的男的也受不了,看著吧,宋仁宗最後高低給她整冷宮裡,你信不?”於是,家庭氣氛勉強維繫和諧,但也只是一個動態平衡。

如果家裡女主“姨媽期”,你敢說“張妣晗”三個字兒試試?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但問題是,這個張妣晗無非是一個真真兒的“反向甄嬛”嘛。你看,宋仁宗是四帝,可不比清雍正的“四郎”。甄嬛身邊的崔謹汐,宋宮裡就成了那個曹媽媽。只不過,張妣晗雖是宮裡的輕熟女,以舞魅人,但是好像還是缺了沈梅莊和安陵容作“僚機”。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你想想,甄嬛進宮的時候,無非也面對的是“烏拉拉拉氏”,也無非好像是曹丹姝這樣式兒的;對了,還有華妃,宋宮裡應該叫苗心禾才是。只不過,編劇的角度不一樣嘛,如果你是向著新來的妃子寫呢,那皇后就是個壞皇后,就是烏拉拉拉氏,貴妃就是華妃這樣式兒的,動不動賜人“一丈紅”。

那宋宮裡的“華妃”,清宮的華妃可比不了,她先是跟皇上一個炕上長大的,皇上喪母之後,與之雲雨以慰皇上。然後就懷上了大女兒徽柔,接著又生了一個大兒子,這還了得?這在皇上那兒,那地位,比皇后還重要得多呢。雖說這劇裡把“宋宮華妃”描寫得溫婉可人,但這都是編劇的偏袒罷了,萬一筆尖一轉,可不就跋扈起來了麼。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所以,你能想像宋宮的“甄嬛”張妣晗這“刷怪”的難度有多大麼?但我還是要劇透一下,張妣晗後來還真的得了寵了,倒不至於廢了曹丹姝,但還是在她死了之後,以皇后禮儀下的葬。這就是歷史上的溫成皇后。

清平宇宙:還缺“前傳”和“外傳”

宮鬥千遍說不透,我一個爺們兒也整不太懂,關鍵現在咱國家所有的電視劇啊,我說所有,無論歷史劇還是警匪劇,甚至是鬼吹燈系列,無非是各種“搞對象”。千劇萬劇,全民圍觀“搞對象”。

這無非很好地迎合了這些“家中女主”的心理傾向。“哎呀,曹丹姝,好美,真有點兒我年輕時候的樣兒呢。王凱,真帥,這麼美的就得配這麼帥的,哎呀,這些個大臣,成天上什麼疏啊,讓王凱趕緊回後宮找丹姝,多好!哎臥去,咋又來個張妣晗,遇到這種狐狸精,再好的爺們兒也完犢子”。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所以吧,我就不再說這劇的宮鬥環節了,因為女主人們的心思,哎,不用猜,也不好猜。還不如就簡單說說歷史上的“清平樂”呢。話說回來,要說四帝仁宗這一朝,還真是人才輩出。你看,有晏殊、韓琦、還有范仲淹、歐陽修,我去,再演下去,可能就把高中歷史大綱整出來了。這一朝,唐宋八大家這一朝佔了六個,

還有狄青這種大將,還有,劇裡還寫了畢昇,活字印刷還整了好幾集。開局時候的劉太后,其實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發行了“交子”,這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不說這一朝的群星璀璨了,因為能說得實在太多,後來

還為後來的宋神宗“王安石變法”奠了基礎。這個要說就更多了,王安石上來就對蘇軾和歐陽修來了個“殿鬥”,這也是後為蘇軾多次被貶的來由,這期間,蘇大人可寫了不老少好詩,這個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就不多說了。我其實是想說”清平前傳“,因為這個劇是從“趙禎乳母入宮,仁宗得知身世”開始的。但我得說,仁宗的這個身世,那可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狸貓換太子”啊。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再說那個劉太后,在歷史上,她的下場應該是不那麼明確的,太后一定是當了,但後來怎麼死的,仁宗是不是孝順也沒多講。只是,戲劇裡,好像很解恨地說“劉太后為仁宗所廢”。但李妃生下太子,被劉妃用狸貓皮“調了包”,這個故事,實在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好題材。不知道《清平樂》為啥把這段兒略了呢?是為了讓皇上不要再糾結過往,專心當個好皇上好娛樂大眾?如果說,大宋可以稱為“清平宇宙”的話,那這個宇宙,還應該有一個像點兒樣兒的前傳才好。比如拍一部叫什麼《狸貓:原力的反撲》之類的。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還有還有,對於“清平宇宙”來說,當然還是應該有後傳的,“王安石變法”肯定應該是把故事續下去的原動力,再說,還有後來的“靖康之恥”的宋徽宋趙佶,不過這個劇還沒演完,這些後傳是不是能續上,也不好說哈,不過看這裡已經演了多半的宮鬥之後,好像不太好再演四十幾集再把後傳演完,畢竟這個宋宮版的《甄嬛傳》,已經讓“蘇培盛”愛上了曹丹姝,再續下去,上海老阿姨都會受不鳥:啊喲,儂崗,奏可怎麼好?可怎麼好?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所以,我覺得,不續後傳自是極好的,那就續個“外傳”也算不錯。我們都知道,四帝仁宗時代最著名的故事,不對,應該說是傳說,就是“三俠五義”。這個故事吧,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裡,已然安利得太多太多了。開封府的包相爺、八王趙德芳、御貓展昭、錦毛鼠白玉堂、翻江鼠蔣平……等等等等。你不會不想看“五鼠鬧東京”和“大破沖霄樓”吧?當然當然,還有後來的七俠小五義,這個宇宙如果開啟,那這個續集可以續上無數集,“清平宇宙”就此開啟。


《清平樂》:分明是一出“反甄嬛傳”嘛


如果這些都續完,其實大宋也才講了一半,那不還有南宋呢嘛。編劇同學們哪,這麼大的一個宇宙級題材,可別全整成搞對象、宮鬥劇啊,這劇,您且編且珍惜啊,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