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年輕人的“六條辭職規律”、“四條考量法則”,不懂損失大

經常會聽到身邊的的一些年輕朋友或者同事說;“自己好不想上班,感到好累……“可是,接下來卻是趕緊將自己收拾收拾,拖著滿臉的倦容,踏上自己的工作之路。

其實“想辭職卻不敢辭“的心理,早已是年輕人的一個普遍現象,曾經職場工作中的激情也蕩然無存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一天的心累與無奈。常常是週末加班加點,時常幫人收拾殘局,自己有點想法卻被人視而不見,有個頭疼腦熱也無人問候心痛,卻時常被告知:年輕人不要貪圖享樂,要多多吃苦鍛鍊才能成長……擊碎了他們畢業時的美好憧憬與夢想。

所有這些無不讓這些年輕的職場者感到一種煎熬,推著他們逃離這個有些無奈的地方。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這些職場中的年輕人離職呢?

職場年輕人的“六條辭職規律”、“四條考量法則”,不懂損失大

一、沒有找到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人生除了工作生活,還有美麗的詩與遠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與追求,也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才導致我們許多年輕人在對待職業的態度不盡相同,從而每個人的選擇也各不一樣。

有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創業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與價值的體現,現在的職場工作只不過是對自己的一種鍛鍊而已。

二、對自己的發展前途失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職業有一個美好而光明的前途,都希望自己能有大展宏圖的機會,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確實很骨幹的,不盡人願。好多年輕的職場人員都是懷著這樣的美好憧憬,踏上了自己的職場生涯的。

任何職場都是這樣,總有一部分人實現自己的理想,抓住了自己的前途,而另外的人卻與自己的理想無緣,無法看到自己的將來和希望,或是對整個行業的失望,看不到行業的美好發展前景。

只有去尋找新的行業,從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目標。

三、暫未找到自己鍾愛的職業

人生在世,哪能事事稱心如意。每個人所從事的職業也是一樣,能讓自己滿意的事業只能是少數。但由於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較好,能夠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餘地,不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沒有選擇的可能。

而且,現在許多家庭經濟相對比較寬裕,因此這些年輕人也少了些經濟壓力,又給了他們更多自由選擇的條件,也才使得年輕人在職業的選擇上喜歡頻頻離職,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最愛職業。

四、喜歡高薪物質待遇的追求

人上一百,五顏六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從而決定著每個人的行動。也因為每個人的具體環境不一樣,我們也無法去評價每個人的目標價值取向。

這也正如那些在沙漠里長途跋涉了很久沒有水喝的旅人,看到了一塊金子和一瓶礦泉水,旅人選擇水是為了生存,不選擇黃金是因為它不能讓自己更好的活著,不能因我們生活在沒有飢渴的環境中會選擇金子而去嘲笑旅人。

也許,因為有的年輕人家庭經濟不太好,或是因其他的原因,需要這些優厚底薪資,所以他們的工作目標就是追求高薪,哪裡有高薪,他們就會流向哪裡,其他可以忽略不計。

五、遭遇工作環境惡化無解

也許是因為自己與同事之間產生了較深的誤會,彼此已經無法在信任;或是自己不太受別人信任,很多天沒有去上班;或者是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可能是和上級的關係破裂,已經試著重新修復和上級之間的關係,但是並不奏效,甚至難以修復,自己已經沒有繼續協作下去的環境氛圍了。

良好的工作環境可讓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並能夠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快樂。既然現在工作環境已經惡化了,誰還願意繼續呆在那裡而委屈自己呢,這就是現在年輕人的職場工作觀念:不在將就,委屈自己。

六、不滿足現狀追求更大挑戰

一些年輕人發現現在的工作沒有挑戰性 而想負責更多的事務,想尋求自己所在職位之外的更多機會,接受更大的挑戰,但是卻很有限,或者公司企業根本就給不了他們更大的空間平臺,此時就是那些年輕的職場人離職換工作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一顆不滿足的心,我們都是在不斷追求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職場年輕人的“六條辭職規律”、“四條考量法則”,不懂損失大

以上這六種便是許多年輕人經常離職的根源,這也是任何一個有追求的職場年輕人必然會作出的選擇。不過在這些年輕的職場者決定離職之前都會有自己明確的考量法則,那就是:

1、找準最愛的職業,努力實現人生價值。人生沒有多少機會可重來,沒有多少時間可以供自己浪費和揮霍,只有儘快找到自己最愛的事業,並努力去奮鬥,才有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機會。

2、給自己一個光明而有前途的未來。沒有前途光明的職業,那就是沒有希望的人生,人活著誰又沒有一點希望呢,何況是那些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年輕人?

3、讓自己快樂工作,享受幸福職場生活。人生的意義不在長度,而在寬度,只要自己能夠快樂的過好每一天,那就是人生的最大意義。

4、有助自己能夠接受更大挑戰的機會。人生總是在不斷的挑戰中成長,在成長中不斷接受新的挑戰,從而變得更加優秀更加成熟。

職場年輕人的“六條辭職規律”、“四條考量法則”,不懂損失大

無疑,這是每個職場中的人都想擁有的,事實是我們不可能全部都佔有,天底下的好事,不可能讓一人全部佔齊,因此,很多時候都只能選擇其中一兩條作為自己離職的考量依據。

當然也還有其他離職的理由,譬如為了家庭愛人、孩子、父母,但這畢竟不是年輕職場人離職的主流。所以,建議那些還在猶豫不決的年輕職場人,別再去輕信那些“跳槽窮半年,轉行窮三年”的鬼話了,好好考量自己的離職法則,看看你屬於哪一種,趕快行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