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了也沒進步?你需要練習的心態

如果讓我選出最近一年來我最失敗的學習經歷,我會選擇關於職場中講故事能力的練習。那個時候雖然有熱情,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只是憑著直覺在會議和講座中,練習如何明確目的,如何組織邏輯結構,如何加入敘述“情節”。

六個月過去了,在這方面的進步離期望還很遠。當然實際上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期望具體是什麼。只是感覺自己的進步有限,對於什麼樣是好的講故事的套路,只是有模糊的認識,卻沒有清晰的概念,因而不知道要練習什麼,如何練習。有時候會焦慮,反而不能沉下心去細想究竟如何精進,有很強的挫敗感。

後來看到了一本書叫《練習的心態》,我終於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裡。原來我是沒有找到練習的方法,也沒有保持練習的心態。

努力了也沒進步?你需要練習的心態

這本書的作者斯特納是一名優秀的鋼琴技師。他在長期調音和修鋼琴的過程中,總結出瞭如何練習一項技能的經驗。他通過同樣的練習心法成為了卓有成就的音樂家、飛行員、射箭和高爾夫運動員等,並且通過培訓幫助了無數商界和體育界人士。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練習的通用方法和應該具有的心態。

從精確做好每個動作開始

孫楊是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保持者,也是男子400米自由泳奧運會紀錄保持者。他之所以成就卓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遇到了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個頂尖的教練。孫楊的教練朱志根帶了他10年,特別注重有效的有氧耐力訓練,和訓練後的恢復。另外,從2010年開始,孫楊每年都會在澳洲教練丹尼斯的指導下苦練“每劃效果”,也就是講究技術,細摳細節,精確地做好每一個動作。

最優秀的教練都有一個錘鍊過無數遍的訓練大綱,從最基礎的能力開始,分階段佈置功課,逐步增強各個方面的能力。所以正確分解目標非常關鍵,據此才能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

任何一個複雜的能力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能力構成的。

比如寫文章的能力,可能包括建立用戶思維、理解讀者的能力,寫出一個吸引人眼球的標題的能力,講故事的能力,行文佈局的能力,收集材料並快速應用材料的能力,書面表達的能力。

比如高效學習的方法,可能包括快速閱讀,高效筆記法,高效記憶法,費曼法,比喻法,內化法,圖表法,項目學習法,回想,分階段測試,等等。

要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就要將複雜的動作分解為若干個基本動作,以便於反覆練習。

類似地,要學習一個新領域的知識,不妨把知識點列舉出來,逐個擊破。

要掌握一項複雜的綜合能力,也是一樣,要分析這個能力是如何構成的,分解能力,才能找到第一個突破口。

練習就是要從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開始,並重復再重複。

專注於很小但是很清晰的目標,比起面對龐大而目標模糊的總體任務更容易一些。將困難的事情簡化成不同的組成部分,可以減少畏難情緒,增加立即行動的動力。

小的目標更容易形成正向循環。反覆體驗成功的滋味,可以讓堅持變得輕鬆,從而在那個很小的方面有所精進。而太遙遠的目標很容易會導致挫敗感。

分解之後的目標更容易衡量,更容易得到反饋。有了反饋,才能知道差距在哪裡,從而做出相應的改進。

通過循序漸進,從基礎到進階,逐個攻克那些小目標,就能積累真正的進步。

像打太極拳一樣,慢下來

越是想要趕時間,練習的質量就越是要打折扣。就像打太極拳一樣,練習的時候就要靜下心來,保持內心平和,關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保持踏踏實實的心態。

急於求成只會帶來心焦氣躁,不利於做到真正的專注。

放慢節奏之後,會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會更有耐心,而不是被一種要快快結束的想法裹挾,因而反而會更快、更輕鬆地完成任務。

我們之所以總是想快,是因為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總是以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案例教育我們,只有快才能變強才能生存。我們的壓力就來自於這樣一種感覺,時間是有限的,而我們要做的卻太多,必須要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做盡可能多的事情。一個典型的觀點是必須每步都足夠快。一步慢,步步慢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各種速成法那麼痴迷的原因。到處是兜售“十分鐘講透領導力提升方法”、“21天打造財富自由之路”的課程和文章。我們的心智已經中毒太深,有這樣根深蒂固的想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真正高效的練習,其實就是肯在關鍵動作、技術、能力上面肯下慢功夫。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基礎理論、概念、底層規律、關鍵知識和重要原則。有了對重要的、核心部分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我們才能發揮它們遠遠被低估的能量,厚積薄發。否則就會走彎路,在淺層次水平上徘徊。

這其實是利用了複利效應。對於基礎動作和關鍵技能來說,儘管每一次的進步看上去可能很小,可是隻要重複次數很多的時候,最終的效果就是驚人的。

努力了也沒進步?你需要練習的心態

忘了結果導向吧

結果導向讓我們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前進的方向。可是在每次的練習的時候卻需要把結果拋在一邊,專注於過程。

關注練習的過程,就是要觀察每一個動作或行為是否正確。如果過於在乎結果,就會受到患得患失的心理干擾。

有趣的是,當不再關注結果之後,理想的成果往往反而做為練習附帶的、自然而然的結果而出現。

美國奧運射箭運動隊的一名教練在接受採訪時對比了中美兩國射箭運動隊員的區別。他遇到的最大問題在於美國隊員痴迷於最終的結果和得分,他們訓練的目的就是正中靶心。他們總是因為箭偏離靶心太遠而焦慮、擔心,這對於練習來說毫無益處。反觀亞洲運動員,他們長期受到自身文化的浸潤,更加沉浸於練習射箭的技巧,更加放鬆身心。每一次拉弓、放箭之後觀察結果,然後在下一次射箭中糾正動作。在整個過程當中,他們以近乎冷漠超然的態度看待結果。面對這樣的隊員,美國隊是無法戰勝他們的。

這就像練習跑步或者健身,如果總是盯著結果,可能會很沮喪,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都看不到進步。真正的、可見的進步往往在很長時間以後。

帶著延遲滿足的心態,把焦點從最終的結果轉移到當前的練習中,享受練習的過程,排除帶有主觀情緒的判斷的干擾,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就像練習射箭一樣,靜下心來,練習,觀察,並且糾正,才能逐步取得進步。

努力了也沒進步?你需要練習的心態

結束語

把生活或職場上的任務看作是一種練習,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寶貴的練習機會。有了刻意、反覆的努力,進步便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