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在將近三年的的時間裡,我最開始,一直是用導圖和知識卡片來做學習筆記,但是當我用思維導圖和知識卡片做學習筆記積累到一定程度,我發現我的寫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思路方面,然後是內容方面。

我從2016年開始做“導圖卡片屋”公眾號,去年年底,我明顯發現我每寫一篇文章,都能寫很多字,而且能夠很快把我之前做的導圖和知識卡片筆記調用出來,放在文章裡。

包括我和別人進行分享,備課,都能很自然的拿出自己的導圖和知識卡片來應用,進行呈現和表達。

我得到的反饋是:我的公眾號乾貨很多,我的課件框架搭建的很好。所以當有了這樣的一個變化之後,我就一直在探索著中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這中間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於是就開始了導圖+卡片學習創作法這樣的一個創造與傳播。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重點是知識卡片在寫作中的應用,這張卡片就是我們今天的路線圖。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首先是一個問題:現在很多人會覺得長篇累牘難,具體的原因是有什麼?

基於原因,我提出了在文章中植入知識卡片的觀點,然後會給大家介紹知識卡片的製作方法,最後給大家介紹如何用知識卡片幫助我們進行更好的創作。

我們來看這樣的一個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人民網圖解新聞這個公眾號,沒有關注的小夥伴,現在可以去搜索一下這個公眾號進行關注,關注完了之後會彈出來一個消息,這個關注回覆語,寫的特別好,因為它把我們目前學習知識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都提供了。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大家想一下,現在公眾號的打開率降低了,每次看到朋友圈的文章,社群裡的文章,我們的大腦是不是就自動忽略了。

怎麼辦呢?人民網圖解新聞在關注裡面,提供瞭解決方案——以圖解的形式來給我們傳遞信息。用一張圖來圖解新聞,幫助我們解決讀非常枯燥難懂文字的煩惱。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那麼,為什麼我們遇到長篇文字會覺得很煩呢?其實是有原因的。瞭解原因,我們才能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碎片環境裡,這個碎字怎麼理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在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我們的學習大多是通過文字書本,非常系統和全面,但是有了智能手機之後,我們會發現這些書本上的,非常專業的知識被打碎了。

它形成一篇、一段文字分佈在各個網站、公眾號、視頻、音頻上,所以我們用手機閱讀學習的時候,大多數讀的就是被分割後的碎片知識,我們的知識被打碎得很碎很碎,不像以前系統,也不像以前專業。

從另一個維度來說我們的時間也是碎片的,我們每天24小時被生活和工作瓜分得支離破碎的,幾乎很少有2小時以上的整塊時間給到自己。

所以碎片知識不僅僅是移動互聯網的產物,還是我們碎片時間的產物。

  • 因為時間的碎片,所以我們需要短小精悍,容易理解的內容。

碎片知識,剛好貼合我們的碎片時間,所以在知識付費時代,產生了很多非常短小精悍的內容。

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裡,羅振宇也提到了,原來流行的是專輯,現在流行單曲,原來我們常說故事,現在我們喜歡聽段子,原來我們喜歡看大片,但是現在短視頻漫天飛。

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的微課,比如羅輯思維的每天一分鐘,5分鐘商學院,得到每天的李翔內參等,這種微課、短音頻不斷上線,而且非常受大家的喜歡。

碎片環境裡,碎片知識用一種特別的形式來承載嵌入到我們的碎片時間裡,這種學習方式就成為了必然。

那麼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我們需要生產更多的短小精悍的東西,它不會像長篇文字那樣讓人滿眼飄星,但它也是高價值的,所以更容易受到讀者喜歡。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 我們不喜歡長篇累牘的文字而喜歡圖解,跟我們的大腦結構相關。

我們的大腦分左右大腦,左腦負責邏輯,比較理性,處理文字、數據等抽象的東西,右腦負責藝術思維,比較感性,處理各種圖像化、好看、立體有顏色的東西。

研究證明,右腦的記憶效率是左腦的100萬倍以上,所以為了更好的記住、吸收知識,我們應該發揮右腦的功能,把知識可視化。

站在內容生產者的角度來說,為了讓知識更好的觸達給用戶,就需要把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可視化。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其實大腦的這個特性還可以解釋另外一個模型,就是興趣金字塔。興趣金字塔的底層是感官興趣,第2層是學習興趣,第3層是職業興趣。

什麼意思呢?

假設我們想學一個新東西,最開始很有可能是因為它好看好玩,所以想去學習它。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或者樂趣的時候,就會有衝動去把它變成自己的職業興趣。

那對於我們內容生產者的啟發是什麼呢?——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內容傳遞給別人,讓別人去學習,那我們應該把這個東西變得好看好玩好聽一些。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有沒有一種載體,適合碎片的,又是好看的,可視化的呢?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結合起來就是知識卡片,如果我們把想要表達的重點內容,做成知識卡片植入到我們的文章中去,那我們的文章就和別人的文章不一樣了。

也就是用A+B策略來構建自己的獨特性。A是文字,大家都有,B是知識卡片,別人不見得有。

這樣我們的文章不但有內涵,而且好看,可視化的卡片還能幫助你更好的理解文章,卡片保存下來,又能夠幫助你在碎片時間複習。

所以大家看我公眾號的文章,從去年底到現在的,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會有很多圖解形式的導圖和卡片。

既然卡片能夠幫助我們為文章增添這麼多的特色,那麼到底怎麼去做一張知識卡片呢?(點擊藍字查看詳細製作方法)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這裡給大家提供了幾個最基本的知識卡片製作方法。

製作工具選擇的是PPT,因為PPT是很多人在工作中就需要用到的,減輕了一大部分人學習新工具的成本,同時,用PPT來製作知識卡片,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提高PPT的呈現能力,幫助我們去打造自己的競爭力。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有的小夥伴可能沒有用過PPT或者PPT用的不是很好,不要緊,製作知識卡片其實並不需要我們的PPT技能有多高。

知識卡片的核心是邏輯結構,只要我們會用PPT的的插入形狀、文本框、線條,就能夠做簡單的知識卡片。

大家看我今天的課件就是用卡片思維來做的,卡片思維做PPT是指,一張卡片,能夠單獨拎出來用,也可以去組合到其他的文章中去,還可以跟其他的卡片組合成一篇演講。

大家看我的卡片會發現,其實我並沒有用非常酷炫的技巧,就是框框加關鍵字加線條組成的,而框框加線條加關鍵字也是圖解的三元素。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那麼一張基礎的知識卡片是什麼樣子的呢?

一張最基礎的知識卡片應該包含這幾個要素,標題、正文、內容來源、個人信息。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標題是一張卡片的鉤子,就相當於一篇文章的標題一樣,標題決定了打開率,內容決定轉發率。

卡片的核心是正文,也就是我們想要傳遞給大家的重點知識進行可視化呈現的過程。

最後是內容來源和個人信息,如果我們想要引用其他的文章做成知識卡片,一定要備註好內容來源。

一方面是內容本身具有版權,另一方面是傳播給別人的時候,別人想要去詳細的瞭解這個知識點,來源信息可以給大家一個索引和指示,幫助查找相關信息。

個人信息就是我們自己的暱稱或者二維碼,在個人品牌盛行的時代,我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張做作品都代表我們的個人形象。

其實在知識卡片的模板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怎麼把知識點進行可視化。

知識卡片的核心是邏輯結構的可視化,然後用圖像圖表來增強我們的表達和記憶,在可視化這一塊,給大家提供了2個思路:

1、把知識進行結構化,也就是先解構,知識內部之間它們有沒有結構,如果有結構的話,可以套用結構;

2、用圖解、圖像、圖標和圖表的形式來進行表達。圖解的三元素是關鍵詞、框框和線條,任何一個知識都可以用這三個元素呈現出來;我們也可以去找跟知識點相匹配的圖像、圖片和圖標;如果遇到數據比較多,我們可以把它變成圖表的形式。

關於可視化還可以講很多,這裡不給大家展開講了。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我們在用知識卡片進行知識創作的過程中,卡片是雙重點,雙重點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卡片它首先是這本書的重點,第2是你的文章中的一個重要的論點。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我自己探索導圖+卡片學習法的過程,原來用這些卡片進行記筆記的,也就是把別人的書、文章、演講中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挑出來做知識卡片,因為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所以一直堅持做了下來。

為什麼能夠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中間會涉及兩個理論,一個是記憶系統,一個是必要難度。

當我們學一樣東西的時候,如果我們增大它的攝入難度,那後面我們提取的時候就會非常容易的提取。

我們把重要的內容做成知識卡片,其實是提高了學習的攝入難度,學的深刻,就記得深刻,在製作知識卡片的當下,知識就進入到我們的長時記憶系統,保存更穩定。

但如果我們在學習的過程,只看或者聽,採取非常容易的學習方式,後面又不進行重複,那麼知識可能只會停留在我們的短時記憶系統裡。

短時記憶容量是有限的,所以為了吸收新的知識,學過的知識就會遺忘的很快,知識遺忘了,在後面調用的時候自然就調用不出來。

這是知識卡片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進行學習的一個原因。

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感觸:寫一篇文章,寫著寫著就聯想到了之前某一個知識點的知識卡片。

這就是我們被動的在寫作過程中運用知識卡片的過程,我們會不自覺的聯想和調用。

另一種方法是根據一張知識卡片進行頭腦風暴,加上我們的理解經驗和其他知識來組合成新的文章,這就是一個創作的過程。

其實這個過程是一個收和放的過程,首先我們把別人的東西收縮成為一張卡片,然後我們再基於這張卡片去拓展成為我們自己的文章。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這裡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萬能寫作框架,是我常用的。

每次做這些卡片的時候,我會把重點的知識挑出來,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一遍,然後對它去進行聯想;

聯想完後,就用這個知識點和聯想到的知識點進行知識解釋,看看它能夠解釋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以及與我自己相關的經歷有哪些;

包括我知道了它的原理,知道了它所帶來的現象之後,它給我的指導行動又是什麼。

如果我們圍繞一個知識點去進行這五個維度的發散,就能夠寫一篇文章出來,這就是一個萬能的寫作框架。

單張的知識卡片除了應用在寫作中,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應用,首先是我們在製作知識卡片的時候,能力方面的提升,能力的提升本身可以遷移應用到其他方面,知識卡片這個載體也能夠應用到其他方面。

如何將知識卡片應用於寫作?

比如,當我們要把一篇文章一本書提煉成很多張卡片,會涉及到很多能力,包括閱讀力,理解力,提煉總結,邏輯結構力等。

為什麼會提升這麼多能力呢?因為看似一張簡單的知識卡片,實際上它的製作過程並不容易,它非常簡約,但是並不簡單。

我們在呈現一個知識點的背後其實做了很多的考量,理解和推敲,然後收縮成為一張知識卡片之後再去應用,應用知識卡片的時候,其實又是一個發散的過程。

首先是我們的一張知識卡片可以解決一個問題,是單點對單點的應用,比如一張知識卡片去傳播一個知識點,但是我們還可以進行組合應用。

組合可以應用於寫作中,也可以應用在在教育培訓、企業知識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知識卡片又起到了呈現力、表達力、遷移應用能力的培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最後總結一下:

▶ 首先,我們提出了現在看一篇文章,會覺得很枯燥的原因;

▶ 其次,我們提出了用把知識卡片植入文章中,讓文章更有特色;

▶ 最後,提出瞭如何通過一張卡片來激發進行寫作。

希望大家對今天的分享文章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