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餘生短暫,且行且珍惜,驕傲自我!

最近時日,我突然後知後覺的發現,九零後都出書當老闆了,而我生於九二年,卻已然拖了大部隊後腿。我不知如何感慨時光的飛速,無意揶揄,只想流連,但頓覺已無可能。

興許是經歷過世俗,興許是短暫而又漫長的歲月靜好,我們邁入而立之年的人總喜歡回味過去,就像曾經我們極為嗤之以鼻的老人曬太陽樣,回首都是回憶,一望無際。

《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餘生短暫,且行且珍惜,驕傲自我!

新年伊始,我還未察覺,總在新舊年交錯的間隙迴盪,而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更多人宅家思索起人生。當陽光充斥著大地,萬物復甦時,我發覺我居然浴火重生,新的生命在向我招手示意。

勵志類書籍,近幾日看過許多,沒有曾經千篇一律的不以為意,相反沉重的感同身受令這些文字在語重心長的字裡行間熠熠生輝。《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一書,是我尤為喜歡一作品,文字間流露出的細膩讓讀者深有體會,也更像是明燈指引在迷途中不知所以之人前進。

一: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 林清玄

如今時代,隨著媒體的迅猛發展,人們較多年前相比,更容易焦慮狂躁,而隨著年齡增長,我亦是如此,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

《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餘生短暫,且行且珍惜,驕傲自我!

我擔心明天會突然變老,我擔心容貌不在,我也擔心時光會變成無情的刀磨滅我存世的激情。說的直接點,有些杞人憂天,所以我在渡劫,度過去後風清月明,度不過去只能告知自己活該。

我已然沒有很多年輕人的激情,但是還殘存著對命運的不服輸,是的,歲月正在一步步侵蝕我,我仍舊咬牙堅持著。打雞血的文章看了許多,都會讓我從舒適區自拔出來,然後繼續糾結抵抗。

《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作者七天路過,年齡與我相差無幾,是青年作者,曾當選過2018年噹噹影響力作家入圍前十。這一點就讓我無比震撼,只因內心也慨嘆我為何不是那鳳毛麟角之流。

《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餘生短暫,且行且珍惜,驕傲自我!

從她的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一種激情,青春洋溢,也許她也在慢慢經歷著年齡家庭社會等諸多外在條件的壓力,但是終究她是堅強自救著。

黴黴也是我無比喜歡的歌手,喜歡那種靈魂裡的震顫,喜歡世界不敢奈我何的霸氣。隨著黴黴的年歲增長,她在變得愈加成熟有魄力,我們歌迷也在沉澱突兀,像極了曾經的張韶涵給予九零後的魅力。

黴黴的人生理念:“每一天我都在提醒自己,去感受這個世界好的一面和愛,我對人性懷抱著希望。我們必須勇敢,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活著,這也意味著,不能被恐懼束縛”。

抖音上汪奶奶七八十歲仍然要求自己活的精緻,而現實生活中的我才三十就有種遲暮之年錯覺,是心態問題,也是人生歷練不夠多。看到的幾多是愁苦而不是明媚,自己封閉住向善的眼神了,著實不該。

《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餘生短暫,且行且珍惜,驕傲自我!

我以前總覺得,想通了,就是很多人無關痛癢的勸慰,而如今再回首,才領悟人生的精髓。有時暢想,怎會如今就看懂散文小說,怎麼年輕時期總覺得那是長篇累牘咬文嚼字,如今明瞭力量和信念是可以靠鍛鍊和自我暗示增強的。

二: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

張愛玲的文字只有女性能夠看懂,也只有懂得人才能有切身體會,我曾經總是疑惑為何我所思所想,身邊最親之人難以體會,是無法還是不願。等到我心智成熟後,我才明瞭,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不足以應對他人的不完美,也不願承認自己的特立獨群。

陽光是溫暖的亦或是傲嬌的,只看沐浴著它的人內心深處感受,寫作是我唯一喜歡的興趣,曾經以往,因為利益的驅使,我將寫作變成了金錢的替代品。後來頓悟後,明白寫作是我賴以生存的支柱,我怎可將其肆虐。

英國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夫說過:“女人必須有賺錢的能力,和一間用來寫作的屬於她自己的房間”我如今有,但是不屬於我,我還在竭盡全力。

《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餘生短暫,且行且珍惜,驕傲自我!

新媒體時代,一根筆桿就可以撬動世界,更明確而言是拇指間的波動就可以改變世界。寫作變得簡單明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這句話我不記得在哪裡聽說過,不過我記住其中深奧內涵。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換句話而言,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性使然,就會有邪惡,寫作圈也一樣。於我而言,寫作就是釋放自己,是更好闡釋自己的媒介,不是利益的衝突。

有人跟我說,女子應該做好妻子,好媽媽,而我只想說,做自己最重要,都是生平第一次做人,為何要變成他人要求的模樣。我未要求你們,只期望在相處過程中,誰都別限制他人。寫作最真實的價值,就是認識自己,不至於讓我們完全遁入平庸的日常和瑣碎的生活。

《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餘生短暫,且行且珍惜,驕傲自我!

當男人們不以為然女性的柔思,女性也在嗤之以鼻男性的粗枝大葉,也許只因為都缺乏換位置思考,立場有時候很重要。我曾經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磨難之事,尋求一位大哥的幫助,沒曾想,溝通交流中我沒有絲毫說話的空隙,雖然稍顯誇張,但確實如此,

我所謂的磨難在別人眼中不值得一提。

看了《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後,我思量了很多,我不應當將自己交付他人手中,沒有人會心甘情願為我負責,而我仍舊在成長,歲月的洗禮讓我卓越只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很欣慰遇到了這本書,就像是突然某個犄角旮旯思維處透徹,我不再糾結,也不再疑惑,只期望我兒女遇到人生磨難時,我在旁邊支撐著他們,不讓他們無可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