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難事敢於擔當,甚至願意熬夜陪你吃夜宵

公元757年,洛陽。唐朝大軍打敗安祿山後,班師回朝。與此同時,唐朝文壇的赫赫明珠王維卻因被迫在安祿山帳下任職,而陷入一場牢獄之災。

得知王維身陷囹圄,作為好朋友的裴迪心急如焚,第一時間趕到牢獄,一邊安慰王維,一邊與他共話詩情。經過裴迪的循循善誘,王維寫下了《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一詩:“來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難事敢於擔當,甚至願意熬夜陪你吃夜宵


此詩,大有歸隱田園,不問世事的意思,字裡行間,也透露著無奈和悔意。裴迪深知,這對於搭救王維出獄大有裨益。於是,想方設法把此詩帶出來,交給王維的弟弟王縉,經王縉之手轉交唐肅宗。皇帝看了王維的詩以後,大赦王維出獄。自此,王維重獲自由身。

從搭救王維一事,可以看出友人裴迪的智慧和仗義,大難臨頭,不顧安危,挺身而出,也讓我們看出了兩人的情深意重。大事難事看擔當,落難時,身邊人的反應速度,往往最能考驗朋友值不值得深交。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危急時刻隨叫隨到,聽聞即到,是交情的表現。其實,平素的日子裡,隨叫隨到,也是別有深意。

我們可以想象古詩詞裡那個“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的人,他的等待該有多麼心焦?而與之相反,有事沒事,飯點兒到了,一個電話打過來,電話那端,朋友飛身來赴,兩杯小酒,幾碟小菜,天馬行空的胡說海侃著,該有怎樣的愜意?

能夠隨叫隨到,不計較吃食,不在乎得失,不講究條件,這就是朋友。

張小嫻在《友情的豬油》裡寫到:“深夜兩點鐘來到豬油撈飯吃夜宵,本來沒什麼心機,但是一邊吃一邊聽蔡瀾說笑話,忽然覺得,有朋友真好。只要挨一點苦,就有很多朋友關心你,甚至願意熬夜陪你吃夜宵,說笑話給你聽,本來怕胖,可為了感恩圖報,也吃了小半碗豬油撈飯,吃的是友情。”

是的,深宵夜半,養生專家都說,這時候再吃飯是給鬼吃的。哪裡還在乎吃食?吃,只不過是一種寄託,吃的就是友情,吃的就是感覺,吃的就是溫存。即便不吃,寂寞了,突然想喊一個人過來聊聊,一個信息發過去,不多時,門鈴響了,那人如約而至,這就是在享受隨叫隨到的幸福。

與隨叫隨到相比,還有一重更深的境界,就是夢裡迴游。

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對過命的兄弟。兩人同為一個時期璀璨的星斗,交情堪比海深。元稹因病而亡之後,白居易得知,在自家也掛起了白幡,以示哀悼。就在元稹死後多年,白居易還多次在夢裡喊著元稹的名字——微之——微之——,情真意切,令人潸然淚下。有白居易的《夢微之》為證: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

真是欲見而不能,只待夢迴時。如此友誼,親密無間的程度,比熱戀中的情人還甚之。

(作者:李丹崖)   

(西部玫瑰摘自《清遠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