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第四月:也許每個人都應該讀沈石溪

動物小說折射的是人類社會,動物所擁有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學,應該引起同樣具有生物屬性的人類思考和借鑑。

人類終於又一次遭到了自然的反噬,在疫情爆發的第四個月,人們終於意識到了沈石溪所說的和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疫情爆發第四月:也許每個人都應該讀沈石溪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出生在舊上海石庫門亭子間,在正房的樓梯後面,那個曬臺下,小小的如螺螄殼一般大小的空間裡,他睜開眼睛看了第一眼世界。

那是一個平淡無奇又狹小陰暗的方寸之地,沈石溪從這裡開始了自己極平淡的童年生活。

他體弱多病,從小體育獎盃便與他無緣,在上海的弄堂街巷,這個平凡的小小孩童卻懷揣著一個特殊的夢。

那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一抬手就能抓一串串的香蕉,彎下腰時就能拿一個菠蘿,在動物王國裡無拘無束,和自然相擁。

十幾年後,他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

1969年,未滿十七歲的沈石溪初中畢業,正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批上海知青有黑龍江、安徽、江西等七個去向可選,而這個上海小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動物王國——雲南。

他如願以償來到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住進了老獵人的竹樓,有了真正的獵犬,在蔥翠的原始森林裡徜徉,擁有了小時候夢中原始的自然天地。

那片土地上世代生長的可愛生靈,像一把蒲公英的種子,撒在了沈石溪的心裡,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美麗印記。

雲南太大太美,他如魚得水,在廣闊森林裡親身實踐。老獵人將自己對野生世界的認識傾囊相授,而沈石溪也憑藉著對自然世界的熱愛,將動物的生活習慣、種類特點熟記於心。

在雲南邊疆整整十八年,沈石溪早已成為雲南的一份子,將草地森林,傣家風土融進了骨血之中。

疫情爆發第四月:也許每個人都應該讀沈石溪


“它雖然只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稱之為人的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感。”這是沈石溪第一篇動物小說《象群出沒的山谷》中對戰象嘎羧的描寫。

日落西山,天色蒼茫,穀場上孤零零的老戰象走向象冢,這蒼涼蕭瑟的場景給沈石溪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這篇小說於1980年發表在《兒童文學》雜誌,講述了老戰象預知死亡獨自走向百象冢的故事。

從此,沈石溪的文學創作一發不可收拾,他後來感激到:“當時我在西雙版納軍分區任新聞幹事,《兒童文學》的編輯特地趕到雲南,鼓勵我繼續沿著這條全新的小說創作道路寫下去。”

沈石溪的寫作之路並非偶然,是他看到了動物的光輝色彩,對自然對生命經歷有了更深的理解。而紙筆,可以記錄下專屬於人與自然的美妙故事。現實已經足夠豐富多彩,幻想中的動物則更有人情的味道。

他文中說:“望著戰象嘎羧高貴的遺體,我感到我這個人的靈魂的猥瑣。”

人與動物,從來都不是食物鏈的關係。沈石溪眼裡的動物沒有謙卑的靈魂,相反,動物們聰慧、忠誠、情感豐富,是人類的朋友。

也正因如此,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在一眾兒童文學中脫穎而出。這是一個全新的文學版塊,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創作道路。

疫情爆發第四月:也許每個人都應該讀沈石溪


沈石溪本人是極豐富有趣的。

他會捉魚,會蓋房,會犁田,會栽秧。他做過水電鑽民工,當過山村男教師,1975年應徵入伍,他甚至任職過宣傳部長。

亭子間呱呱墜地的男孩兒長大了,他不僅在真正的自然天地裡暢遊,還在文字世界裡開天闢地。

他努力筆耕,以養家餬口盡男人之天職。又親近自然,留下童真質樸的本性。

在具有傳奇色彩的動物故事《狼王夢》裡,他通過狼群裡的狼王更替來講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利用動物王國的生存法則又折射出人類的生活和感情。

在他第一本動物小說集《第七條獵狗》中,他著重描述了人與動物的恩恩怨怨,感情糾葛。

在他1995年11月發表的小說《再被狐狸騙一次》中,他以知青視角講述了艱苦的鄉村生活中,人與動物互相慰藉互相依存的故事。

沈石溪的文字讀來流暢自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地方特色,淺顯易懂,富有趣味又蘊含哲理。

很多人認為那些故事淺顯易懂,不摻雜人類世界那些紅塵中的紛紛擾擾情情愛愛,就將其定義為兒童文學。

然而,沈石溪動物小說中更深刻更細膩的感情和道理,值得任何年齡段的人仔細品讀。

疫情爆發第四月:也許每個人都應該讀沈石溪


史懷哲說過:“當悲憫之心能夠不只針對人類,而能擴大涵蓋一切萬物生命時,才能到達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輝。”

沈石溪的作品字裡行間都流露出這種悲憫、寬容、慷慨。

這並非人類站在高點的上帝視角,而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仁義,如人類擁有人權一樣,沈石溪在故事裡讓動物均有其權利,可謂大愛。

可現實生活中,人們傷害動物傷害自然的事屢見不鮮,也承擔了極為嚴重的後果。

2002年在中國爆發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的非典,是因為人類食用野生的狸一類動物引起的。而最近爆發的新冠肺炎,也與食用野生動物有關。

聖雄甘地說:“一個國家的道德是否偉大,可以從其對動物的態度看出。”

也許在現如今人們缺乏動物保護思想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應該看看沈石溪的作品,看看其他與自然相關的作品。

希望我們都能明白,人類的愛、希望和恐懼與動物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就像陽光,出於同源,落於同地。

而對待動物殘忍的人,對待人也必不會仁慈。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