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當時處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人們是怎樣的艱難困苦,吃飽穿暖已經是最大的幸福,時時刻刻還要面臨著日本人的侵佔騷擾,還擔心著自己生命的安危情況。《那些女人》這部影片就是在這種抗日的環境下拍攝的,圍繞著一群在江海平原南通濠河邊上生活的女人們展開講述,她們形形色色互不相同,但她們面對日本人的打擊卻毫不遜色,不計前嫌同仇敵愾,與新四軍一同燒燬兩百多里的竹籬笆。
“那些女人”說過:我曾這樣活過!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但在那種社會背景下,你的選擇僅僅是虛想。自古“英勇”一詞不只是用來誇讚男子,誰說女子不如男,女子做了件值得稱讚的事情也很英勇。
同樣的環境同樣的選擇,《金陵十三釵》的“那些女人”也曾這樣活過;出身煙花的女子是不曾被世人正眼看待的,她們一生都被詬病,但在日本人“邀請”女學生們去唱歌時她們站出來代替女學生們去,在她們心裡自己揹負著一身的罵名,還不如保護這些年輕的女學生們,做一件頂天立地的大事。
身在抗日戰爭的人們總是有總總無奈,因為有敵人來侵擾我們的家鄉,我們首先只要將他們趕出我們的家鄉,才能有幸福生活,對於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們,用自己一身傲氣去面對日寇,這就是“那些女人”選擇的活法。
自古就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然而有骨氣的人是不會看著自己的家被鄉他人無情踐踏侮辱。我們不曾親眼看到抗日戰爭的殘暴與無情,從許多的影片中我們都很清楚戰爭的厲害,也值得我們國家民眾是如何將日寇驅趕出中國,還我們太平。
與《那些女人》不同,濠河邊的女人們將自己一絲熱血為國捐軀,然而在戰爭期間成立的西站團利用不同的手段支援著戰爭,西戰團中有許多女團員,她們是這樣活的。西戰團的女學生們前往戰爭前線收集新聞進行宣傳,她們沒有用槍,而是用筆、用舞蹈、用音樂進行抗戰,她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的人活著輕於鴻毛,有的人死了卻重於泰山。有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國家,有的人用自己的所學帶去精神寄託,其實無論利用什麼方式進行抗戰都是一樣的目的——驅趕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