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賴氏風雲

2011年9月5日在貴州省宏運拍賣公司舉行的中國名酒拍賣會上,一瓶由醬香始祖、賴茅鼻祖賴嘉榮嫡系傳人賴世豪所提供的一瓶1935年的賴茅酒,起拍價格為80萬,經過19分鐘的激烈鏖戰,最終翻了100多倍以1070萬元成交被福建寧德市企業家賴培華先生收入囊中。

這一價格打破了此前“漢帝茅臺”890萬元的拍賣記錄,一舉成為中國白酒拍賣歷史上的標王,登頂“中國白酒之王”的寶座。

揭秘賴氏風雲

1070萬元一瓶酒是個什麼概念?

喝一口就是一輛車,喝一杯就是一套房。

這瓶“酒王”生產於1935年的茅臺鎮,是目前中國現存最早的茅臺酒,為當之無愧的絕世孤品。瓶高16.5釐米,直徑7.8釐米,酒瓶保存完整無損,釉色老成自然,隔瓶可聞到幽香,醬香濃郁。現瓶酒揮發剩400克左右,酒體保存非常完整。

酒瓶上文字書寫順序從右到左,瓶身陶瓷三節瓶,瓶口用構木做塞,用蜂蠟、腸衣密封,張貼廠方方形封條,最上面是民國政府的長方形封條。這種賴茅酒在全國僅發現6瓶,其中3瓶已經變成無酒空瓶,另有兩瓶通過保利拍賣公司。

自從這瓶“酒王”橫空出世後,賴茅酒大名可謂盡人皆知,但它的由來及賴氏家族那些精彩的故事卻鮮為人知。轉轉君通過大量的調查考證,走訪尋根,逐漸理清了歷史脈絡,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行連載,為大家揭開中國白酒歷史上最精彩一頁——《賴氏風雲》。

根據賴氏家族的自傳與口述,賴氏祖先起源於福建,後遷徙到蜀,再經蜀入黔。如果追溯更早的起源,那就要從商周時期算起了。根據《中華周朝賴國後裔發展史》記載:賴國的建立,是因為周武王的弟弟叔穎立下了軍功,周武王便將河南“賴地”封賞給了他(賴地應該在今河南息縣與許昌附近),而得到“賴地”的叔穎建立“賴國”,也改名“賴叔穎”,成為了賴姓宗祖。賴叔穎是周文王的第十九子、周武王的弟弟,距今已經四千年曆史,故中華賴氏是真正炎黃子孫的血統。

春秋時期,楚國滅了賴國,賴氏後裔被迫離開故土向南方遷徙,為了躲避追殺,很大部分賴姓人改名羅姓與傅姓,故而今天有“天下賴羅傅是一家”的說法。目前,廣東、福建、江西等地是賴姓定居最多的地區,而貴州的賴姓一族便是福建“賴燦”之子“賴度”的後裔,賴燦後裔大部分形成了客家人,至今已經1700多年曆史,人口數百萬。

黔中賴氏家族歷史架構圖

揭秘賴氏風雲

黔中賴氏系明末由四川遷入貴州的,根據實地碑文考察以及家族傳記記載發現,先祖賴國銘於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去世,被葬於浪洞鄉五馬河畔。賴國銘官拜登仕郎,膝下二子,賴正衡與賴正川。官宦人家的賴氏在當地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從當地流傳的一首兒歌可見端倪:“賴家的房子(地產),金家的頂子(官職),蔡家的貢子(銀子)。”賴正衡也名當戶對,順理成章的娶了金家的漂亮的小姐姐為妻。

揭秘賴氏風雲

在《黔中賴氏傳略》中也有記載:賴氏祖先原為福建人士,高祖賴正衡於清道光年間任職“軍營統帶”,後因太平天國起義之事而辭職遷居至仁懷地區茅臺鎮,並創辦了“茅臺燒春坊”。後因連年戰爭,賴正衡被迫再次移居,遷至貴陽,並開設“賴興隆”商號。

茅臺村

清 張國華

一座茅臺舊有村,糟邱無數結為鄰。

使君休怨麴生醉,利鎖名韁更醉人。

於今酒好在茅臺,滇黔川湘客到來。

販雲千里市上賣,誰不稱奇亦罕哉。

揭秘賴氏風雲

一首《茅臺村》寫出了茅臺鎮的繁華盛況,這首由清代詩人張國華寫的竹枝詞,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真實的記述了當時茅臺村釀酒,運輸、販賣的場景。茅臺鎮為黔北名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地區仁懷市茅臺鎮。茅臺產美酒天下盡知,這與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有著重要的關係,氣候、水質、土壤缺一不可。如今名滿天下的茅臺酒與其始祖賴茅酒的故事,便是從這裡開始的。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年輕人遷徙流轉,從福建涉水走到川蜀之地,又經由川蜀入黔,最終選定黃平縣浪洞鄉定居,他就是賴國銘。這一刻,他並不知道,他的到來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更改寫了中國白酒歷史。

刻苦勤奮的賴國銘考取功名後,在茅臺村紮根下來,這種艱苦奮鬥、腳踏實地的秉性氣質傳給其子賴正衡,賴正衡延續家族之光耀,於清道光年間任職軍營統帶,一時之間成為縣中旺族,與同為旺族的金家聯姻,一時成為百姓之美談,整個家族也不斷壯大。

賴貴山老先生曾在《黔中賴氏傳略》一文中有如下記載:曾祖父正衡,原籍福建,於清朝道光年間任職軍營統帶。曾為太平軍起義事而退居辭職於仁懷,後轉徙於茅臺村創辦“茅臺燒春酒坊”,不幸至成同年間酒坊毀於兵燹。

揭秘賴氏風雲

據《貴州通史簡編》記載:清朝乾隆至嘉慶年間,貴州發生了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始稱“乾嘉起義”。戰事平定後,清政府為控制苗疆和安置裁撤軍人,決定“將叛苗絕戶田產安設屯軍”。這與當時的“改土歸流”政策一脈相承。賴正衡正是此時辭職退居於仁懷,解甲歸田的賴正衡,沒有抑鬱不得志的抱怨,沒有隱居山野的與世隔絕,而是積極思考如何使賴氏家族重獲興旺。

一天,他漫步於茅臺村,發現這裡環境獨特而神秘,集靈泉於一身,匯秀水東下的河川流不息,霧氣蒸騰不散,大地潮溼溫潤。經過一番探究考察,發現這是一個天然釀酒之地,於是帶著兒子賴宗貴創辦了“茅臺燒春坊”。由於經商有道,很快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茅臺燒春酒”也名震一時,更加促進了當地酒行業的發展。

揭秘賴氏風雲

顯然,清朝乾、嘉、道三朝近百年間茅臺酒的發展,不僅是其釀造工藝的發展,更是酒工藝生產方式的發展。據貴州省工商聯供稿省政協文史辦公室所編的《貴州茅臺酒史》上也寫道“根據道光年間刊行的《仁懷廳志》記載,當時就有“茅臺春”、“茅臺燒春”等酒名。

揭秘賴氏風雲

貴州大詩人鄭珍詩云:“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正是當時茅臺鎮上鹽運、釀酒業兩株資本主義幼芽聯袂競長的真實寫照。

可想而知,較之黃平浪洞鄉當時的貧瘠落後,賴氏先輩留在茅臺鎮發展酒業勢在必行。

“賴興隆錢莊”是賴氏家族幾代人的產業支柱。其前身為清朝光緒年賴宗貴所創辦的“賴興隆商號”,地點位於貴陽南門鹽行街。《貴陽金融志》曾記載,稱其為貴州最早的私人錢莊。

揭秘賴氏風雲

創業初期,“賴興隆商號”沒有太多資本,僅限做一些小額度的借貸,但是卻給予了很多人幫助,願意賒貨給予商號運至廣西梧州等地推銷獲利。

同時也會找準時機,在當地直接購買些雜貨與洋紗布匹運回來,再次銷售賺取差價,銷售獲利後再度放貸。就這樣,“賴興隆商號”業務逐步拓展,越做越大,資產規模高達50萬銀元,先後在重慶、遵義、安順、衡陽、南寧、柳州、梧州設立分號。

光緒二十五年,賴家繼承人賴嘉榮以2000銀元為本金,在貴陽設立黔興隆錢鋪,專做各國貨幣兌換業務。直至民國12年業務擴大後,正式更名為“賴興隆錢莊”,成為貴州第一錢莊。

揭秘賴氏風雲

賴興隆錢莊

揭秘賴氏風雲

賴興隆錢莊擔保書

1933年賴嘉榮去世,他的妻子帶著他的三個孩子繼續經營賴家生意。民國24年,賴嘉榮的三個孩子子承父業,另建“怡興隆”、“宏達”、“泰興”商行,陸續在衡陽、長沙、漢口設立分支,在香港、上海等地尋找黔籍富商,代辦兌收事宜。

揭秘賴氏風雲

賴氏兄弟逐漸對貴州文化、教育、輕工業、商業、金融等多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投資擴展,被社會上譽為“賴氏三虎”。三兄弟共同投資興辦了恆興酒廠、宏大土膏公司、大興實業公司、泰興商號、貴山民眾圖書館、谷陽自來水公司、貴州銀行、怡興昌銀行、天生銀樓、《大路報》社、《貴州商報》社等。

揭秘賴氏風雲

《貴陽市文史》記載:賴嘉榮的繼承人積極經營祖業,發展經濟,投身公益實業。賴氏家族曾投資修建時敏小學、志道小學、大夏大學、花溪公園、中山公園等學校及風景名勝。

賴興隆錢莊有著自己的管理模式,自1924年以來,隨著業務逐步擴大,從初期的三四人增加到後期30餘人。為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字號做了如下規定:

1、每年年終,商號會從純利中提取20%獎勵給工作人員;

2、工資分為四檔:第一檔100銀元/月、第二檔80銀元/月、第三檔60銀元/月、第四檔40銀元/月。學徒無工資,學徒期共3年,每年年終會給漿洗費,第一年30元、第二年60元、第三年120元。學徒期滿,需給師傅做幫工一年,按第四檔40銀元/月發放;

3、工作人員如遇生病,所有的醫藥費用由商號承擔,不扣工資;

4、婚、喪放假7天,事假3天,不扣工資;

5、每月初二、十六,每人可得豬肉1斤。五月初五“端陽節”與臘月末,分別聚餐,吃年夜。中秋每人得月餅3斤。因公外出,一切費用實報實銷。

揭秘賴氏風雲

由於賴興隆經營有方,其商業模式成為了當時多家商號的效仿對象,其也成為了貴州省民族資本經營模式早期管理的形式。“聚興隆錢莊”一直延續發展到新中國成立。

上世紀20年代,賴嘉榮經營有道,依託“賴興隆錢莊”與“賴興隆商號”快速發展,慢慢積累起了資本,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重振賴氏酒業

1929年,賴嘉榮邀請貴州天福公商號老闆賈文欽,兩人商議攜手創辦“衡昌燒坊”,賈文欽找來其舅周秉衡負責籌備具體事務。

揭秘賴氏風雲

創建“大興實業公司”,賴嘉榮從“賴興隆錢莊”出資3萬大洋,並讓其子賴永初、賴貴山、賴雨生三人也分別出資1萬大洋,讓賈文欽與周秉衡共同出資2萬大洋,共籌資8萬大洋

長子賴永初任職總經理、二子賴貴山負責策劃、設計、籌辦等工作,三子賴雨生負責銷售。自此,賴氏家族從金融業走向了實業資本。

“衡昌燒坊”成立後,與當地王家、華家的燒坊開始了激烈的競爭,儘管生意上刀兵相見,但競爭帶來了相互的學習與發展,從而促使民族資本經濟發展的萌芽狀態。

揭秘賴氏風雲


不久之後,“衡昌燒坊”連續遭受重創,陷入了經營危機。先是1932年,賴嘉榮不幸逝世;之後,周秉衡因嚴重個人問題導致公司虧損了2萬元;再後來賈文欽也在運輸途中翻船令公司大受損失。

賈文欽、周秉衡與賴家協商解決辦法,最終於1941年同意將股全部權轉讓給賴家。自此,“衡昌燒坊”由賴家全面接管,成為了賴氏全資控股。“衡昌燒坊”完成股權交割後,將名字更改為“恆興酒廠”,並由賴貴山請來好友葛志成任職酒廠經理。

同舟共濟,賴嘉榮遺孀帶著三子努力經營賴家事業,逐漸扭轉了困境,使賴氏家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三子賴雨生主外勤,管理了外省一百多個辦事處的。

揭秘賴氏風雲

在這段時間裡,賴雨生不畏艱苦,親自帶著徒弟何重陶壓貨運輸,一天跑一個縣,努力拓展銷路。在這種不停歇的拓展經營下,賴氏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文化領域、教育領域、輕工業領域、商業領域、金融領域都有著賴氏身影。

揭秘賴氏風雲


“賴茅酒”在商標上下了很大功夫,最終由賴貴山親自設計,並提寫了背標上的文字,完整了“賴茅酒”的商標設計——大鵬標

揭秘賴氏風雲


“大鵬標”是正宗賴茅酒的主要元素,大鵬下方有“地球”圖案,上方和背標都有英文,寓意走向世界。

這種先進的設計在上世紀初期是非常罕見的,大鵬在《西遊記》獅駝嶺中是個金翅鯉頭、星睛豹眼、北圖南、剛強勇敢、變生翱翔,令群禽喪膽的形象,也是強大與智慧的象徵。

在佛教中,大鵬更是八部眾之一,兩翼廣三三六萬裡,住於須彌山下,是三世諸佛智慧與方便的顯現,密宗中任何憤怒本尊的頂上都飛翔有口含毒蛇的大鵬,表示末法時期佛法的一切違緣,降服一切魔障。

“賴茅酒”對中國酒文化的貢獻

揭秘賴氏風雲


1、“賴茅酒”是中國醬香型白酒家族的重要成員,它的出現使茅臺鎮白酒產業發生了重大變化;

2、“賴茅酒”與“王氏茅臺酒”、“華氏茅臺酒”相爭相融,三雄爭霸的場面促進了茅臺酒的大發展;

3、“賴茅酒”努力提高釀造工藝,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對貴州酒文化、中國酒文化、世界酒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影響與貢獻;

4、賴氏族人不負先輩囑託,繼承和發展祖業,打造了中華名族的瑰寶——“賴茅酒”香飄九州,並打入國際市場,名揚海外。1915年,“賴茅酒”摘取“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且榮獲世界三大蒸餾酒之一;1929年,“賴茅酒”成為“開國第一宴”的慶功酒及中國外交贈送的國禮。

關於老版“賴茅”的酒名及商標的來歷,社會上有好幾種版本故事。

老版“賴茅”的品牌名稱非常明確,它的原意就是“賴氏茅臺酒”的縮寫。名稱清晰的說明了釀造者的姓氏與地域,簡明扼要,便於記憶。

揭秘賴氏風雲

老版“賴茅”的的背標有著非常詳細的介紹,清晰的告知購買者酒水的釀造工藝、產地特點、酒體特點及獲獎信息等細節。

通過三兄弟的苦心經營,老版“賴茅”逐漸成為茅臺鎮醬香白酒最大的品牌。其銷量遠遠超過老版“華茅”與老版“王茅”,到了解放前期,銷量比另外兩家總和還要多一倍。

揭秘賴氏風雲

早期銷售非常困難,受交通因素的極大限制,大部分的酒水只能通過人力與畜力運輸,先將貨品運抵遵義,再通過汽車運到貴陽。很多時候,為了節省勞動力,還會通過竹筒來承裝散酒,至貴陽後再完成分裝。趕上銷售旺季,賴家更是全家齊上陣,完成包裝發售的工作。

老版“賴茅”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銷量,這與其家族在商場、官場上的努力推廣不無關係。尤其是賴家的三子賴雨生,更是通過“賴興隆錢莊”的眾多海外分號,積極對外普及“賴茅”價值,他帶著自己的徒弟,不畏艱苦,一步一個腳印的建立了品牌價值,全面打開了銷路。賴雨生說,這對他而言,既是一種光榮,更是一種責任。

1938年後,老版“賴茅”正式走出國門,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從當時的一句流行語便可知曉——“席間無賴茅,空有美佳餚”。

揭秘賴氏風雲

解放前,為了爭奪市場佔有率,茅臺鎮的三家茅酒爭奪的異常激烈。老版“賴茅”憑藉其雄厚的資金規模,以及賴氏家族過人的智慧與勤奮的拼搏,逐漸後來居上,最終成為了茅臺酒中產銷最大的一家。

揭秘賴氏風雲

直至解放後,“三茅”私營才最終收歸國有,建立的地方國營茅臺酒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