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1

《人生七年》系列看到56歲的時候,我對Bruce(小時候上寄宿學校,長大考上牛津,後來當公立學校老師,中間還跑去孟加拉國支教)有很多疑問: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7歲時的Bruce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28歲時的Bruce

1)7歲時候他在私立的寄宿學校上學,家境應該很不錯,但他的表情很拘謹;

2)後來他考上了牛津大學數學系,但是和同樣上了牛津劍橋的其他人比,他對未來的規劃很隨意;

3)長大以後他的表情一直很木訥,跟兒童之家(福利院)出來的Paul很像,而跟其他上流社會或者中產階級的人都差別很大;

4)他41歲結婚,婚前關注世界,婚後換了一個世界。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63歲時的Bruce夫婦

這些疑問,在看完63歲那一集時,都得到了解答。


2

Bruce的家境確實很好,比我想象的還要好些。最初他上的是位於薩里郡(倫敦後花園)的私立寄宿學校——因為沒有進一步的信息,我不確定這個學校處在何種水平。

但63歲這集中,他提到,11歲時隨母親去倫敦的St.Paul。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Bruce 11歲轉學去St. Paul's School

如果你不知道St.Paul是什麼,你還記得7歲那集中,John說,他接下來要去Colet Court麼?St.Paul就是Colet Court現在的名稱。

St.Paul的學費,我們可以在學校的官網上看到,目前的價格摺合成人民幣,四到八年級的孩子,不住校的話每年23萬+,住校的話35萬+。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St. Paul's School 學費


也就是說,Bruce接受的教育其實與從肯辛頓富人區出來的三個上流社會小男孩的教育相當——畢竟,如果你成績很好,你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很不錯的學校,沒道理上高中的時候父母突然讓你去一個普通學校。

但是他看起來和另外兩個富人區的小男孩(Charles在14歲之後就不再接受採訪,暫時先忽略)完全不一樣。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63歲的Charles夫婦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42歲的John夫婦


3

63歲這集中,Bruce說,他的父母在他七歲的時候就離婚了。

其它孩子也有父母離婚的,但基本都在14歲左右;孩子七歲時父母離婚的,只有Bruce和兒童之家的Paul。

Bruce也說道:在最早的寄宿學校,以及之後的兩所學校中,他不知道為什麼,被人打過很多次。

最初在學校被打,可能只是因為年齡或個頭比較小,父親遠在幾千公里外,母親自顧不暇;而後來,後來大約只是習慣了。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63歲 Bruce

和他同樣性格木訥不善表達的Paul,七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在那之前被送去兒童之家——因為父母忙著離婚的事情沒法照顧他。他不喜歡倫敦的兒童之家,因為在那邊他常被大孩子打。

和Paul在同一個兒童之家的Symon(母親沒有結過婚)說,兒童之家的管理很嚴厲,犯點錯就經常會被打;還好他比較聽話,沒被打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一點點差別,儘管他也不善言辭,但他看起來沒有Paul或Bruce那麼木訥。


4

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遭遇別的孩子的欺負,很慘,對不對?Bruce和Paul到老也沒能變得更生動或更好地表達,但他們依然完成了正常的生活——上學、工作、結婚、撫養孩子。

Paul很幸運地在很年輕時候遇到一個開朗的妻子,妻子讓他看到了事物積極的一面。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63歲的Paul和妻子

而Bruce直到41歲才結婚,並在不久之後回到私立學校任教而不再待在公立學校。導演在42歲那集中注意到他跟以前有很大的轉變,問他為什麼?他說:之前總是在關注世界,有了家庭之後,更多的精力用於關注家庭。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Bruce的婚禮

這話聽起來有點淒涼——心繫天下的,有可能是因為胸懷偉大,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別的東西需要他來記掛。

但無論如何,他回到了他的正軌。

可是,有人還沒有。


5

Neil出生於利物浦郊區的教師家庭。他的同學Peter考上了倫敦大學歷史系,後來成了一名公務員,兼鄉村樂隊主唱。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7歲時的Neil

而Neil,一心認為自己應該能考上牛津,結果考上的是阿伯丁大學。他人生的轉折點,是在阿伯丁大學上了一年學之後輟學,去工地打工,之後的人生呈斷崖式下降。

牛津和阿伯丁大學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最新的英國131所大學排名表中,劍橋和牛津穩穩地居於前兩位,而阿伯丁大學位於29位。

假設你原本覺得自己應該上北大清華,結果高考完畢發現自己的分數只能夠上華東理工,你會怎麼做呢?認命去上華東理工——畢竟這個學校也還不錯?或者復讀一次重新高考——我就應該去清華?

這兩種都是正常反應,雖然選擇後者的人可能不多。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21歲時的Neil

可是Neil的選擇要特別得多:我沒有考上牛津,所以我決定去工地上當民工。而這是一個災難性的選擇。


6

父母都在時,Neil說:最快樂的時候是小時候,哪怕前一秒很開心後一秒很痛苦。我認為父母沒有教我任何生存之道。

父親去世五年以後,Neil說:父親去世後,感到跟母親親近了一點;我和父親小時候還好,越長大越疏遠。

63歲這集中,母親也去世了,Neil說:我並不憎恨他們,他們也盡力了;但不得不說,他們自身的性格問題,給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我的父親非常嚴肅非常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你未留意的《人生七年》|年少時遭遇的暴力如何影響他們

63歲時的Neil

父親去世後的那一集,導演在採訪時對Neil說:你好像比以前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而母親去世後,Neil用母親留下來的遺產的一部分,在法國買了一套房子——終於擁有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套房產——而這個決定是他和新婚的妻子一起做的。

十三四歲、以及二十出頭時,我們不知道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那是他認為自己應該去看心理醫生的經歷,但最終並沒有去。而現在,他的生活,好像正隨著父母的相繼離世在慢慢恢復。


7

沒有經歷過,就沒有感同深受。

片子的內容太過精簡,當主人公自己不願意傾訴時,我們就沒法知道實際發生了什麼。

但如果我有孩子,我會努力為他遮風擋雨,不要經歷外部世界的暴力,更不要,不得不承受來自家庭內部的壓力和創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