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巷人燒賣,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燒賣挺括,樣子也好看,上面好像是石榴花一般的形狀,模樣俊俏,用筷子夾起來垂垂似懸膽,透過晶瑩透亮的麵皮可以看到裡邊殷實的肉餡兒,肥瘦相間,夾雜著茭白絲的清香,吃一口一嘴油,又留得一嘴香氣。

周巷是浙江省慈溪、餘姚、柯橋三市交匯地帶的一個小鎮子,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稱。燒賣在當地是一個普通但又聞名遐邇的特色美食。

周巷人燒賣,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每天早上經過萬壽橋,都會看見一條長長的隊排在一家小店門前,透過人群看到店鋪門廊內放著一個蒸籠,冒著騰騰熱氣,店鋪裡面已擠擠挨挨地坐滿了人。

一個四十出頭的男人,一會兒在屜籠前忙著些什麼,一會兒又抬頭笑著招呼著客人,在他邊上站著一個瘦瘦高高的女人,打包收錢,收拾桌椅,做起事來乾脆利落。

那天刻意起了個大早,想著要不去嚐嚐他家的早點?來到店裡,從那些老主顧的口中才知道,他們很多都是奔著這裡的燒賣來的。大家都說老闆做的燒賣皮薄餡大,吃起來肥而不膩,是周巷人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周巷人燒賣,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我對老闆說,“給我來一籠”,剛落座,他就遞著燒賣過來。燒賣挺括,樣子也好看,上面好像是石榴花一般的形狀,模樣俊俏,用筷子夾起來垂垂似懸膽,透過晶瑩透亮的麵皮可以看到裡邊殷實的肉餡兒,肥瘦相間,夾雜著茭白絲的清香,吃一口一嘴油,又留得一嘴香氣。

周巷人燒賣,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酒足飯飽後就跟老闆聊了起來,他叫毛新波,14歲就開始跟著爺爺做點心,到現在已經三十年了,生煎包子,焦餅油條,只要是粉食類的點心,他都會做,可謂全能。後來因為忙不過來,就索性只做燒賣了。

燒賣的餡是用新鮮的豬肉剁的,剁的時候加入鹽、糖、蒜、醬油等調味品,有時候切點茭白絲,在放點蔥花,讓豬肉變得噴香,老闆根據多年的經驗,估摸著賣多少就剁多少,不讓食材過夜,保證餡料的新鮮。

周巷人燒賣,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燒賣皮是專門找老師傅定做的,也有講究,中間相應厚一點,往外適當薄一點,邊上還要再薄一點點,這樣做出來的燒賣底不容易穿,四邊有能豎得起,頂上還能散得開。

包燒賣的手法也有講究,放好餡以後,在手裡掂起來,這個“掂”是要兩手並用,一隻手不停地掂,另一隻手把皮子的邊用手指夾著一輪一輪地聚到一起,這樣皮子底部緊緊地裹著肉餡,中間攏緊豎直起來,上面就像花邊一樣散開。

周巷人燒賣,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阿波師傅老婆叫幹銀兒,大家都叫她“阿兒”,她包燒賣手法奇快,10分鐘100個燒賣不在話下,還沒來得及拍照,兩隻燒賣已經躺在屜籠裡了。

關於燒賣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為有一邊做,一邊燒,一邊賣,一邊吃的意思,因此而得名。可能是因為口音的關係,它在當地人的口中變成了“燒毛”(音譯),以至於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愣是沒反應過來。

周巷人燒賣,印象中的老底子味道

對周巷人來說,燒賣是這裡的一種特色小吃,因為皮薄餡大,樣子好看,經常被主家選作席面上的主打點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