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辛:蹉跎歲月凝成歌作者:廬州讀書人


他,是知青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創作了許多記憶時代卻又感動時代的優秀作品;他,用青春和血淚譜寫出老三屆整整一代人的苦鬥、抗爭與崛起之歌,根據他的小說塑造的一系列熒屏形象早已走進千家萬戶。他,就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葉辛。

少年初識書滋味。葉辛,是共和國的同齡人,生於上海。學生時代,葉辛自稱是十足的書蟲。每天,他都能從圖書館借一大疊書來閱讀,他的零花錢全用在買書上。葉辛說,他有兩個表哥,三個表妹,家裡為他們訂了很多刊物。在小學時,他每個星期天都要去,最喜愛的就是《少年文藝》。正是在《少年文藝》上,葉辛最初感受到了文學的氣息。上初中後,當時徐匯中學徐寅校長非常支持他閱讀,徐校長特意在葉辛的借閱證上簽名,憑此簽名,葉辛在圖書館的借閱數量不限,而其他同學最多隻能借2本書。葉辛當時對未來的想法很簡單,高中畢業要考大學,要選文科,爭取以後當作家。

十年光陰不蹉跎。1969年,葉辛中學畢業,從繁華的上海都市來到偏遠的貴州山鄉插隊落戶,在這裡一呆就是十年多。因此,他總稱自己是“半個上海人,半個貴州人”。那時,在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繁重勞動之餘,葉辛也曾思念上海的家。但在這種艱辛和寂寞的處境下,葉辛並沒有消沉,他託物言志寄情。壯麗的山川河谷,山鄉的風土人情,和上海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風民俗,帶著濃郁韻味的貴州話,都讓他為之觸動,在點點滴滴積累中,他開始了“作家夢”圓夢之旅。葉辛說,從創作的角度來看,這10年多是我人生一個寶貴的經歷,我的很多作品都與這段經歷有關。

執著堅守抒情懷。1977年春天,葉辛的處女作《高高的苗嶺》出版。當接過自己的書時,葉辛的手在顫抖,“這是我第一本書,只有我知道,它是多麼珍貴”。1979年秋天,葉辛在貴州山區一個偏僻的峽谷裡寫完長篇小說《風凜冽》。1982年,另一部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出版。1990年,葉辛回到了離別已久的上海。1992年12月,長篇小說《孽債》出版,這部小說以全新的視角展現了知青生活的另一面,後來又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創下了上海電視臺電視劇收視率之最。從知青時代的《蹉跎歲月》,到後知青時代的《孽債》,再到現在的《客過亭》,組成了“知青三部曲”,葉辛的筆墨跟隨著知青一代人的生活腳步,完整地刻畫出他們的命運軌跡,受到讀者和評論界的高度關注,也奠定了葉辛在中國文壇知青文學領域的地位。

30多年來,葉辛一直以勤奮的創作活躍在當代中國文壇。他筆耕不輟,共出版了50多本作品集,作品幾十次在國內外獲獎。1995年,《孽債》獲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根據《蹉跎歲月》《家教》《孽債》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分別3次獲得全國優秀電視劇獎;《客過亭》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華都》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等等。他還是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和全國首屆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葉辛說,他總在憧憬著未來,總在期待著明天,總在思索著寫一本好書,奉獻給祖國和這個他一直生活的世界。無論環境怎樣變化,他始終在夢想的道路上跋涉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