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被“裁員潮”給騙了

你們都被“裁員潮”給騙了

自去年年底以來,一股風潮席捲各大媒體。整理了一波大家感受一下。

去年10月,阿里被爆出全面縮減人員編制,所有業務線都不批offer。

2018年錘子科技陷入困境,被爆裁員60%。今年1月22日,錘子科技內部人士透露部門員工被字節跳動收編。

2018年底,百度因為打車費裁員的消息傳開。

2018年底,微博上認證為新浪微博員工的網友稱一直播團隊裁員3分之1,新浪成都微博研發中心也已經開始了,微博北京總部明年初。

在百萬債務被爆出後,金立也陷入了裁員潮,在工廠裁員50%後,總部也開始裁員,比例將高達50%。

去年底,京東也颳起了裁員風。2019年開年大會上,京東宣佈2019年將末尾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便利蜂在2018年就陷入了裁員風波,去年底的“高數裁員”更是開天下先河。

2018年底鬥魚的裁員波及海外業務約70餘人。

科大訊飛的股價在春節期間受裁員影響大起大落。據員工透露年後科大訊飛還會繼續裁員,準備優化30%的正式員工。

去年底有用戶在社交平臺脈脈上匿名爆料,“3分鐘美團裁員,簽字畫押滾蛋”。

知乎被曝裁員300人,涉及技術、短視頻、運營、產品等多個部門。

網傳網易嚴選年後裁員30%,預計從1400人裁到900人。

前不久,滴滴就公開表示要準備過冬,整體裁員比例佔到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趣店員工向媒體表示,趣店在11月陸陸續續分三波裁掉了近百名員工。

摩拜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說,摩拜將對與美團有業務重疊的部門人員進行優化,比如市場、財務、技術等,整體裁員比例在20%-30%之間。

網傳人人車大規模裁員,員工突然接到通知“被離職”,員工系統無法登陸。有媒體確認人人車北京站、深圳站、成都站、武漢站、重慶站等城市分公司,均已關閉部分員工系統,涉及銷售和評估師崗位。

……

網上“互聯網行業寒冬”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

然鵝,你們都被“裁員潮”給騙了。

第一、“裁員”年年有,並非只今朝。

如果你用“2015年裁員”、“2016年裁員”、“2017年裁員”作為關鍵詞百度一下,都可以搜到很多歷史新聞。而且每年都有“裁員潮”、“行業寒冬”這樣的字眼。

梳理一二如下。

2016 年下半年,暴風魔鏡 CEO 黃曉傑發佈公開信表示,通過拆分和裁員,暴風魔鏡由 500 人 團隊縮減至 300 人。

2016年,易車網自7月起,就分批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裁員行動。後來餓了麼、就醫160、愛鮮蜂、紛享銷客也相繼出現裁員的境況。已經完成了裁員計劃的51同城網,裁員居然高達30%。

16 年底~ 17 年初,滴滴、樂視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陸續曝出裁員的消息。(原來滴滴已不是第一次裁員了。)

2017年年初,華為內部溝通社區“心聲”曝出要在中國區開始清理34歲以上員工的消息。

歲末年初原本就是員工蠢蠢欲動的跳槽醞釀期,相應的,企業為了“辭舊迎新”也大多會選在此時進行組織和人員調整。

但作為媒體,靠的就是敏感詞語提升閱讀量,怎能放過一次次將“網傳”變成爆文的機會。

第二、“裁員”和“擴招”並存,只是報憂不報喜。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場風波也不例外。

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內部管理會上明確表示,阿里巴巴不會裁員,相反將繼續開放招聘,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培訓計劃,同時投入更多的平臺資源,幫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2月25日,據砍柴網獲悉,京東集團今天宣佈2019年的新增崗位需求預計將達1.5萬人,零售子集團等板塊的招聘方向將主要聚焦於提升用戶體驗等領域。

3月6日消息,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在內部員工會議上說:“我相信2019年趣頭條將快速成長為中國Top10的互聯網公司,我們今年將擴招2000多人,年底公司整體規模會再翻一番,全年將提供6億股權作為員工激勵。”

我老公6年前加入京東,當時京東研發只有2000多人,4年前離職時漲到4000人。去年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京東集團在技術研發的投入已經達到了86.4億元,技術研發團隊人數已達2萬人。

一方面,裁員年年都有,另一方面,擴招從未停步。所以,請不要再被“裁員潮”的焦慮情緒忽悠了。

市場經濟下,“裁員”像“考勤”一樣正常

近幾年,國家鼓勵創新創業,每年成立和破產的中小企業數一次次刷新我們的認知。中小企業的新生與消亡帶來的必然有招聘和解聘。

網紅企業前期為搶奪市場迅速擴張,大多是揹著高額的負債砸錢搶市場,而砸下去的錢卻不一定都能換來足夠大的市場份額,更不必然保有粘性很高的消費者。

所以,在這場以金錢為炮彈的戰爭中,遲早會有人率先彈盡糧絕,走上絕路,運氣好一點的還可以保留核心力量“改道”前進。

我們打工者看到的就是之前搶地盤時的熱熱鬧鬧、風風火火,和後來毫無準備的“裁員”、“改組”及“轉型”。

作為這一場場戰爭中衝鋒陷陣的我們,如果說你只想參與熱熱鬧鬧的攻城掠地,卻不想參與犧牲慘烈的守城固地,那我只能送你一句話,“別在欺騙自己了!”

還有一些大公司雖然已過了“砸錢搶地盤”的年紀,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少不了會有資本運作。每次的股權變動,都可能帶來內部業務和組織結構的調整,而這就意味著要重組、要裁員。

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為了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方向,改變營銷策略,淘汰沒有效益的產品鏈,嘗試高利潤朝陽行業。

任正非曾講過,“每個工種都要對準多產糧食和增加土壤肥力,如果對標沒有價值,就應該裁減和放棄一部分工作,讓其聚焦。也要放棄一部分平庸的員工,降下人力成本。”

所以,“裁員”早已成為企業裡的日常。

裁員年年都有,大家慌的是什麼?

既然“裁員潮”不是第一次出現,但為什麼每次都能在網絡上引發大家的關注和恐慌?

無非就是一句話,擔心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1.不願偏離舒適的跑道。

對於已經非常熟悉的職場跑道,你幾乎可以毫不費力的保持不算慢的前進速度,有時還能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或者和同行者聊聊天。像這樣舒適的職業狀態,誰不想更長久一點呢?

而“被裁員”就意味著,這樣舒適的狀態要戛然而止了。

2.不願面對未來的不確定。

當你正在舒適的跑道上奔跑,突然被職場裁判從跑道上紅牌罰下,你只能自己嘗試更換跑道。

但你可能對其他跑道並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才能參與進去,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不被落下,更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會被紅牌罰下,所有的未知都讓人焦慮不安。

3.對自己應對未來的能力沒信心。

不同的職場跑道意味著溝通環境不同、技能要求不同、經驗需求不同。

這些改變要求從業者有相應的心態調整能力、學習新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同時還要有為彌補不足而甘願付出的心理準備。

我在諮詢中遇到過很多面臨職業轉型的個案,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這個節點上猶豫不決。究其原因,都逃不過這個問題“我真的可以嗎?”

如何成為職場賽道上的自由變道者?

在一場場“裁員潮”中,我們總能看到有些人不退反進,愈裁愈強。是什麼讓他們成了“逆流而上的你”?

  • 不戀安逸保持成長

去年年底,我接到一次和企業合作的機會。主要工作是為某世界500強企業被裁員人員提供職業生涯諮詢。我正好有個朋友在這家公司上班,就打聽了一下。原來,2018年年初該公司旗下某些業務被另一公司收購了55%的股權,進而引發組織結構調整,導致有的部門集體被裁員。

我問他,“你怎麼樣?” 他說,“我很好啊,雖然我們部門也有被裁的,但我反而還升職了(語氣裡透著藏不住的自信)。”

在我眼裡,他是個特別好學上進的人。本科畢業後,他先是進入一家體制內的金融公司,待了一年覺得不喜歡那個氛圍就辭職了,進入了外企。不僅在工作中成長很快,在工作之餘,他也沒閒著,自學了編程,和朋友創辦了一家公司,一直保持著折騰不息、奮鬥不止的成長態。

正是這樣的他才能在別人被集體裁員的情況下反被提職。

  • 打造樂高式能力結構

家裡有娃的人應該都知道拼插玩具吧,拼插玩具界的龍頭老大就是樂高。樂高為什麼可以擁有持久的競爭力?就在於,其它的玩具基本都是固定不變的樣子,而樂高是由一個個基礎零件拼搭起來的。它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搭出各式各樣的玩具。它的變幻無窮滿足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對玩具的設想和再造需求。

在職場,若要在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時候可以充滿自信,就要學會打造樂高式的能力結構。所謂樂高式能力結構,就是把我們一個個獨立的小技能比作樂高裡各式各樣的基礎模塊。當遇到不同的行業或不同的任務時,通過基礎能力的自由拼插組裝成不同的勝任力。

技能在一定條件下是可遷移和重組的,你需要做的一是要不斷打造新的“基礎模塊”,另一方面就是學會不同的“技能組合方式”,以應對所有未知情境。

  • 建立職業對沖理念

“對沖”是個金融學詞彙,意思是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簡單點說就是,買股票的時候,買一個漲的,買一個跌的。這樣無論最終是漲是跌,對你來說總有一個是有收益的。

在當下這個“動盪”的職場,也許建立職業對沖理念。

在做好目前的工作之餘,積累其它領域的技能和經驗。這樣,如果無論你主業發展好,還是副業發展好,對你來說都是有收益的,不至於被迫流入失業群。

總之,沒有什麼是非常態的,存在便有它的理由,我們要做的就是見招拆招。

永遠不要讓職場適應你,而要主動適應職場。

你們都被“裁員潮”給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