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央視爸爸的解說詞在作文裡,可以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哦(一)

大家好,我是小創。昨天深度解讀了央視爸爸的解說詞,今天小創來更新剩下的一半了!

1.關於人與自然

來自於自然,得之於人心。本草以“藥食同源”、“生熟異治”、“毒與解毒”、“雙向調節”的功效,開啟了千變萬化的生命空間。而在與本草相伴的光陰裡,人們也在觀察它、享用它、轉化它,不斷獲得更高的生存智慧。

本草有情,藥人無言。喧囂的世界裡,不動聲色的修行。這些中國人能夠抵達本草的秘境,或許正緣於此。

——《本草中國》

不同地域的中國人,運用各自智慧,適度、巧妙的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能把對土地的眷戀和對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繫於一心的唯有農耕民族。一位作家這樣描述中國人淳樸的生命觀:他們在埋頭種地和低頭吃飯時,總不會忘記抬頭看一看天。

——《舌尖上的中國》

小創解析:

1. 在描述人與自然的關係時,我們可以獨闢蹊徑,從藥草以及食物這兩種人類改造自然所獲得的成果來進行描述與探討,比如可以借鑑文段中“來自於自然,得之於人心”這一表達方法。


同時,人與自然之間本身存在一定的情感聯繫:自然以資源饋贈人類,人類利用自身智慧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與此同時,人類也對自然心存感激與敬畏,這是歷代農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法則,也是“中國人淳樸的生命觀”。


2. 在描寫人與自然的關係時,我們也可以採用對比類的詞語來描述雙方關係,如文段中“埋頭種地”“低頭吃飯”與“抬頭看天”,“埋”“低”與“抬”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關係,這一表達既能充分體現農耕民族與自然之間的相處之道,又充滿了辯證的哲學關係,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3. 類似的對比類的句子還有《增廣賢文》中的一個名句:“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此句意為:“即使是腰纏萬貫的富豪,每天也就只吃一升米;即使擁有成千上萬間高廣的大廈,人晚上睡覺也就佔八尺長的地方”。“萬頃”與“一升”相對,“千廈”與“八尺”相對,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關係,這句話告誡人們財富是無窮的,而人的生命和需求卻是有限的,不要過分地追求功名利祿,而要多積德行善,多感悟生命的內涵和意義。


巧用央視爸爸的解說詞在作文裡,可以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哦(一)


2.關於“中華文明”與“對手”

有一個強大而蠻橫的對手,究竟是幸還是不幸。戰國趙武靈王終於下決心放棄寬袍大袖,學習胡服騎射。一場場模仿者與被模仿者的對決,由此開始。一直處於守勢的農耕文明,到秦漢終於建立起統一的帝國,也由此以舉國之力,祭出終極防守大法——長城。不僅是守衛邊疆的堡壘,當西漢國力強盛的時候,這裡又成為反擊匈奴的前哨。但連綿的長城真的能阻斷人們的交往麼?遊牧民族,喜愛中原的絲綢和糧食,而中原的人們需要金屬和牲畜。長城兩側,且戰且和。直到東漢,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對手終合為一家。

今天,當我們看著鷹頂金冠飾,是否能想起當年那些風一般來去的影子?正是從戰國時代開始,在與一個又一個內外對手的對峙和融合中,在經歷一次又一次蛻變之後,中華文明強大的

包容力,逐漸被喚醒。因為對手,我們審視自己;因為對手,我們瞭解自己;因為對手,我們變成更強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對手!

——第一集《鷹頂金冠飾-你好,我的對手》

小創解析:

談到中華文明,我們的腦海裡通常會浮現出一個詞——包容。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中原華夏民族主動擁抱北方遊牧民族優秀文化的例子。紀錄片將這種“包容”描述為“一場場模仿者與被模仿者的對決”,更顯生動。被模仿者是模仿者的對手,也是促使自己變得更強大的良友。

巧用央視爸爸的解說詞在作文裡,可以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哦(一)


3.關於“器物”與“時代”

此刻,壺中一滴酒也沒有,卻盛滿了一個令人迷醉的時代。征戰的廝殺與歡宴的音樂都隱匿不見,桑葉還在無聲地生長。兩千年的時光是一片滄海,壺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第二集《戰國嵌錯宴樂攻戰紋銅壺-戰國春秋

地平面,是神秘的鏡子。鏡面上,是巍峨而沉默的陵墓;鏡面下,帝國的時間仍在行走。

1974年,大地之鏡的塵埃被意外觸動,深埋在驪山腳下的秦始皇兵馬俑赫然面世。秦軍集結在京畿,面對東方。三座相鄰的坑穴中容納著超過7000尊與真人同樣大小的陶俑,彷彿

鏡中折射的帝國。在地下的疆場,我們與史書描寫的驍勇秦人,面面相覷

動作、鎧甲、衣著,陶俑對帝國戰士的復刻,逼近真實。而五官、鬚髮、掌紋等體貌的嚴謹處理,又賦予他肌膚的溫度。出土時,陶俑臉部和周身織物還留有色彩,面目如生,鬚髮畢現,全無冥界的陰翳。虛擬的將士,不僅顏值盡顯,而且暗藏熱血

星辰旋轉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為重現的鏡像,擁有扭曲時間的魔力。鏡子之外,肉身已經逝去。鏡子中,士兵卻被賦予恆久的人格和生命。它們抵禦住時間腐朽萬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經畫上句號,大地之下的時間,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這裡的帝國沒有終點。戰士們等待帝王的號令,隨時準備重返戰場。

——第六集《跪射俑-帝國的鏡像》

小創解析:

1. 我們形容世間事物變化極大會常用成語"滄海桑田",但直接把成語拋出來未免有點不走心。這裡以銅壺為承載體,當年盛滿美酒的銅壺是滄海,如今化身文物的銅壺是桑田,而時代文明的傳承仍如桑葉般生長。


2. 描寫兵馬俑,常見操作是直接描寫它的氣勢雄偉,最後以秦始皇的卓絕霸業結尾。但這樣一點都不酷,央視爸爸給你示範了一個新姿勢。將地平面比喻成一面鏡子,鏡面上,是秦始皇的帝國霸業,如今已畫上句號;鏡面下,是延伸至今的、真實折射那個時代偉業的“帝國戰士”。用詞“肌膚的溫度”“暗藏熱血”“恆久的人格和生命”“等待帝王的號令”,足以讓觀眾通過這些陶俑,置身於那個恢宏的秦皇時代。


巧用央視爸爸的解說詞在作文裡,可以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哦(一)


小創有話說:

其實說背誦、模仿,並不是“朗誦並背誦全文”,而是把別人在文中優秀的點記下來,比如他的高級用詞,比如他的寫作手法、角度。這些值得背的素材除了央視爸爸的各種紀錄片、感動中國頒獎詞,還有人民日評論之類的時評文。時常積累作文素材,小夥伴們的的作文水平也會在不自覺中提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