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讀書-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恰好在誠品書店,是自己近年來最常來的書店。在這個問題的語境裡,恰好最能代表實體書。

我時常帶著自己的電子書坐在這個書店裡四五個小時,看書,寫東西。

長時間看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區別,我把這個疑問變成兩個問題:1.哪種形式看書的收穫更大,效率更高;2.哪種形式能讓人更容易進入看書的狀態。

我一直相信一個邏輯,書如果只是看,沒有筆記,沒有自己的總結,就幾乎沒有收穫,也機會不會留下什麼記憶。別人問你這本書怎麼樣的時候,你只能回答『還行』『特別好』或者是『沒什麼意思』。如果你不介意這樣的狀態和結果的話,那麼我可以說,無論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都是一樣的無所謂。都是消化不良地讀書。

如果不滿意上面的讀書狀態,那麼可以進入剛才提出的問題了。

1. 哪種形式看書的收穫更大,效率更高

紙質書加一支筆,你可以在書本上寫簡短的評論,可以劃很多的『重點』。很多人相信,重點劃下來了,書也就讀完了讀好了。那麼回憶一下,上次讀書劃下的重點,你還記得嗎?肯定不記得,那麼你想借用裡面知識的時候,你能隨時迅速找到嗎?你得恰好隨身帶著那麼書,你得迅速找到你想借用知識的位置,找的辦法只能去翻頁。希望你拿的不時一本厚書。

電子書能怎麼使用?隨身帶著電子書的話,相當於隨身帶著你近來讀過的所有書。而你隨身帶的這些書裡,你可以通過檢索,更快的找到你曾經留下的筆記。如果想彙總或者回憶這本書內容的時候,你只要一條一條把關於這本書的筆記過一遍,就可以重溫當時自己的感受。當然,如果已經養成習慣,筆記更多地用文字、用語句去寫,那麼重溫的效率效果都會比劃線高很多。

另外,現在大部分電子書還具有一個額外的功能:當你檢索一個關鍵詞或者名字的時候,它會列舉出這本書出現這個詞或者名字的所有內容。這讓人在看書的時候大大避免了,看到後面已經忘了前面的尷尬。即使讀小說也是如此,當年我讀紙質版『百年孤獨』的時候,就往往因為記不住裡面的名字,看著看著就蒙圈了,前後理解裡面的內容理解得亂七八糟。

2. 哪種形式能讓人更容易進入看書的狀態

讀書效率再高,總擠不出讀書的時間也等於零。

紙質書在這方面是有好處的,能讓人更專注,專注在讀書這件事上面,也只專注在手上這一本書,不心生旁騖到其他書上。

但是電子書在利用碎片時間方面有它的優勢。當我在出差打車的路上,在等待客戶的間隙,掏出一本書看往往很難做到。這時候我會打開手機上的app,用這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把在讀的書推進一個章節。用這種辦法,一週的碎片時間加在一起我可以多讀完一本書。如果你說這樣讀書很難專心,收穫也不大的話。那麼咱們自動回到第一點,在讀完之後額外再抽出20分鐘,迅速瀏覽一下之前碎片時間劃去的重點和寫下的剪短筆記。收穫絕不會差於用專門的時間讀紙質書的時候。

寫了那麼多,給懶人把結論寫在最後:

1.沒養成筆記和回顧習慣的人,哪種看書習慣都屬於消化不良。所以,看書的話最好拿上一支筆,看電子書也一定選擇能夠簡單快捷輸入文字完成筆記的app或者電子書硬件

2.電子書在檢索和回顧的時候,有絕對的優勢

3.紙質書更容易進入專注的狀態,但電子書在利用碎片時間方面要容易很多

讀書-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