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神槍“漢陽造”與日軍三八大蓋比,優點和弱點都是什麼?

發財哥帶頭佬


應該說漢陽造和三八式之間已經是有了一點代差,日本方面和漢陽造對應的是30式步槍,而38式步槍是30式步槍的改進型號。


這兩種步槍是同一個時代的武器。

漢陽造是仿製的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屬於第一批使用無煙火藥作為發射藥的步槍,在這種步槍還是有很多上一代步槍的痕跡。由於使用黑火藥,步槍的閉鎖不用很結實,黑火藥的膛壓可沒有無煙火藥大,而子彈還是圓頭子彈,這種子彈空氣阻力比較大,初速也不快。一般就是600米/秒的水平。而尖頭彈的初速一般都是800米/秒的水平,這樣槍口動能尖頭彈可就要高的多。
也是毛瑟7.92步槍彈,原來是圓頭彈,後來的是尖頭彈,漢陽造用的就是左邊這種子彈。而三八式的子彈類似於右邊的。


漢陽造用的是這種漏夾,只能是全部打完以後才能補充彈藥,後來美國的迦藍德半自動步槍也是用漏夾。而三八式是用的橋式彈夾。

作為比較早期的使用無煙火藥作為子彈發射藥的步槍,漢陽造一開始的問題很多,諸如抽殼鉤不夠結實等等。不過在中國漢陽造並不是不變的,而且經過不斷的改善,最終還是可以用的武器,不過彈藥沒有改用尖頭彈最終限制了漢陽造的性能,尤其是遠射能力。而後來大名鼎鼎的毛瑟1898就是在漢陽造的原型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以後的產品,但是中國沒有能力做這個改進,只能是小修小補。


漢陽造
拆掉了防塵蓋的三八大蓋。

三八式步槍則是在30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而30式步槍也是在委員會步槍的基礎上研製而成,可以說是和漢陽造是同胞兄弟,不過日本人對於30式步槍的改進比較成功,尤其是使用了類似毛瑟的槍機系統,這使三八式步槍極大改善了原來的設計缺陷,而改用尖頭彈使彈頭初速達到了760米/秒。

由於彈頭初速的提高,不但是彈頭動能的提高,同時也是彈道更加低伸提高了命中率。這一點和後來小口徑步槍彈與中間型威力彈對比的優勢一樣。

可以說彈藥的落後導致漢陽造落後於三八式一代,加上日軍對於步兵的訓練遠遠要嚴格於中國軍隊,抗戰初期日軍在正規作戰中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尤其是日軍的重武器又佔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所以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傷亡大而且十分被動。

不過步槍一代的差距並沒有像飛機一代的差距那麼明顯,漢陽造和三八式在步兵通常的作戰距離400米中,性能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是日軍步兵的素質壓倒了中國軍隊,加上中國當時工業落後,紙面上的不落後,到了實際生產出來的產品就不一定了,同時日常的保養又很差,所以中國軍隊在步槍上還是吃虧的,不過當時中國步槍的種類很多,除了漢陽造還有大量的捷克步槍,以及其他步槍但是都是使用7.92毛瑟步槍彈,不過隨著中國海岸線被日軍封鎖,這些進口步槍得不到補充,慢慢消耗掉了。


紅色手電筒


抗日戰爭中,誕生於清末的“漢陽造”步槍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槍械。無論國民黨軍隊,還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都大量使用“漢陽造”,而且該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44年,這些都說明“漢陽造”的性能是值得信賴的。

▲漢陽造

“漢陽造”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從德國引進的生產線,其實中國購買的並不是德國真正的毛瑟步槍而是步槍委員會設計的M1888式步槍。該步槍使用無煙火藥和銅被甲彈頭,在當時算是很先進的技術。德國軍方裝備該步槍後,發現經常炸膛,就沒有采購該步槍。

▲漢陽造參數

德國原裝的M1888式步槍在槍管外有一個套筒,中國稱之為“老套筒”。後來中國對其進行了改進,去掉了外面的套筒,將槍管加粗,同時改良了弧形標尺。“漢陽造”步槍的口徑為7.92毫米,槍長1250毫米,使用5發漏夾供彈。“漢陽造”的生產線直到1944年才停產,前後50年間大約生產了100萬支以上,是近代中國生產量最大型號的步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仍然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步槍。“漢陽造”步槍比“中正”式步槍落後了兩代,比日本的三八大蓋落後了一代。

▲三八大蓋

抗戰時的漢陽造步槍有多種不同工藝級別的產品,其中最正規的就是中正式了,就拿中正式來比較吧!

1.有效射程對比

有效射程和同時代的毛瑟98K都是800米,三八大蓋的有效射程很多資料說是460米。

其實三八大蓋才是正規步槍,中正式和毛瑟98K嚴格來說只能算步騎槍,全長1.1米,精度和實際有效射程都不如三八大蓋。八國聯軍時期的毛瑟槍倒是真正的步槍,全長1.25米,槍管較長,所以中正式和毛瑟98K的有效射程都比八國聯軍時期的毛瑟槍短。

2.槍身長度

漢陽造步槍和三八大蓋相比,前者威力大,但工藝粗糙,精度很差,可靠性也很差,槍身和刺刀都較短,不利於拼刺。三八大蓋槍長1275毫米(12.75釐米),加上日軍的刺刀,全槍長度可以達到1.6米,這比日軍的平均身高還高,日軍在拼刺刀中往往佔據一定的優勢。

▲ 上為三八大蓋,下為“漢陽造”

3.製造工藝對比

對於“漢陽造”步槍的品質,“漢陽造”的質量出現起伏主要是由於戰亂導致熟練技術工人大量失散,且優質鋼材嚴重缺乏,槍的質量自然上不去。另外,許多“漢陽造”的使用時間長達半個世紀,槍支機件和膛線嚴重磨損,導致射擊精度下降和故障增多。

4.供彈方式

“漢陽造”的最大缺點就是它的供彈方式,由於採用的是漏夾裝彈,如果漏夾沒有裝滿,就無法向彈倉裝彈。而且漏夾的彈倉比較複雜,製造上增加了難度。

▲ 左為漢陽造使用的漏夾,右為武漢保衛戰外圍戰地挖掘出的裝於漏夾中的毛瑟尖頭子彈

5.殺傷力對比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是在三十年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制式步槍,因其槍擊上有一個防塵蓋,被中國軍民稱為“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採用6.5毫米有坂步槍彈,但6.5毫米彈穿透性過強殺傷力差,槍身和刺刀都較長,利於拼刺。彈藥體積重量小、後坐力小、射擊隱蔽性強也算是一種優勢。加上該槍使用的是6.5毫米口徑,後坐力較小,射擊精度較高,缺點是殺傷力沒有7.92口徑的子彈大。

▲三八大蓋的防塵蓋

事實上,整個抗戰期間,八路軍和新四軍使用的步槍主要是“漢陽造”,特別是在抗戰初期,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使用的步槍幾乎全是“漢陽造”。在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第115師就是用“漢陽造”伏擊了裝備三八式步槍的日軍,也就是從那時起,八路軍才開始接觸到日製三八式步槍。不過,要想從日軍手中繳獲三八式步槍很困難,因為日軍往往在戰敗時破壞手中武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別看抗日神劇,全是坑爹)所以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中後期只有部分一線主力部隊裝備了日製步槍,大多數人民武裝仍以“漢陽造”為主。

▲戰士手中拿的“漢陽造”

此外,“漢陽造”還是抗戰期間唯一能在白刃戰中與日軍三八式抗衡的步槍,這是因為該槍較長,而且所配的制式刺刀全長51.8釐米(刀身39.5釐米),重約0.566千克,刺刀式樣為單刃偏鋒。可惜的是,“漢陽造”的制式刺刀產量只有槍支產量的九分之一,結果在戰場上主要使用的還是各類雜牌刺刀。說白了還是那會窮啊,不是人窮是正個國家都窮,落後就要捱打。

▲侵華日軍的普遍裝備的三八式


鐵桿軍迷


漢陽造原型是1888委員會式步槍,這玩意比起正兒八經的毛瑟槍機差遠了,而本子的三八大蓋確是正經毛瑟血統。

看這個粗壯的約束式抓殼鉤,抽殼拋殼非常可靠,前段兩瓣對稱的大閉鎖突筍可以承受極高的膛壓、後端的單個保險突筍可以防止炸膛的時候槍機向後飛,致傷射手。

而1888的槍機還是抄夏利曼的,屬於第一批無煙火藥的槍機,比較落後。

還有這個漏夾,不打完還不方便換。三八已經用上橋夾了。

從長度來說,兩者其實差不多,漢陽1250,三八1275,半斤八兩。所以說,從槍機性能而言,三八的精度、射程肯定比漢陽要好的多。

當然,我估計大多人都會對兩者的殺傷有疑問。通常來說,人們普遍認為口徑就是正義,而漢陽是7.92mm,三八隻有6.5mm,那是不是漢陽殺傷比三八強呢?不一定。漢陽打的是7.92x57mm毛瑟圓頭彈,這種彈在20世紀初就被歐洲各國淘汰。

原因是啥?咱們可以從達姆彈去考慮,為啥當時有達姆彈?因為自打黑火藥變成了無煙火藥之後。膛壓大大增加,子彈的口徑和質量也相應縮小,否則無法承受後坐力。而且為了防止鉛掛膛,人們還在彈頭上覆銅,但這樣一來子彈就太硬。早期的圓頭彈初速就600出頭,加上彈頭太硬,射入人體之後不容易碎裂和翻滾,所以彈道傷害很差。因此英國人開始在彈頭上刻槽,讓彈丸能在射入人體之後變形擴張,以增加其傷害。

後來達姆彈被禁止並不是因為太殘忍,而是人們發現尖頭彈不但可以降低風阻,使得子彈存速大大增加,彈道更平直。而且高速和質心靠後的彈頭構造可以讓子彈在射入人體之後翻滾+碎裂,效果不比達姆彈差,而彈道比達姆彈又要好的多。

鬼子的6.5x50SR彈其實就是玩這個套路,而且它的彈頭長徑比很大,翻滾起來造成的傷害一點不弱。但它需要一定的存速,按照美軍當時的報告而言,三八發射的子彈在50米內可以讓彈頭碎裂,造成巨大傷害。200米內可以翻滾,傷害也不弱於主流軍用步槍彈。只有在更遠的距離下,因為6.5彈的存速不足,不足以翻滾,才會出現一槍兩眼的情況。

我的想法是,200米開外或許漢陽的7.92圓頭彈因為質量重,存能和傷害要高於三八。但漢陽的初速、彈頭質量、加工水平在200米外還能打的準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