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記》:從自私丈夫和愚忠妻子的人物形象,解析霍桑的創作意義

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國19世紀浪漫主義小說家。他最為人知的作品是長篇小說《紅字》,這部作品奠定了他文學史上的地位。實際上,霍桑初涉文壇,是以短篇小說開始的。《胎記》就是作者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小說講述科學家艾爾默娶了美麗姑娘喬治亞娜為妻。婚後不久,他發現妻子臉上有一個小小的紅色手型胎記。他覺得這塊瑕疵在妻子美麗絕倫的臉龐上顯得非常礙眼,是大自然造物主留給她的印記。於是,他希望用自己的科學技術去除這塊胎記,要使她成為完美無瑕的人。妻子同意了,喝下丈夫製作的藥水後,胎記消失,但喬治亞娜卻香消玉殞了。

《胎記》:從自私丈夫和愚忠妻子的人物形象,解析霍桑的創作意義

《胎記》封面

這篇人物少,情節簡單的小說,卻對人物進行了細緻刻畫,展現出作者的創作思想。

偏執自私的丈夫

男主人公艾爾默,是一名科學家,他對科學的熱愛“在深度及吸引力上比得上對女人的愛”。他和喬治亞娜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存在“科學”這個第三者。對艾爾默來說,探索自然、研究科學是一項具有崇高意義的的事業,而把喬治亞娜當作他工作之餘,可以賞心悅目,放鬆心情的觀看對象。

當注意到妻子臉上的紅色胎記時,艾爾默心情漸漸不悅,他心中認為,妻子應該完美無缺,臉上的胎記是無法容忍的缺陷。為了徹底消除他自己心裡的陰影,艾爾默企圖用自認為高超的科學手段,將胎記去除,“好讓這世界擁有一個美崙美色合乎理想的活標本”。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艾爾默並不是真的愛著妻子,只是貪慕她美麗容顏。

艾爾默深知,去除胎記的實驗一旦成功,會給他帶來無上榮譽。但他也深知,實驗很危險,妻子很有可能因此送命,他還是一意孤行,自私性格一覽無餘。

《胎記》:從自私丈夫和愚忠妻子的人物形象,解析霍桑的創作意義

艾爾默熱愛科學

另外,他單憑自己的心情喜好,把妻子當成可以改造的“物體”,沒有把妻子當做“人”來尊重。艾爾默代表了男權社會的雙重權威角色,第一,他對妻子握有支配權;第二,他同時也充當造物主,重塑一個符合自己要求的女性。

艾爾默由於極端迷信科學而變得偏執自私。為了追求主觀上的完美和實驗成功後帶來的榮譽,他忽視妻子的生命。這樣的追求是反人類的,也違背科學發展的規律。

軟弱愚忠的妻子

在譴責艾爾默行為的同時,儘管妻子喬治亞娜是這場悲劇中的受害者,但她自己也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她盲目崇拜和熱愛著艾爾默,這種非理性的膜拜鼓勵了丈夫在在她身上做實驗。當丈夫提出為她除掉臉上的胎記,她為了讓丈夫高興,竟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艾爾默,你給我拿什麼藥水,我都會大口喝下去。就算是一杯毒藥,只要是你親手遞給我的,我都照喝不誤。”

喬治亞娜的否定自我和為丈夫犧牲,是她生命的全部意義。她放棄捍衛主體地位,自願配合丈夫,成為他手中隨意捏塑的陶土,為自己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線。她的善良和軟弱,更襯托出艾爾默的自私與偏執。

《胎記》:從自私丈夫和愚忠妻子的人物形象,解析霍桑的創作意義

忠實於丈夫的喬治亞娜

實驗是成功的,喬治亞娜的胎記消失了,但幾分鐘之後,“這位已是完美的無暇的女人,向空中吐出最後一口幽蘭之氣”,便上天堂了。

《胎記》的創作意義

這篇小說收錄在1846年出版的《古屋青苔》。當時的西方工業革命,促進了科技發展,手工勞動被機器所取代。霍桑注意到,物質生活的提高,人的慾望卻愈加強烈,從而導致在社會現實中的罪惡產生。究其原因是人們的道德墮落和人心黑暗。霍桑一再追問這一切的終極根源時,發現科技的進步不能改變社會的道德面貌。

作為虔誠的清教徒,霍桑從小就過著孤獨、封閉式生活,他一邊接受清教教義的灌輸,一邊觀察外面世界的發展。由於工業發展,引起人們的思想變化。這種變化和嚴格的教義之間產生碰撞和衝突,讓他不得不思考,世界的發展速度究竟對人類是好還是壞。

《胎記》:從自私丈夫和愚忠妻子的人物形象,解析霍桑的創作意義

作家:納撒尼爾·霍桑

小說中的妻子,象徵著受到人類改造的大自然,她無聲地、全然地接受丈夫的改造;而丈夫,可以說是人類的代表,由於自私和偏執,想憑藉科學手段去追求完美,最後導致妻子(大自然)的消亡。人類終究不能以科學技術為力量去取代一切,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小說的另外一位人物,僕人阿米納達布,他“精力充沛,蓬頭垢面,渾身上下透出一股難以言狀的粗獷”,與喬治亞娜精緻美麗的外表相比,這一形象象徵了按照自己規律發展的大自然,沒有受到人類的干涉和侵害。

《胎記》的現實意義

由此看來,霍桑的洞見非常深遠,以至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已經日益遭到破壞。人們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獵捕動物,至使生態鏈斷裂;整個生態環境失衡,氣候異常。

這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人類的狂妄,以地球主人自居,妄想以科技改造自然,如同艾爾默想改造喬治亞娜一樣。而產生的結果很有可能會跟喬治亞娜的悲劇相同。

《胎記》:從自私丈夫和愚忠妻子的人物形象,解析霍桑的創作意義

美麗的大自然

最近發生的全球性疫情,還有近期世界各地的災難:東非蝗蟲、澳洲森林大火、北極冰層融化等等,都是因為人類過度干預大自然的結果。人類認為可以使用科技來“人定勝天”,但科技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而整個大自然需要所有物種,包括人類來一起來全面協調。

在《胎記》裡,我們看到艾爾默以為用他的科技方法去除妻子身上的胎記,但最後卻毀掉她的生命。所以說,科技進步能令經濟發展更快,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跟大自然和睦相處,而不是改造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