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司機”頻上路?暑期交通安全不容忽視的十大隱患

話說有兩句話你應該已經聽膩了

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

老司機屢見不鮮

但是......

你見過狂、炫、拽開車的“兒童司機”嘛?

兒童?司機?你想啥呢?

我說的是真的開車,OK?

“兒童司機”頻上路?暑期交通安全不容忽視的十大隱患

眼下正是放暑假的時間,但是交通安全意識可不能也放了假。近日,在全國多地都發現了不少“兒童司機”違規上路的情況。

前段時間,一段“兒童司機”開車的視頻在網絡上瘋狂傳播。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廣西玉林的封某駕駛小汽車在省道上行駛時,見到路面車輛較少,便產生了讓兒子過把車癮的念頭,讓年僅7歲的孩子坐在自己大腿上操控起方向盤,還沾沾自喜地拿出手機拍攝,並將視頻傳到了微信群裡。

“兒童司機”頻上路?暑期交通安全不容忽視的十大隱患

類似的情況在全國多地頻頻上演,每每看到這種視頻,小編著實不知道把這些家長們的心中所想,是覺得拉風?看我的孩子多麼厲害?還是純粹覺得好玩?殊不知這讓看者多麼揪心!

“兒童司機”頻上路?暑期交通安全不容忽視的十大隱患

孩子現在還是一張白紙,家長的教育很是重要,其間形成各種習慣可能對其一生影響深遠,道路交通安全意識一定要從小灌輸培養。有人說“有了孩子自然成了父母”,然而事實卻是,要成為“合格父母”還需要大人們對孩子花更多心思,並以身作則。

“兒童司機”頻上路?暑期交通安全不容忽視的十大隱患

隨著孩子們暑假模式的開啟,外出時間增加,家長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為了讓孩子們高興、平安地度過假期,學安提醒您一定要注意的十大交通安全隱患。


暑期關注交通安全

牢記十大安全隱患

1. 過馬路時猛跑、橫衝直撞或忽然折返

危險指數★★★★★

過馬路前,要“一停、二看、三通過”。即使在斑馬線上,也要注意觀察,最好舉起一隻胳膊,以便讓司機更加容易看到。

2. 從停有車輛的路側過馬路

危險指數★★★★★

從停有車輛的路側過馬路要分兩步:停下來,觀察路邊停止的車輛是否即將起步;如果確定車輛是靜止的,要走到車輛前面,再次停下來觀察,確保沒有來車時再從容快速通過。

3. 在小區道路、停車場、路側停車區玩耍逗留

危險指數★★★

在小區停車場、路側停車位等區域,孩子們意識不到危險性,喜歡在停止的車輛附近或車輛可能行經的區域玩耍,但這些地方都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車輛有盲區,孩子們身材本來就矮小,特別是蹲坐在地上的時候,起步和轉彎的車輛駕駛人很難看到,從而發生危險。

4. 乘車時將頭、手或身體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危險指數★★★★

乘車的時候,把頭、手等身體部位伸出車窗或天窗,是極其危險的做法,因為車輛在行進的過程中,伸出窗外的身體部位很可能會與旁側的樹枝、交會的車輛以及其他車外物體發生擦碰,造成危險。

5. 不滿12歲騎車上路

危險指數★★★★★

我國法律規定,12週歲以下兒童不能騎車上道路行駛。這是由於孩子對複雜的交通環境缺乏準確的認知和判斷,如果騎車上路的話,很可能會發生危險。

6. 騎車帶孩子離大貨車過近

危險指數★★★★★

家長如果騎車帶孩子出行,難免會碰上大貨車。對於大貨車有兩個危險點:一是盲區,大貨車車體越大,盲區也越大,駕駛人很難發現盲區中的騎車人。二是內輪差,即在大貨車轉彎過程中,前輪和後輪的轉彎半徑不同,形成內輪差。如果騎行時離大貨車很近,即使避過了前輪,也有可能無法避開後輪,從而造成危險。

7. 將孩子單獨留在或遺忘在車內

危險指數★★★★★

近年來,孩子被單獨留在車內造成傷亡的事故屢見不鮮,但仍有許多粗心的家長把孩子留在或遺忘在車內。從傷害表現上來看,由於車內溫度快速升高、車輛空間狹小且密閉,孩子極有可能因熱射病或窒息而導致死亡。在一輛封閉車內,僅僅15分鐘,就可以讓一個孩子大腦和腎臟遭到損傷。當體溫達到40度,孩子的體內器官就會停止運行;體溫達到41.6度時,就可以導致車內孩子死亡。

8. 懷抱孩子或讓孩子坐副駕駛座

危險指數★★★

有少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獨自坐在汽車後座無法保證安全,不如坐在副駕駛座上或者自己抱著。而很多孩子也因副駕駛視野更開闊,選擇副駕駛座乘車。但是,孩子無論獨自乘坐,還是被家長懷抱坐在副駕駛座上,都無法抵擋急剎車時的慣性作用,容易與擋風玻璃碰撞或直接飛出車外。若是乘坐配備安全氣囊的汽車,安全氣囊打開的瞬間速度可以達到320公里/小時,產生的碰撞力可高達180公斤,孩子也無法承受。

9. 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筐中

危險指數★★★★

很多家長為圖方便把孩子放在共享單車的車筐中,但實際上,這樣的方式是非常錯誤的,在車輛轉彎和剎車時,孩子很容易從車上跌落髮生危險。

10. 過馬路時放任孩子跑動

危險指數★★★★★

孩子對道路情況的分辨能力較弱,又天生好動。家長帶孩子出行時,如果不看顧好孩子,放任孩子在道路上跑動,就很可能發生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