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身為李唐三朝元老,對武氏代李為何無動於衷?

凌毅清


李勣身為李唐三朝元老,對武氏代李為何無動於衷?

李勣是三朝元老不假,卻並沒有活到,武則天代李稱帝的那一天。但是,這並不影響李勣成為武氏掌權背後的最大功臣。

要弄清其中的緣由,就要從唐代初期的政治結構分析了。

初唐時期的主要政治力量

一、關隴集團

我們都知道,和隋朝的楊氏皇族一樣,李唐家族也有關隴集團的背景。李淵的母親是北周關隴集團代表人物獨孤信的女兒,李淵的老婆太穆皇后是北周宇文泰的外孫女。李唐之所以能夠代隋,關隴集團的支持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關隴集團的崛起,得益於府兵制的軍事制度。早期的府兵制的是兵農分離,士兵專心打仗練兵,農民專心種地。但是,隋朝文帝楊堅開皇之治,天下局勢穩定,無仗可打使得供養大量的府兵不僅成為朝廷的財政負擔,還可能成為新的動亂根源。

所以,隋文帝楊堅不得不對府兵制進行調整,“農兵分離”改為“農兵合一”。府兵平時種地務農,戰時接受國家徵調,自備武器、馬匹、衣物等隨軍出征。土地政策上,府兵享受均田制等配套優待,所以,很多人願意當府兵。

“天下已定,兵農合一,承平日久,兵不堪用”。和平的年代裡,府兵制的衰弱是不可避免的。

儘管隋末天下大亂,讓李唐的府兵有了鍛鍊的機會,但李世民平定四方後,府兵制在貞觀年間不可避免的走向廢弛。

腐化的府兵越來越難以滿足軍事需求,而憑藉府兵力量掌權的關隴集團,也隨著府兵制的日漸衰落失去了政治上的強勢。

唐朝開始關隴集團雖然走向沒落,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關隴集團在政治上的地位還是不可動搖的。像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衛國公李靖、許國公高士廉、霍國公柴紹都有關隴集團背景。

二、山東集團

大唐之所以能結束隋末亂局而統一天下,單靠關隴集團是辦不到的,李世民還吸收了另外一股勢力,就是山東集團。

山東集團中的“山東”,並不是現在的山東。戰國時期,以崤山作為分界,崤山以東的齊、楚、燕、趙、魏、韓六國被稱為山東六國,而崤山以西只有秦國。山東六國雖然文化各不相同,但相對於變法後的虎狼之秦,他們身上的延續的周文化又有很大的共性。

六國與秦國形成東西兩大陣營,東西的文化矛盾在秦漢的大統一後也沒有消除。南北朝後,又加入了個胡漢矛盾,山東士族隨著司馬氏衣冠南渡後,又形成了關中(北周)、山東(北齊)、江左三個地域文化。

北周滅掉北齊後,宇文泰吸收了山東士族,但依舊執行“關中本位”政策。隋朝和唐朝因為都是關隴出身,建國時都依舊延續“關中本位政策”。

唐太宗李世民,以開明的用人政策著稱,不管你是關隴、山東、還是胡人,只要有才能他就敢用。所以,他大膽啟用了房玄齡、李勣等山東豪傑。

(圖 |房玄齡畫像)

隨著山東士族在社會上的聲望越來越高,滿朝官員十分羨慕山東士族,紛紛與山東士族通過婚姻結親,山東士族的勢力,幾乎要和皇族分庭抗禮了。

長此以往,山東士族繼東漢後,再次將成為門閥的主體,成為王朝背後的影子操控者。這當然是李世民不能容忍的。

為了打壓山東士族,李世民禁止皇子選擇山東士族之女為妃,公主不得嫁給山東士族之子。

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朝廷下令禁止崔、盧、鄭、王、李等山東士族大姓之間相互通婚。高宗還下詔:

“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輔、盧渾、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才之數,毋得受陪門財。”

——出自《新唐書·高儉傳》

打壓歸打壓,山東的人才還是得用的,像房玄齡、魏徵、李勣這樣的沒有山東地方士族階級背景的人,李世民還是大膽地委以重任。

唐高宗“廢王立武”——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的角鬥

唐太宗不拘一格的均勢用人方針,初步動搖了關隴集團壟斷資源的格局。但在其執政末期,不同勢力的功臣因王朝接班人問題而走向分裂。其中,代表關隴集團的長孫無忌與褚遂良擁立晉王李治。最後,李世民廢除太子李承乾,指定李治為接班人。

唐高宗即位後不久,作為攝政大臣的長孫無忌就對政敵發動了大清洗。高宗叔父李元景、兄長吳王李恪、妹妹高陽公主等人被賜死。而曾經為唐太宗東征西討的江夏郡王李道宗被流放象州,病逝途中。房玄齡、杜如晦的兒子也受到牽連,家道中落。名將李勣被迫辭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宰相)一職。這使得李唐宗室與山東士族集團都受到了沉重打擊。至此,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把持朝政。

長孫無忌登上權力的巔峰時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古以來位極人臣者,在雄主眼前站的越高摔得越慘。也有可能長孫無忌認為唐高宗李治是個軟柿子,可惜他看走眼了。

因為意識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在政治上的專權對王朝的危害之後,唐高宗李治在掌權後乾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廢王立武”。

唐高宗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表面上是皇帝的家事,但熟悉古代政治權力的朋友應該 知道,皇帝后宮的秩序背後,也是朝堂上的政治博弈。“廢王立武”實際上是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的一場命運的角鬥。(圖 | 武則天畫像)

王皇后的家族身後是關隴集團的背景,而武則天既不屬於關隴集團,又不屬於山東士族,她代表的是山東寒族,寒族並不是窮的意思,而是社會地位遠不如“士族”門閥。

當唐高宗試圖立武則天為後時,長孫無忌、諸遂良、于志寧等關隴權貴當即表示強烈反對。這不僅僅是出於禮法考慮(武則天是太宗時的才人,相當於高宗的一個小媽),更是因為她不是關隴集團出身。而老將李勣作為山東集團的代表,卻表示贊成。這不僅是因為山東士族對關隴集團單純的派系鬥爭,李勣更是出於武則天雖是寒族,但同屬山東陣營的的考慮。一個山東人作皇后,總比關隴集團的王皇后對山東士族有利。

武則天是通過聯手李勣等山東士族擊敗權臣長孫無忌才上臺的,自然把關隴集團視為敵對陣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她取法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取士制度,通過考試選拔的方式抬升了“寒族”的地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庶族地主集團崛起,士族門閥地位下降。這使得東漢末年至初唐的門閥家族逐漸趨於解體,終結了延續數百年的貴族社會。

李勣的身後事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被唐高宗李治加授為太子太師,增賜封邑連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戶。同年十二月初三日(669年12月31日),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歲(《新唐書》作八十六歲)。李治聞李勣死訊後,為之悲哭,下令輟朝七日,冊贈李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貞武”。又賜給棺木,允其陪葬於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楊日方監護喪事。

到下葬當日,唐高宗李治親臨未央宮故城,登上宮樓為李勣送葬。太子李弘跟隨李治送葬,悲痛到極點,使隨從都深受感動。李治命令文武百官送葬到未央舊城西北,所築的墳依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築,以此表彰李勣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唐初得到相同待遇的,只有李靖)。

光宅元年(684年),李勣的孫子李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武則天於是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將其掘墓砍棺,恢復本姓徐氏(李勣原名原名徐世勣,被李淵賜李姓)。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下詔恢復李勣的官爵,並重新為他起墳改葬。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陳寅恪

《新唐書》——歐陽修 、 宋祁 出版社:中華書局,1975-2-1出版


達文有話說


李靖可稱大唐第一名將,他不對武則天稱帝說三道四,原因如下:

一、李靖得志很晚,還差點被李淵斬殺,他對榮華富貴十分珍惜。


李靖年輕時就很有才能,當朝宰相、越國公楊素曾對他直言:將來的地位絕不會低於我;李靖舅舅、大隋名將韓擒虎經常和李靖一起談論兵事。但歷史老人很幽默,到李靖四十六七歲時,仍沉鬱下僚,還差點兒被李淵宰了,看官莫急,聽我絮絮叨來……真實的李淵是個識貨的主兒,並不像李世民黑他的那樣,昏庸的種豬一隻!他早就看中李靖的軍事才能,千方百計籠絡李靖,想讓李靖為他所用。李靖猴精,知道李淵圖謀不軌,不僅不受他利用,還偷偷逃出太原,到長安亂嚼舌頭說:李淵要造反!李淵要造反!弄得李淵在太原心驚、肉跳、要撒尿!到李淵攻進長安,活捉了李靖,正準備宰殺。死囚犯李靖看到李世民,仿當年死囚犯韓信見到夏侯嬰抓救命稻草故事,大喊:大業未成,怎能殺壯士?李世民向李淵求情,李靖逃得一命,並逐漸被李淵重用,立下奇功。他死裡逃生,榮華富貴來之不易!

二、李靖只想為國家建功立業,不願意參與皇權的爭奪。

李靖率三千輕騎就滅了突厥,堪稱軍事奇才。但他知道皇位的爭奪甚為血腥,他不樂意參與其見,險中求富貴。

他不像名將尉遲恭,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拉他入夥,他並沒有下水。到李治要封小娘武則天為皇后時,他對李治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這是他對皇權更替的真實想法:哪位皇子登基,甚至李家媳婦、皇后武則天華麗轉身當皇帝,這都是李家的家事,我反正始終是你們的臣,你們都是我的主子,我不想管、也管不了,何必引火燒身?



三、李世民、李治手段之辣讓李靖心有餘悸。

客觀地說,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永徽之治的李治都是有大才能的,父子開疆拓土,均是一代英主,但手段同樣毒辣。李世民能對兄長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下殺手,李建成在玄武門被李世民直接射殺,十幾個侄子被屠盡,老子李淵被逼宮!李治對扶他上位的親舅舅、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竭盡打擊迫害之能事,最後長孫被逼死。



李靖還敢管主子家的家事嗎?儘管天子家無家事,無小事,常常就是國家大事!


蒼茫大地顧煒斌


李勣,原名徐茂公,唐朝名將,因為為大唐的建立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李唐王室賜國姓“李”,改名“世勣”,後為避李世民的諱,叫李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歷經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三朝,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被封為“英國公”。



唐高宗李治執政期間,長袖善舞的武媚縱橫捭闔、運籌帷幄,以政治強人的面貌粉墨登場,對唐朝政局逐漸產生了影響;後來在稱帝的道路上,掀起了血雨腥風,伴隨著捏造事實、構陷誣衊、酷刑殺戮,對於李唐王室、開國元勳、文武重臣均實行殘酷的打擊,但是,德高望重的英國公李勣不在迫害行列,他得到了善終。


1.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做的事傷透了李勣的心。

李勣沒有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一樣被武則天清算,自有過人之處,也與太宗臨死前的一件事有關係,據《舊唐書》記載:

公元649年(貞觀23年),李世民臥病,對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什麼恩惠,我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我死後,你應當授給他僕射的官職,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為你盡死力。”於是派李勣出任疊州都督。李治即位,當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著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命他任同中書門下,參與執掌機要事務。這一年,又冊拜為尚書左僕射。帝王自有駕馭術,文武雙全的李勣也有過人的謀略,通過此事早洞悉了君臣情誼不過是相互利用的關係罷了,有過黯然神傷,更有失望與憤懣,這與後來李唐王室受清算時,他保持沉默是金的態度不無關係。

2.李勣有恩於武則天。

高宗在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時,遭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朝廷元老重臣的普遍反對,幾乎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然而在徵詢李勣意見時,足智多謀的李勣則說:“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別人?”,既表明了支持態度,又施恩了武媚,為自己的壽終正寢創造了條件。


3.李勣不以忠誠李唐王室為出發點,而考慮國計民生。

李勣忽視武則天在唐高宗執政期的干政行為,採取了明哲保身的態度,是因為他高瞻遠矚,看清了局勢;而經過歷練,武媚的政治見解有利於國計民生,且武媚的政治手腕精妙而強悍,反對她的宗室、大臣絕無好下場,所以,李勣寧願謹言慎行,選擇無動於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