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要想富,先修路”,成為如今社會發展的圭皋。因為汽車的發明,使各地之間的交通聯繫高效了很多。

那麼在沒有汽車的古代,人們是通過什麼交通工具,來進行社會聯繫的呢?明朝作為中國歷史經驗的集大成者,其交通工具與社會也逐漸發展成熟。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明朝的社會有較高的發言權與歷史地位。

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在科技發展中,明朝自宋代的“四大發明”之後,便沒有過大的進展。除了明初火器的先進以外,許多生活一直沿襲著前人的道路。在明朝不同的社會背景下,也演化出了不同的社會風俗與文化特點。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中,明代世人總結出了一個好的歷史經驗。

由於明朝統治疆域的遼闊,以及南北地理的差異,所以在北方主要以車馬為交通工具,在南方主要以船舶為交通工具。在南北差異中,獨立於民俗之外的官員,轎子成為了官方交通工具的代表。不過,這些特點與總結,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在相關需要下,無論是那種交通工具,它們都服務於明代的世人。

北方成為了車馬的天下

將歷史鏡頭轉到明朝北方社會的街道上,就會發現民間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車馬。當然,所謂的車馬並不侷限於馬,還有牛、驢等動物的加入。在沒有機器的社會背景下,善於行走的動物成為了北方明代世人的代步工具。

為何在明代,北方人鍾情與車馬,這與北方的地理環境與人文風俗有很大關係。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內涵。在社會生活的追求中,經濟與手段也相對成熟。選擇車馬,早已成為了北方人的習慣。

1、適宜車馬的地理環境

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與江南地區的丘陵地理環境相比,北方大都是開闊的平原地形。在北方的土地上,一望無際,很難看到層巒疊嶂的山川。與平原一樣豪放的,還有北方的河流。北方河流氣勢恢宏,不及南方的河流細且多,由此北方並不利於船舶的運輸。

“北方少河,城市之間多曠野平原,適合車馬行走”。在遼闊的平原上,民間需要交通來往,以實現交流與溝通。光憑兩條腿,在速度與體力上,都遠不如善於行走的動物。所以馬、牛、驢等,成為了代步工具。在此基礎上,為了解決大量物品運輸的問題,由馬、牛、驢等動物拉車,成為了交通工具的一大進步。

2、特有的民俗風情

在明朝,因為特殊的外交環境,決定了民間社會中,馬匹的稀少。明朝之前,是由蒙古遊牧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權,明朝之後,北方的遊牧民族便因為政治原因,成為了明朝的敵人。兩者敵對的關係,勢必會互相影響雙方的發展。而明朝馬匹的缺少,就是一個最好的體現。

北方地區,雖然適於車馬交通,但是真正適合大量養馬的地區,卻掌握在遊牧民族的手中。而明朝又是遊牧民族政權的推翻者,所以明朝馬匹的缺少,是有政治歷史原因的。不過馬匹的缺少,並沒有阻礙民間對交通的需求,“在民間,大多是騎牛或者騎驢”。

每到收穫的季節,忙碌的不只有人們,還有用於交通的動物。大片的田地,會獲得大量的農作物,只用人力來解決相關運輸問題,肯定不是特別明智。為了方便於農作物的運輸,農民設計了四輪車由多匹騾馬加以運輸。常見的有八掛大車,多的還有十掛、十二掛,展示了明代農民對收穫的需求之大。

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3、車馬長久的歷史淵源

其實北方車馬的運用,在明代很久之前,就已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孔子周遊列國,正是用車馬與之相伴;在西漢的“文景之治”後,人們都羞於乘坐母馬。很多歷史史料,都證明了北方車馬交通的發達。

可是到了明朝,車馬交通是有所落後的,這與其特殊的外交環境,有很大關係。但是馬匹少的問題,並沒有限制人們對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民間智慧的運用中,牛、驢、騾等,成為了馬匹的替代品。與北方人豪放的胸襟一樣,車馬的奔馳與宏大,成為了北方民俗的一大體現。

南方舟船上的怡情

在宋朝時期,南方地區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在元朝封閉的統治之後,明朝繼承了宋朝的餘暉,使南方地區再一次獲得了歷史的進步。在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船舶成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與經濟發展的推動工具。在明代,南方船舶數量眾多,發展迅速,其不僅成為了交通工具,還成為了一件文化藝術品。

1、以江河上的船舶為主

明代船舶與宋代船舶相比,最大的不同點便是以江河上的船舶為主。宋朝時期,由於路上絲綢之路的斷隔,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了宋朝經濟發展的關鍵,所以宋代的海船,肩負著重要的經濟作用。可是在明代,明廷限制了海上貿易,只允許在江河之內,開展商業貿易。

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再加上南方特殊的地理環境,多山多河是不利車馬的行駛的。不過多山多河,也成為了船舶利於行駛的地理條件。所以在明朝時期,南方地區主要以舟船為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明朝時期,乘船也成為了民間的一大風潮。

2、水路交通站在古代社會的至高點

就交通工具的舒適性而言,舟船比車馬要好的多。雖然兩者都會有顛簸,但是在舟船之中,可以飲酒品茗,或眠或坐,而且速度比車馬快,不用擔心日曬雨淋,這些都是車馬所不及的。當然,最關鍵的便是,舟船的載重量與速度,是古代交通裡最佳的選擇。

在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舟船來進行運輸。倘若沒有大運河的開鑿,那麼明代遷都北京,將成為空談。也正是因為運河與船舶,北京故宮的宏偉,才得以實現,因為許多沉重的建材,都是通過船舶來運輸的。

在水路交通的發展中,南方與北方的交通聯繫也進一步加強。通過運河與舟船,打破兩者之間的交通限制。所以水路交通,在明代歷史中,和中國古代歷史中,有著至高的地位。甚至於海上貿易的發展,也離不開船舶的生產。

3、船舶與工藝品的距離

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可是唯一值得遺憾的,便是明代對海上貿易的限制。這本是一個和世界交流的絕佳平臺,因為思想的封閉與限制,導致中國近代史的屈辱。在明代,人們本有很多想象力去發展海上貿易,但是他們的想象力,最終發揮到了船舶的樣式上。

明代的船舶製造業可謂世界之最,因為鄭和下西洋時所造的寶艦,至今令人歎為觀止。所以在造船業發達的明代,民間的目光投向了江河船舶的樣式設計中。

在史料記載中,明代船舶樣式多種多樣,有遊山船、香船、樓船、胡羊頭船等等。

轎子在明代社會的地位

在物力交通工具之外,還有一種特殊的人力交通工具——轎子。如今,已經很難看見,但是在明代,轎子成為了官方的代言品。古代的道路,沒有如今柏油路的平坦與舒適,更多的是泥濘與骯髒。官府大都立於城市之中,所以用人力的轎子來當作交通工具,不僅舒適,而且還體現了官員的權威。

1、官員地位的象徵

明代社會,人數並沒有如今社會的多。直到清朝時期,有記載的人口才超過了億位。平均計算一下,明朝時期,應該也屬於地廣人稀的時期。而且古代的農業技術也不發達,將大量人力用於糧食的生產上,一直是明代的主要政策。

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而官員作為地方的治理者,其權利也與普通百姓有所不同,“只有官員才能騎馬、坐車、乘轎,一般百姓只能步行”。正因如此,乘轎成為了官員的一種權威體現。在明代,用相對稀少的人力來成為自己的交通工具,是需要一定特權的壓力的。

2、各類重要儀式的裝飾

在明代社會中,那些乘轎出行的隊伍,一般是具有身份地位的官員。每當隊伍經過,百姓都要為之改色。但是在特殊的禮儀中,轎子也成為了禮儀的一部分。如明代的婚禮儀式中,新娘可以坐上轎子,抬入男方的家庭中。

由此,轎子在明代,不僅成為了官員權威的體現,在民俗生活中,還有著禮儀裝飾的作用。用轎子表達對儀式的隆重,這是中國特有的民俗文化。至今,在一些特殊的旅遊景點,還可以有幸觀賞和體驗到。

3、尊卑與禮儀的體現

由於轎子作為交通工具,與車馬和舟船相比,其並不能解除人力的幸苦,所以轎子在明代,具有特殊的視角。在許多達官貴人的眼裡,轎子的舒適性無疑是交通工具裡最高的。甚至還有人設計了巨大的轎子、有衛生間、有書房、還有雕欄,可想轎子對於官員的重要性。

車馬天下、舟船怡情,明代為何會形成“北馬南船官轎”交通特點?

正是因為轎子依靠人力來運作,所以轎子成為了一種尊卑與禮儀的體現。

“地位越高,轎子越華麗”,特別是皇帝的轎子,成為了轎子之中的極品。在短途的旅程中,官員一般進行的是政治交流活動,所以轎子不僅體現了地位,還有著禮儀的對交。

取之自然,用之自然

在總結明代的交通工具之後,就會發現明代的交通工具其實很簡單。北方的車馬,是用動物的力量來代替人力;南方的舟船與官方的轎子,都是用木頭加以組裝。總而言之,明代交通工具便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

正是因為自然的原因,以及政治外交的原因,明代形成了“北馬南船官轎”的局勢。在明代世人選擇這些交通工具時,都是因為自然的力量,對人力進行了限制。在解決相關問題時,明代世人只使用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近代社會的發展中,科技超越了明代世人的思想與眼光。

參考文獻:

《明代社會生活史》

《明史》

《中國史綱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