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元寶"存世量少還是多?價值高還是低?

宣統元寶是清朝貨幣名,是宣統年間發行的宣統年號銀圓。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為前清之正式國幣,原期辛亥十月發行。尚未發行,武昌事起,國體忽變。


總體上來說除了湖北、廣東省的宣統元寶銀幣跟光緒元寶銀幣數量差不多之外,其他省的宣統元寶總體上較光緒元寶鑄造量少,而且還有很多省都沒有鑄造宣統元寶銀幣。所以,各省宣統元寶銀幣相對各省光緒元寶銀幣價格稍高,在情理之中。


目前所見,鑄造有宣統元寶的銀元局僅有湖北、廣東、雲南、四川、西藏、新疆喀什、吉林、東三省幾省鑄造。戶部本欲在全國推行大清銀幣,結果各省只願意跟隨鑄造大清銅幣,並不願鑄造大清銀幣,所以在整個宣統年間,只有戶部鑄造了大名鼎鼎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宣統元寶其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龍鱗清晰,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它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錢幣市場中並不常見的一種清朝錢幣。

在這些省的宣統元寶銀幣中,值得一提的大珍品是雲南省造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庫平一兩銀幣。1910年(宣統二年)雲南向地亞士洋行購買的鑄幣機器輾轉運到昆明後,於庚戌春季試鑄該樣幣。雲南庚戌春季宣統一兩銀幣為清末銀幣大珍,目前全球僅存兩枚,而且都傳承有序,珍貴程度僅次於幣王奉天癸卯一兩。目前市場上沒有真品,只有仿品,大家不要抱任何僥倖心理。



此枚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宣統元寶”四字,珠圈外上端鐫漢文“湖北省造”四字,下端鐫漢文“庫平七錢二分”六個字,左右兩側各鐫一個六花星。銀幣背面中央鐫蟠龍圖,上端環鐫英文“湖北省”,下端環鐫英文幣值“庫平七錢二分”,此蟠龍龍紋清晰,鬚髮長飄,體態矯健,雕刻工藝鬼斧神匠,蟠龍猶如穿梭奔騰於雲霧波濤之中,顯得霸氣十足,極具收藏投資價值。

古錢幣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歷史組成部分,它不僅代表著中國貨幣文化各個歷史時代的滄桑演變,也反映出我國曆史、政治、經濟的繁榮與興衰,它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考據價值。另一方面,錢幣多使用貴金屬或者白銀製造而成,本身具有不凡的高貴价值,又不可再生、圖案雕刻精美,銀光閃閃、品相完整的錢幣更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空間,因而其藝術收藏價值更是無法估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