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亞瑟•叔本華—摘編(8)

1.無論命運如何多變,不同的命運中其實都包含有相同的部分。人這一生或在樸素的村舍裡度過,或在奢華的宮殿中度過,亦可能是戎馬一生,也可能是清苦修行。然而,每一種人生其實都是一回事,可以讓你任意變換條件,添上奇異的冒險、成功和失敗。就好像糖果店裡成堆的糖果,它們形狀各異,色彩繽紛,卻都是由同一種糖漿製成。成功者與失敗者並非如人們談論的那樣天差地別。

2.世間萬物的好壞都是相較而言的,沒有十全十美;讓我們直麵人生的慘淡,若無法避免,就鼓起勇氣與之拼搏吧!

3.敢於正視不幸才能避免不幸,不遺餘力的轉變生活中的逆境——不論是身邊的人造成的,還是客觀世界帶給我們的——像一隻靈巧的狐狸,我們能夠躲開大大小小的災禍。種種不幸不過是看似棘手的小麻煩。

4.認識事物的必然性與必要性能夠鎮定和撫慰我們的心靈。

5.真正絕頂聰明的人必定不會優柔寡斷,也不會魯莽急躁。

6.正是幼年時期對外部世界直接認識的深度與強度可以解釋為什麼童年時期的經驗可以在記憶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從即時的外部環境中吸收知識;沒有任何事可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將關於自己的事物認作這一類中僅存的,甚至覺得世上已經沒有別的類似的東西。後來,當我們發覺世上有如此多類似的東西,這粗淺的認知狀態消失了,同時消失的還有我們的耐心。

7.在人生的開端,生活呈現的景象,就像把望遠鏡倒過來看。但老了之後,卻發現那些遙遠的東西是如此之近。

8.為什麼人會覺得生命太短暫?原因是:記憶太短暫;所以他認為自己的生命太短暫。他不在回憶無意義的部分,那些不愉快也會被忘記;然後剩下的又有多少呢?

9.為什麼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生活似乎毫無止境?因為我們被迫為生活中必須達成的東西尋找空間。

10.我們年輕時覺得生命如此漫長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被已經過去的日子,正是為有希望的人。在那些早期的日子,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新鮮,所以顯得重要;我們在這些事情頻繁發生後,就會留心;因此年輕的時候生活好似被偶發的小事填滿,因而也就顯得時間漫長。

11.人生的前40歲完成文本,剩下的30年補充註釋;這個補充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文本含義和其中相互的關聯,可以揭示它包含的道德品質與其他微妙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