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別說什麼父愛如山了,孩子需要的可不是這樣的爸爸

都說父愛如山,父親對孩子就要是一種深沉的情感,不顯山不露水,只求一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感。

雖然流傳甚廣,也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但筆者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種刻板印象,因為對所有的孩子來說,有一個能跟他們一起玩一起瘋的,才是好爸爸。

快別說什麼父愛如山了,孩子需要的可不是這樣的爸爸

父親和寶寶


但是,就算沒有“父愛如山”的隔閡,父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還是缺了點什麼,比如,跟孩子到底應該玩什麼樣的遊戲?太單調了肯定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啊!

這個問題要得到解決,需要有心人,筆者最近就得到這本《和爸爸一起玩:親子游戲百科全書》,真的是一本神書,尤其對每一個父親來說,因為這裡有育兒專家開發的100種親子游戲,100種!

小孩子最喜歡幹什麼?當然是新鮮有趣的遊戲,如果父親能夠掌握這麼多的遊戲,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瞬間高大極了,這麼好玩的爸爸誰不愛?!

更難得的是,《和爸爸一起玩:親子游戲百科全書》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設計了不一樣的遊戲,比如0—2歲的寶寶,無論是“蜘蛛網,爬啊爬、紙箱雪橇”,還是“爸爸不倒翁、旋轉鞦韆”等,都是貼合孩子還在學爬、學走路的實際需要,可以說是配合了孩子的發育;1—4歲的寶寶有“贏餅乾、定住木頭人”到“我來當大夫、被子鼴鼠”這一系列,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由於這時候孩子已經能跑能跳,父親的互動已經有了很大的自主性,給了孩子充分的選擇;3—7歲的寶寶,又有從“二人三足”“表達情緒”到“吹手帕”“抓尾巴”的一個系列,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有了更多的體會和實踐,父親的遊戲自然也要跟上,讓孩子做為一個夥伴來參與進來,給孩子更多的樂趣和空間。

德國“幼兒教育之父” 福祿貝爾曾說:“遊戲是兒童內在本質向外的自發表現,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遊戲,它給兒童以歡樂、自由、滿足等。在遊戲中,兒童最能表現出創造性和主動性”,父親如果能夠參與到孩子最喜歡的遊戲領域,無疑是為親子關係加分的。

快別說什麼父愛如山了,孩子需要的可不是這樣的爸爸

大小獅


可能有人會問,家裡又不是遊樂場,做遊戲需要的場地和道具怎麼解決?可以負責任地說,《和爸爸一起玩:親子游戲百科全書》裡列明的100種遊戲裡,場景都是在家裡的客廳、臥室等地方,所用的道具也都是我們日常能看到的物品,比如紙杯、毛巾、襪子、氣球、捲紙等等,對於很多工作比較忙的父親來說,這實在是太方便了。

《和爸爸一起玩:親子游戲百科全書》的作者之一趙晙烋,是三個孩子的爸爸,曾經因為不會跟孩子互動,經常被孩子們嚷著“爸爸走開”,這對一個父親來說,實在是備受打擊的事情。

趙晙烋跟其他容易灰心的父親不同,他下決心要拉近自己和孩子的關係,開始去了解爸爸親子游戲,並且有意識地跟孩子們實踐。

孩子們要的不是符合化的父親,而是一個會做遊戲的爸爸,趙晙烋的轉變在一個月之內就贏得了孩子們的心,也成功地獲得了孩子們更多的愛。

快別說什麼父愛如山了,孩子需要的可不是這樣的爸爸

父親和寶寶


很多父親肯定也想跟趙晙烋有一樣的轉變吧?那麼,就讓我們拿起這本《和爸爸一起玩:親子游戲百科全書》,徹底改變自己的形象,讓孩子們歡呼雀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