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陪1小時,為什麼孩子偏偏最聽她的話?

大家好,我是終於把本週三晚上9點的「今日好課」資料全部整理完畢的萌媽!

❤️

經常有讀者在後臺留言說,我也想陪孩子,我也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可時間和收入都不允許啊!

確實,有錢、有閒陪孩子,假期帶娃去看看世界,還能偶爾和閨蜜逛個街、喝個下午茶,是每個媽媽都想有的生活狀態,我們應該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很少一部分父母,可能本來學歷就很高,甚至自己就是當老師的,早早就在家裡給孩子做各種啟蒙,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自然也很優秀。

但更普遍的是,很多父母在如何養育孩子的時候一籌莫展,前愁怎麼養、後愁怎麼教,看著別人報了什麼班、買了什麼書,自己也趕緊跟著報班、買書,因為只有跟上優秀家庭的腳步,才能讓孩子不至於被拉得太遠,畢竟學習也好、生活也好,從來沒有什麼隨遇而安,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如果你要問我,怎麼破解這種狀態,我會建議大家:

學點「高質量陪伴」的知識,這件事,能多早開始,就多早開始吧。

說到底,「高質量陪伴」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部分早教內容、早期啟蒙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建立起父母和孩子之間最重要的親密關係。

那些在兩三歲、六七歲和十幾歲的叛逆期的孩子,之所以不聽家長的話,就是因為最根本的「親密關係」沒有建立起來。

他都不相信你,又怎麼會聽你的話呢?

每天只陪1小時,為什麼孩子偏偏最聽她的話?

在這裡,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我一個朋友的朋友,是個90後媽媽,叫俏俏媽。

7年前大學畢業的時候,她回到老家結婚生子。

曾經見過大城市的繁華,現在和老公孩子所在的這座小城市,讓她又壓抑又沉悶。孩子出生後的2年,俏俏媽的時間就像靜止了一樣,日復一日地上班、下班,和周圍大多數媽媽一樣迷茫。

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開始學習育兒知識,並馬上利用所學的知識帶兒子開始了高質量的陪伴。

從此,她對兒子的教育和陪伴漸入佳境;所謂的「可怕的兩歲」、「糟糕的三歲」雖然有波瀾,但卻很快過去了;更多的時候,她和兒子之間都互相尊重、彼此關心。

現在,俏俏媽的兒子,已經成為別人口中的「報恩型孩子」,不論在學校、在外面、在家裡都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紳士,這是她學育兒知識之前完全不會想到的。

或許有人要問了,育兒不是一個專業活兒嗎?這麼多育兒專家眾說紛紜,自己也不知道從何做起啊。

或者還有的父母會疑惑,自己不是教育專業畢業的,也能教好孩子嗎?教育不是應該從師範類學校畢業之後,才要做的事嗎?

那麼今天,我想說的是,歡迎大家來聽這場「今日好課 · 高質量陪伴」的夜話會。

這門關於如何為孩子提供高質量陪伴的課程,可以讓我們從零基礎、從很少很少的改變開始,樹立科學育兒的思維,哪怕每天只能陪孩子15分鐘,也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門「每天 1 小時的高質量陪伴」脫胎於萌媽我自己在過去 6 年的時間裡,自己親自奔赴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學習到的系統的養育知識,累積幫助了幾十萬家庭,從零開始,邁出家庭啟蒙的第一步。

明晚,這個課程,只需要19.9元,一杯奶茶錢而已!

(數量有限,先到先得,著急的朋友,可以先拖到文末搶名額)。

每天只陪1小時,為什麼孩子偏偏最聽她的話?

在我看來,高質量陪伴這件事,雖然越早開始越好,但從何時開始都不晚。

我也經歷過大家經歷的育兒迷茫和焦慮。現在,我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讓大家少走彎路。

事實上,我自己也是從生完孩子以後才開始學習家庭教育的。

生孩子之前,我是別人眼中的「職業女性」和「文藝女青年」;剛生完孩子之後,我又成了「極度焦慮的媽媽」。這段經歷我在「當媽的第一年,是一場修行」這篇全網傳播的文章裡寫過。

我曾製作了極其詳細的表格記錄孩子每天的生長變化,每天放英語兒歌給孩子磨耳朵,給孩子買回各種各樣的玩具,孩子卻對玩具的包裝最感興趣。

這種「硬著頭皮養孩子」卻又對如何才能養得好一竅不通的狀態,極大地刺激了我。明明工作上還算得心應手,平時自認為脾氣也還不錯,為什麼偏偏搞不定一個娃?

甚至,以前還能有空尋找美食、逛街、讀書、旅行,有娃以後生活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看到之前捨不得塗的限量版口紅被孩子啃得七零八落時,我徹底崩潰了。

不過,也是從這一刻開始,我決心改變:

我開始抽空在Coursera上學習早教課程,白天帶娃,晚上就打開美國兒科學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各類論文庫學習育兒知識。我放下了「養出100分孩子」的執念,開始在「媽媽」這個身份之外,找到失落已久的「自己」……

畢竟,教育孩子這件事,父母自己都不學,誰能幫得了呢?

在當媽的第三年,二胎小乖出生了,我突然發現,雖然白天需要我自己做家務、帶娃,晚上還要查文獻、寫文章,但我已經越來越適應一個人搞定兩娃,還能有自己的空間的生活。

作為丁香媽媽第一批簽約作者,育學園大咖講堂特邀嘉賓,知乎兒童教育專家,《幼兒教育》等國家重點期刊特邀撰稿人,去年還受邀成為李湘主持的《育兒大作戰》特約常駐嘉賓,我曾用育兒知識和方法幫助過幾十萬個家庭,專注「親子溝通和陪伴」的領域。

「高質量陪伴」我們聽過很多次,也會有一些零星的指南;但我們依然有很多的疑惑:

高質量陪伴是怎麼出現的?

高質量陪伴如何融入日常的育兒生活?

放下手機陪孩子,算不算高質量陪伴了?

高質量陪伴,會不會讓家長更累?

高質量陪伴,到!底!怎!麼!做!

當我們成體系地學習知識,而不是碎片化地獲取隻言片語時,會感到眼前豁然開朗,才有可能做到不僅輕鬆帶娃,還能有自己的時間。

每天只陪1小時,為什麼孩子偏偏最聽她的話?

這次的「今日好課 · 高質量陪伴」夜話會,講的是什麼呢?

每天只陪1小時,孩子偏偏最聽她的話,

婆婆抱怨:憑什麼?

在介紹課程之前,先跟大家介紹一位80後的媽媽。

阿香媽媽是大家公認的「很會帶娃的媽媽」,在別人對著6個月不會說話的孩子一籌莫展的時候,她已經發明瞭各種花式陪玩的技巧。

孩子不到4歲,就已經讀了1600多本繪本,連一些小學生都比不上!

無論阿香媽媽多麼忙碌,每天都會抽出1小時來陪伴孩子玩耍,並時常設計一系列在家早教和陪玩的遊戲和手工活動,孩子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和這位自己口中的「仙女媽媽」相處的1小時。

她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讓平日主要負責帶娃的婆婆羨慕不已:明明阿香對孩子的付出不是最多,為什麼卻成為孩子最愛、最聽、最信的人?

阿香說:

「跟其他媽媽相比,我沒什麼特別的。唯一的不同大概在於,我不認為當媽這件事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學習的;尤其對於職場父母來說,本來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很少,所以特別需要提高陪伴的質量。」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手巧到帶孩子做手工,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關於高質量陪伴的知識,從此成為孩子最愛、最聽、最信的那個人。

這門學費僅19.9元的課程

幫助無數父母樹立高質量陪伴的系統理念

「我也想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可聽起來就很複雜啊,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我們身邊還不乏有人,上過各種育兒課程,結果這些方法拿回來一試,對自家孩子一點用都沒有。明明想做個「溫柔媽媽」,結果一溫柔,孩子就騎你頭上來了,所以他們認定育兒專家都是騙人的。

這就是為什麼,家庭教育學習需要專業的人深入淺出地講解基本的原理和專業知識,讓我們迅速明白針對自家孩子,需要做什麼,讓我們避開各種坑;

這也是為什麼,我這次很想把這次「高質量陪伴」課程推薦給大家的原因。

很多人因為這門學費僅19.9元的課程,顛覆了幾十年以來的「家庭教育傳統思維」,改變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

90後寶媽從孩子一哭就心軟,學會了溫柔且堅定的溝通;

24歲新手媽媽在家帶娃累到崩潰,3個月後每天都有空做面膜;

工資3k的寶媽,成功為孩子省下了每年2萬+的早教課學費;

還有會員省下了很多課程報名費,買包包、帶家人環遊世界。

每次我跟大家講「如何高質量地親子陪伴」這個話題時,都會有很多非常熱情的聽眾互動——因為真的有很多父母,覺得高質量的陪伴太難了、太累了、也太虛了;而且,在缺乏對高質量陪伴的系統瞭解時,我們總是怕自己做得不對、做得不夠、也做得不夠好。

不過呢,每次講座以後,其實都有很多父母和我交流孩子的改變和成長,父母自己也變成自信、篤定、不再迷茫和焦慮。

在這次的夜話會中,我們把適用於所有「親密關係」,包括戀人、伴侶和孩子之間的高質量陪伴都捋了一遍,找到了通用的 5 種陪伴方法;此外,針對幼兒獨特的特點,我們又新增了 1 種高質量陪伴要點。

每天只陪1小時,為什麼孩子偏偏最聽她的話?

針對常見的高質量陪伴「誤區」,我們也給給出瞭解答,比如:

高質量陪伴會變成溺愛嗎?

如果不守好邊界,很有可能變成溺愛,其中之一就包括了「不適配孩子成長階段的低要求」。

我舉幾個例子。

比如,5 歲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不錯,已經會塗色基本不出粗黑框了;現在階段,應該可以進行適當的控筆訓練了;但家長還拿著衡量3-4歲孩子的發展標準來看,誇孩子已經夠厲害的了——從而阻礙了孩子對自己有更高的追求。

比如,3 歲孩子可以搭建簡單的樂高和積木,但此時鍛鍊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就需要引導他們看圖拼裝;但家長還覺得「沒事兒,隨便玩玩,只要別來叨擾我就好」,其實就是在孩子需要幫助和成長的時候,鬆手了。

又比如,1 歲孩子可以進行一部分自主進食了;但家長還覺得孩子吃不飽,追在後面餵飯,甚至害怕孩子吃得一地糟糕,所以不允許孩子自己用手抓著食物吃飯。

育兒知識誰都能說出幾點,但體系化的家庭教育知識,真的不是每個家長都有時間、有精力去仔細研究的。

所以,我推薦大家來聽一聽這次的「今日好課 · 高質量陪伴」夜話會。

本週三(4月22日)晚上9點

原價129元,萌媽粉絲僅需19.9元

一杯奶茶錢,學會陪娃玩

想參加的話,抓緊報名。

這些課程從教研和設計之初,目標就是把內容講得易懂易操作,所以特別適合想給孩子更好的陪伴,但卻不知道從哪開始的父母。

此外,這節課程的實用性也很強,我們的教研團隊開發了很多可以立刻帶孩子玩起來的方法。

課後20分鐘的一對一答疑,

會針對大家育兒路上的難題,提供指導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家庭教育並不難,一旦開始,我們都將嚐到每天陪伴 1 小時,照樣能建立和孩子一生的親密關係的甜頭,擁有更多美好的親子時光,也讓孩子和自己都成為更獨立的自我。

❤️

本次夜話會結束後,除了奉上「今日好課」獨家數學輔導課程教案及1.5小時語音實錄,還將免費贈送我們的教研團隊獨家漢化、整理重磅PDF資料: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官方權威】高質量陪伴手冊《親子樂趣和學習:活動手冊》

此外,還會免費送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親子陪伴精美全綵手冊

《小小探險家 - 航空學探險之旅》

以及

「今日好課」獨家手冊

《0-12歲高質量親子陪伴的原則》

↓來,掃碼報名↓

每天只陪1小時,為什麼孩子偏偏最聽她的話?

重要的事說三遍:

購課後添加小助手鈴鐺鐺的微信!

購課後添加小助手鈴鐺鐺的微信!

購課後添加小助手鈴鐺鐺的微信!

微信號:jinrihaoke001

▽▽▽

上課、課後資料發放等一系列操作,都是由她來負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