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一个小国逼迫清朝签订了,说:颜面扫地

晚清时代,大清混得有多惨?不仅被西方列强欺凌,竟然还被曾经的藩属国欺负,还被逼签下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史上第二个不平等条约,这个国家就是今天默默无闻的尼泊尔。

中国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一个小国逼迫清朝签订了,说:颜面扫地

位于喜马拉雅南麓的尼泊尔,在中世纪也曾实力雄厚。公元1768年,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在位期间,结束了尼泊尔分裂的状态,建立起了沙阿王朝,这也标志着尼泊尔强盛时代的来临。

强大起来的尼泊尔,先是在临近国家中间挑起战争,他们将目标对准了邻国锡金。锡金国家弱小,于是就被尼泊尔看中,想要吞并对方。战事开启后,锡金王国不是尼泊尔的对手,国王只好退居到西藏避难,并向清廷求救。

中国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一个小国逼迫清朝签订了,说:颜面扫地

于是在公元1789到1792年间,乾隆派遣清军入藏,打退尼泊尔的进攻。清朝军事实力的强大,也使得尼泊尔在承认失败后,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

但从1814年开始,尼泊尔受到了英帝国的殖民入侵,他们向清朝求救,此时的清朝,也自顾不暇,斗争到最后,尼泊尔虽然勉强保住了不被吞并的命运,不过却改换了门庭,唯英帝国马首是瞻。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焦头烂额。此时的尼泊尔,竟向清廷提出请求,说他们可以派兵,从西藏一路来到中原,协助清廷对付太平军。

中国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一个小国逼迫清朝签订了,说:颜面扫地

然而当咸丰帝接到尼泊尔的请求后,却怒火万丈,原来在照会中,尼泊尔一改往日藩属国的谦卑形象,国王将自己抬升到和咸丰帝平起平坐的地位,这让咸丰帝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因此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相隔万里,莫非是尼泊尔真是出于好心来帮助清廷平定内乱吗?显然不是。尼泊尔此举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试探虚实,看看清朝的反应;另一个是故意激怒咸丰,为他们入侵西藏找借口。

所以咸丰帝的拒绝,让他们找到了借口,说清廷不识好歹,公元1855年,他们就将矛头对准了和他们毗邻的西藏,对拉萨地方政府提出了三点不合理要求:

1、赔偿尼泊尔商人和西藏贸易中,因历年的商贸冲突所遭受的损失。2、归还曾经属于他们的聂拉木与济咙两个地方。3、割让藏西的达拉岗地区。

中国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一个小国逼迫清朝签订了,说:颜面扫地

尼泊尔别看是小国,却态度强硬,要么谈判,要么武力解决。他们这样做,自然是有底气的,深知清廷陷入太平天国的泥沼之中,不会像当年乾隆那样,有余力派兵入藏攻打他们,因此才咄咄逼人。

谈判自然不成,蓄谋已久的尼泊尔,直接发动战争,进攻西藏。藏人在尼泊尔军队面前,尽管顽强抵抗,但却不是对手,清廷也无力救援,最后在清朝驻藏大臣的调解下。

中国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一个小国逼迫清朝签订了,说:颜面扫地

1856年,清廷和尼泊尔签订了《藏尼条约》,条约中清廷答应,每年给尼泊尔一万卢比赔偿费用,对尼泊尔在藏区经商的商人也不再征收税赋。

《藏尼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第二个不平等条约,而且还是小国尼泊尔逼迫签订的,清廷颜面扫地,却又无可奈何。

参考资料:

【《藏尼条约》《廓尔喀战役》《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