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無論是什麼人,都想在披上龍袍,坐在龍椅上,找到“九五至尊”的感覺。成為皇帝后,這些人開始用詩詞抒發自己的心聲。例如,漢代的先祖劉邦,雖然不喜歡讀書,卻寫了《大風歌》。隋煬帝楊廣本身就有爭議,但文學造詣很高,在中國文學史和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南唐末代領袖李漁的書畫造詣更高,其詩歌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說到開國皇帝,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開疆拓土、為天下追鹿的形象。除了南北朝、五代十國等時期的混戰,開國皇帝很難相見。今天,將向大家介紹兩位著名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他們相交的原因是因為一個相當優雅的東西。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在古代,有許多皇帝喜歡跳舞、寫作和寫詩。例如,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很多詩,但說到質量,不能恭維。如果要說文筆的水平,宋朝的皇帝就好一點。趙匡胤雖然出身軍中將領,但愛好舞蹈、寫作和繪畫。趙匡胤成為天子,站在世界的前列,他就會用文武雙全的技藝,在歷史書上熠熠生輝。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但是,歷代帝王所寫的數十句、數百字以上的詩歌很少,這些詩歌通常都是獨特的,有五個字、七個字,省時省力。而且,只要寫出來是為了侍讀學士、經筵講師,誰也不敢在陛下面前說教。其中,宋太祖趙匡胤曾隨筆寫過兩首詩。大臣們聽了之後沒人能續寫。直到四百年後一位皇帝出現,才出現後兩句,這句話最終成為了幾千年來的名句!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趙匡胤的同僚都是武將,很少有人像他那樣讀書,所以他們吟誦的詩歌自然很難登上雅堂。有人知道趙匡胤喜歡讀書,就讓大臣吟了一首詩。很難充滿感情,而且這是一首很棒的詩,所以就吟了這首詩。這首詩叫做《詠月詩》。在中秋宴會上,酒勁上來後,趙匡胤有了感觸,說了兩首詩:“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這兩首詩的意境工整而寬泛,而且這是趙匡胤的擅長。大臣們鼓掌。卻不料這樣一來反倒把趙匡胤給坑慘了——這首詩本來是靈感乍現,被眾人這麼一打岔,下半部分怎麼都續不上了,尷尬得老臉都憋紅了,大臣們看到皇帝的處境,大臣知道自己做不到,趕緊出來打了一輪哈哈,避免尷尬的氣氛,說陛下的兩首詩氣勢恢宏,無法繼續。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然後所有的官員一起下山,高呼“萬歲”。趙匡胤有臺階下,這才避免了尷尬的氣氛。由於連開國皇帝都寫不出這首詩的後半部分,宋朝的皇帝和大臣自然也不碰它,所以沒人敢繼續這首詩。宋詞別具一格,宋詞中也充斥著蘇軾、王安石等文人,但沒有人敢接下兩句。當然,我們都知道原因。這兩首詩的後半部分是400年後的明朝。


趙匡胤說出兩句詩,四百年間無人續寫,朱元璋卻大膽續寫

朱元璋聽說這兩首詩時,說得很簡單。於是,朱元璋說出了最後兩句話:“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當然,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個高度。一開始,趙匡胤隨便寫了兩首詩。因為大臣的鼓掌聲使他失去了靈感,他再也想不起最後兩句話了。在宋代,雖然有許多文人和大詩人,但沒有人敢說出最後兩句話。

因此,400多年來,沒有人敢繼續這兩首詩。但到了明朝,朱元璋卻毫無顧忌,更不用說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了,於是朱元璋說出了最後兩句話。這兩句話的層次是什麼?你認為誰寫的關於兩位皇帝的文章更好?對於這兩位皇帝的代表作,學者和書法家歷來評價不一。然而,在小編看來,朱元璋的詩歌與其他人相比,是非常刻板的,“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充滿了打油詩的意味。相比之下,趙匡胤的好於朱元璋的。你覺得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