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COURTESY NASA
2020年4月22日,
這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
人類在保護地球這件事上,
已傾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和精力,
它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50年裡,
世界人口由37億遽增至76億,
全球均溫普遍上升,
2020年新冠病毒席捲全球——
未來是無比複雜的未知之境。
攝影:NICHOLE SOBECKI
一方面,
人類以空前的力度保護自然;
而另一方面
多數生物的滅絕趨勢幾不可逆。
今天我們將帶你回顧,
發生在藍色星球上的,
五十年進步與五十年破壞。
1970年代
1970年
世界人口37億
七零年代的進步
1970 首個地球日
美國1970年是多事之秋,“阿波羅13號”悲劇;南卡羅來納核工廠洩露;含鉛的尾氣時時處處超標;工廠肆無忌憚地排放著濃煙和汙水......
是年4月22日,約達2000萬人在美國街頭大遊行,呼籲社會關注環境保護方面的迫切需要。這是第一個“世界地球日”。
眼熟嗎?其實你每天都會看到這張照片:俗稱“藍色水泡”的地球全景,是美國宇航局版權圖片中被索取最多的一張,1972年阿波羅17號飛向月球時攝於距地球約2.9萬公里之外。
圖源:NASA
1970 “環保大憲章”
《國家環境政策法》在美國生效,要求聯邦政府批准的工程項目如道路、水壩等要通過環境影響評估。
圖源:維基百科
1972 守護海洋哺乳動物
《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把美國領海中的鯨、海豚、海豹、海牛等衰減種群納入禁獵名單,使其免受侵擾。此後幾十年裡它們的數量持續回升。
攝影:BRIAN SKERRY
1972 美國禁用廣為人知的惡性殺蟲劑
經過《寂靜的春天》中的呼籲,新成立的環境保護局著手實施:宣佈農藥DDT對野生動物和環境有害,並有危及人類之虞。
攝影:JAMES P. BLAIR
1972 淨化河流
《清潔水法》對汙染加以管控,使得美國的江河、溪流、湖泊、溼地、海岸區域大為改觀,有些甚至回覆了可供捕魚和游泳的狀態
攝影:ALASKA STOCK IMAGES/NATIONAL GEOGRAPHIC IMAGE COLLECTION
1973 拯救物種
《瀕危物種法》制止美國人對條文中列出的動植物棲息地進行侵犯,使一些稀有物種不致滅絕——但因觸犯私人地權而受到攻擊。
圖源:維基百科
攝影:JIM AND JAMIE DUTCHER,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七零年代的破壞
1976 意大利塞韋索化工廠事故
有毒蒸汽使數以千計居民暴露在創紀錄的高濃度二噁英環境中。
攝影:MARKA, GETTY IMAGES
1978 三英里島核事故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座核電廠部分熔燬,未致人死亡,但令許多美國人對核能心生嫌惡,這次事故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核能工業意外事故。
攝影:ROBB KENDRICK,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1979 拉夫運河事件
位於紐約州尼亞加拉瀑布城附近的拉夫運河社區,有數百居民因地下掩埋的有毒化學物質致病,令社會警覺工業廢物的危險性。
1985年,拉夫運河的居民和EPA的行政長官Lee M. Thomas討論瞭如何振興受汙染的社區。
圖源:維基百科
1980年代
1980年
世界人口45億
八零年代的進步
1980 阿卡斯加荒野受到保護
《阿拉斯加國家名勝地保護法》劃出四千多萬公頃荒野用於設立國家公園、保護區和野生動物避難地。
攝影:NILESH SHAH
1980 “超級基金”項目啟動
該項基金供美國環境保護局清理有災害隱患的廢物傾倒地點。製造汙染者必須執行清理義務或為之付費。
攝影:MICHAEL MELFORD
1987 蒙特利爾議定書
發現臭氧層空洞的幾年後,世界各國領袖同意逐步停用損害臭氧層的化學原料,所有國家全票通過此份協定。
截至2006年9月,最大的南極臭氧空洞。
圖源:維基百科
1987 拯救禿鷹
最後27只加州禿鷹被捕捉、圈養,進行繁育。漫長的復甦過程開始了,如今生存於野外環境的個體超過兩百隻。
攝影:JOEL SARTORE, NAT GEO PHOTO ARK
八零年代的破壞
1985 發現臭氧層空洞
科學家在南極洲上方的保護性臭氧層檢測到嚴重缺損(紅斑),元兇是氟氯烴等化學物質。
圖源:NASA
1986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蘇聯切爾諾貝利發電廠一座核反應堆爆炸,衝擊和輻射殺死了30人,近2800平方公里區域內的居民被迫撤離,令世人對核能的疑忌進一步加深,也被稱之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災難。
圖源:AP IMAGES
廢棄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裡,仍矗立著未完工的5號和6號核反應堆冷卻塔。
攝影:Robert Maxwell
1988 檢測到溫室氣體效應
美國宇航局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報告國會,稱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蓄熱氣體已經讓地球暖化。
攝影: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1989 埃克森·瓦爾迪茲號事故
這艘巨型油輪向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洩漏了4200萬升原油。
攝影:NATALIE B. FOBES
1990年代
1990年
世界人口53億
九零年代的進步
1990 禁止國際象牙貿易
此舉短暫抑制了非洲象盜獵。2016年肯尼亞通過焚燬象牙來打擊盜獵。
攝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1990 首次IPCC預測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初次發佈全球暖化報告,其預測結果在之後二十幾年裡大部分成為現實。
圖源:維基百科
1990 治理酸雨
美國《清潔空氣法》的修正案為減少酸雨、緩解臭氧層損耗做出貢獻,要求提高汽油清潔等級,並針對有毒氣體排放和城市空氣汙染的防控做出規定。
被酸雨腐蝕的雕像。
圖源:維基百科
1991 黑足鼬迴歸
一度在野外滅絕的黑足鼬,被美國魚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科學家通過圈養繁育項目重新引入西部地區,它們至今處於瀕危狀態。
攝影:JOEL SARTORE, NAT GEO PHOTO ARK
1995 狼群重返黃石
被重新引入該國家公園的灰狼,有助於使因駝鹿過度繁盛的生態系統恢復平衡。
黃石公園
攝影:TOM MURPHY,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1995 白頭海雕復甦
美國的國鳥在這一年被從“瀕危”狀態降為“近危”,後來完全脫離了危困物種的名單——迄今只有約90個動植物物種達到了這一保護目標。
攝影:JOHN EASTCOTT AND YVA MOMATIUK, NGIC
1996 美國禁用含鉛汽油
該舉措給漫長的不良品替代過程畫上了句號,帶來居民血鉛水平的直線下降。歐洲大部分地區在2000年跟上了腳步。
攝影:SARAH LEEN
1997 京都議定書
為應對氣候變化,37個國家和歐洲共同體宣誓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國後來未使該議定書正式生效。
綠色部分為第二階段具有約束力目標的附件B締約方。
圖源:維基百科
1999 黃金水稻
經改造的水稻富含維生素A,為非洲和亞洲居民的膳食增進營養。
攝影:CRAIG CUTLER
九零年代的破壞
1991 科威特油田大火
隨著海灣戰爭展開,伊拉克點燃了超過600口科威特油井,燒掉和洩漏的原油約有15億桶。
圖源:維基百科
1995 亞馬孫雨林受損
毀林速度急劇上升,主要是以開闢養牛牧場為目的,預示著巴西牛肉出口量的大漲。牛肉成為雨林毀滅的一個主要驅動力。
攝影:TIM LAMAN
1997 兩棲類動物的劫難
科學家證實,經由人類活動而傳播的壺菌(能侵蝕皮膚的真菌)已殃及數百種蛙和蠑螈。迄今有90個物種因此滅絕,令壺菌成為已知最兇暴的病原體之一。
攝影:JOEL SARTORE
2000年代
2000年
世界人口61億
零零年代的進步
2000 混合動力革命
豐田公司的普銳斯是第一款獲得大批量生產的汽油/電動雙引擎車型,在美國上市後成為燃料效率的標誌。
圖源:維基百科
2002 加州投向太陽能
加利福尼亞設立在2017年讓可再生電力佔比達到20%的目標,後來超額完成,又決心在2045年完成100%的轉變。
攝影:DAVID GUTTENFELDER
2006 艾伯特·戈爾的電影
《難以忽視的真相》提高了公眾對氣候變化威脅的意識,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但聲勢過後並未帶來應對這一威脅的重大進展。
供圖:PARAMOUNT CLASSICS, PHOTOFEST
2008 電動汽車成新潮
創立於2003年的特斯拉公司發佈了首個車型:完全電動、兩車門的Roadster。在內部測試中,這款跑車一次充電就能跑400公里,續航能力達到量產電動車型的頂峰。
供圖:NATIONAL MOTOR MUSEUM, GETTY IMAGES
2008全球種子銀行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設在北極地區一座大山深處,由挪威經管,能保存多達450萬例作物的冷凍種子,作為未來人類的保險儲備。
攝影:JIM RICHARDSON
零零年代的破壞
2002 拉森B冰架崩塌
美國宇航局的衛星記錄了一個月內3250平方公里冰架的崩壞過程,南極半島沿岸的冰下海水正在快速暖化。
2013年,拉森B冰架。
圖源:維基百科
2005 卡特里娜颶風
這場在美國造成最大經濟損失的風暴令1833人喪生,新奧爾良80%的地區遭到水淹。
供圖:NASA VIA GETTY IMAGES
2006 割魚翅的邪惡產業
科學家估算每年因為魚翅市場的存在而遭人毒手的鯊魚有2600萬~7300萬條,可怕的數字激起了鯊群關注者的警覺。
攝影:COURTESY MUSEUM VICTORIA
2006 白鼻綜合徵
一種真菌開始令美國數以百萬計的蝙蝠病死,包含幾個物種,其中的小褐蝠處於瀕危狀態。
攝影:STEPHEN ALVAREZ
2006 蜂群衰敗
養蜂人開始談論工蜂的神秘消失,這現象導致許多蜂巢崩潰。
攝影:INGO ARNDT
2006 科特迪瓦的有毒廢物
硫化氫等有毒化工廢物被傾倒在港口城市阿比讓附近,導致15人喪生,10萬人致病。
攝影:GREG GIRARD,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2010年代
2018年
世界人口76億
一零年代的進步
2015 巴黎氣候協定
195個國家的領導人同意把全球暖化程度控制在2℃內。很多國家後來宣佈削減排放量,但並不足以達到2℃的控制目標。現任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
藍色部分為締約國,黃色為簽署人,深藍色為歐盟批准涵蓋的締約方。
圖源:維基百科
2017 英國煤炭用量下降
自1880年代以來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源地可以做到全天不用煤發一度電。該國政府決心在2025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
攝影:GEORGE STEINMETZ,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2019 無肉素漢堡
無肉素漢堡匯入餐飲主流。
攝影:LAURI PATTERSON, GETTY IMAGES
一零年代的破壞
2010 深水地平線號漏油事故
在這座海上鑽井平臺的爆炸事故中,11名工人死亡,超過4.9億升石油湧入墨西哥灣,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故。
NASA的衛星圖片顯示,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附近的銀色區域就是發生漏油事件的地方。
圖源:COURTESY 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NASA
2011 福島核災難
地震加海嘯引發了一座日本核電廠內三個反應堆的部分熔燬,大量放射性材料進入空氣和海洋。
圖源:維基百科
2012 桑迪颶風
紐約遭遇水淹;經濟損失達730億美元。
攝影:COR CEBIS
2012 北極海冰範圍
9月時縮小到歷史最低值,比平均面積小了約兩個阿拉斯加。
攝影:BORGE OUSLAND, NAITONAL GEOGRAPHIC
2016 哺乳動物滅絕
氣候變化導致的第一例哺乳類物種滅絕:珊瑚裸尾鼠,澳大利亞的一種齧齒類動物。
攝影:GETTY IMAGES
2016 拉森冰架崩裂
繼拉森B冰架於2002年崩潰後,南極半島的下一座巨型冰架也綻開裂紋——這是氣候變化大勢下可以預期的結果。
圖源:維基百科
2019 澳大利亞野火
燒掉的區域面積大於冰島,罹難動物可能達10億隻。
攝影:MATTHEW ABBOTT, NEW YORK TIMES
2019 亞馬孫雨林野火
與毀林行為有關的林火將巴西大片地區籠罩在煙塵中,雨林有些區域恐將變成乾燥的熱帶稀樹草原。
攝影:VICTOR MORIYAMA, GETTY IMAGES
我們記錄下過去50年中,
人類保護地球的成績和失敗,
下一個50年,
世界會更好?還是更壞?
國家地理京東店開業有禮
現購毛絨玩具即可獲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