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永恆的痛苦才是希望

卡夫卡的書一直在我的清單裡,還沒有來及翻閱,又被前輩點名推薦,他首先推薦的就是這本《城堡》。於是這提前了我的卡夫卡讀書計劃。

首先,這是一本小說,但別指望它會給你愉悅的閱讀體驗,也別指望裡面有跌宕起伏的精彩橋段。甚至這本書連人設都不十分清晰立體化。那是它不精彩嗎?不,這樣說吧,語言之於我們是為了描述清楚一些事情,我們也在追求用最精煉的語言最快描述清楚事情,但是這不代表我們真的描述清楚了所有藏在事情裡面七彎八繞的細節。我們往往撿簡單明快的說完,讓人知道來龍去脈,但那些七彎八繞的部分我們只好用“總之”來一言以蔽之。這本書其實就在彌補這個空白,它毫不嫌麻煩的用大段大段的對白來展示那些細節及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看上去囉嗦但其實細細讀就會發現這些描寫太恰如其分了。


《城堡》:永恆的痛苦才是希望


作品的風格跟人物的性格息息相關,這本書開篇就有一種黏糊糊的、潮溼的、冰冷的、荒謬的怪異氛圍在裡面。外面的天氣是冰天雪地,一腳下去拔不出來;屋裡的光景又是昏暗、潮溼,連人物都是遲緩而又呆滯的。這其實就是卡夫卡的鏡像世界,卡夫卡是個極其內向的人,童年也經歷過很多苦難,遭受著鄙夷和嘲諷,所以他的作品裡有著這種格調。

就整本書來說,卡夫卡沒有跳出主人公的世界單獨出來給予社會現象和個人以情緒化的總結,他絲毫沒有寫過當局是什麼樣子,是什麼架構,但是在主人公們的對白細節裡能拼湊出官場浮世繪。那是一個漿糊式的巨大統治階層,他們拖沓、冗沉、混亂、膠著的運行著整個上下階層。他們高高在上,神秘莫測,冷漠迂腐,但是荒謬的是民眾們卻每每標榜他們做事“嚴謹,嚴格,有組織化”等,儘管因為這荒謬的混亂導致每個人都陷在淤泥裡無法脫身。是什麼讓當局和民眾有這麼統一的口徑呢?儘管他們中間隔著東非大裂谷的距離。


《城堡》:永恆的痛苦才是希望


就小說的行文方式來說,很區別於普通小說,看似燒腦,但是釐清關係後仔細閱讀就會發現,那些遣詞造句很有趣。如果我們慣常的表達方式是線性的,那麼這本書裡就是五角星形狀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種表達方式該加重語氣時補上加重的地方,該杜絕歧義時再把漏洞堵上,總之整個意思表達的非常精準,找不出破綻,而中心永遠閉合在五角星內。


《城堡》:永恆的痛苦才是希望


假如其它小說旨在完美的給你呈現中心思想和主旨,而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對白和少情節的心理描寫啟發你自己去思索。結局呢?自然沒有結局,看似攔腰斬斷了一樣。雖然沒有寫明結局,也沒有寫明作者究竟要做什麼,意圖何在,但是通過一鍋漿糊裡每個人的命運、價值觀,和跟當局的種種關係,可以去思考。如果說其它小說在寫生活,倒不如說這本小說才是在寫生活。只不過前者寫的是我們看得到的,而這本寫的是我們置身其中卻看不到的部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關於城堡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