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這個縣,面積968平方公里,因為宋朝亡國皇帝的詔書而得名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黃河變清在古代屬於較少見現象,這時候,信奉“海晏河清”以及“黃河清則聖人出”思想的大臣們會異常興奮,不忘在奏摺著狂吹本朝皇帝。在河北,還有一個因為黃河變清而來的縣,青縣。


滄州這個縣,面積968平方公里,因為宋朝亡國皇帝的詔書而得名


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等資料的記錄,公元1107年(宋徽宗大觀元年)8月,在黃河下游的乾寧軍一帶出現了八百里黃河清澈的罕見現象,持續了七個晝夜。這件事讓本地官員大為驚駭。北宋時,黃河改道,如海地在今天河北滄州和天津一帶。


宋徽宗洋洋得意,不忘自己吹捧一番,說:國家承百五十三年,三有河清之應,而乾寧軍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晝夜,上天眷佑,豈不欽承,其以乾寧軍為清州。


滄州這個縣,面積968平方公里,因為宋朝亡國皇帝的詔書而得名

宋徽宗影視形象


其實,北宋黃河清的現象有12次之多,其中前六次發生在宋太宗、宋真宗在位期間,其餘六次都發生在了宋徽宗當皇帝時。其實在大觀元年、二年和三年發生較為頻密的黃河水清現象並非是偶然的。


根據《宋史·徽宗本紀(二)》中的記錄,大觀元年時,秦鳳路發生了旱災,而京東地區發生了水災。秦鳳路是今天甘肅省地域,地處黃河上游,京東地域則是河南中北部,地處黃河中游。上游旱災意味著水量減少而中游因決堤導致水災意味著到下游時河水水量減少,自然就出現了河水較為清澈的現象。


滄州這個縣,面積968平方公里,因為宋朝亡國皇帝的詔書而得名

北宋時期的秦鳳路


特別是到了第二年春天,河北、河東地域就發生了百姓當強盜的事件。這就說明了當時河北河南的百姓口糧吃盡後沒辦法只好以打劫為生,這也變相說明了地方政府沒有進行很好的賑災。


從這些細節進行分析,很可能在大觀元年、二年時,黃河上游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旱災,中游則發生了水災。上游的輸水量減少和中游的決堤,自然讓下游河水比一般時候要清澈。這絕對不是皇帝聖德感動上天的表現,而是哀鴻遍野、百姓食不果腹的直接原因。


滄州這個縣,面積968平方公里,因為宋朝亡國皇帝的詔書而得名


當然,宋徽宗期望海晏河清的願望到了1127年就破滅了。那年金王朝的騎兵南下攻破汴京,宋徽宗和宋欽宗成了俘虜。此時的清州地界也就成了淪陷區。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1375年,朝廷降清州為縣,並在當年改其為青縣,這就有了今天的河北青縣。


滄州這個縣,面積968平方公里,因為宋朝亡國皇帝的詔書而得名


歷史上的青縣地處海河、黃河下游,飽受水災之困。一直到了近代,在政府對原來海河流域進行了徹底治理後,青縣的人民終於過上了風調雨順的生活。

滄州這個縣,面積968平方公里,因為宋朝亡國皇帝的詔書而得名

朱元璋畫像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佈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