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疫情衝擊下,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國際疫情衝擊下,任何公司都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保險業影響最大的公司是美國政府總計累積向AIG提供1823億美元資金援助;對中國保險業的最大重創應該是“平安投資富通”,具體結果成了“謎”,我們只知道平安集團不得不將投資富通的238.7億元人民幣(37.8億美元)賬面價值進行減值。

——陳輝博士


疫情之影響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風險之源頭》指出,中國保險業安全問題的四大風險源頭:最大的不確定性(金融危機)、最大的風險源(投資業務)、重大的危險源(承保業務)和重大的隱患源(保險機構)。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08年金融危機下的美國國際集團(AIG)。2008年9月16日,美聯儲在拒絕雷曼兄弟的求救任其破產的次日,卻又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地決定援手AIG,向其提供了850億美元的過橋貸款。此後美國政府又三次注資,總計向AIG提供1823億美元資金援助。


為什麼金融危機會導致金融機構破產,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例,金融危機導致金融機構破產的原因如圖1所示。

國際疫情衝擊下,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圖1 金融危機導致金融機構破產的結構圖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


美國國際集團(AIG)是世界保險和金融服務的領導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保險服務機構,業務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AIG有四個主要的經營業務領域:非壽險服務、壽險及退休保障服務、金融服務、資產管理服務。


AIG為什麼會瀕臨破產,顯然不是因為其不重視風險管理,也不是其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如圖2所示),而是因為金融危機導致風險的傳遞,風險進行了自我進化。

國際疫情衝擊下,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圖2 AIG建立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結構圖


面對疫情的影響,任何公司都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20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保險業的最大重創應該是“平安投資富通”。


從2007年平安首次“出海”投資比利時富通集團,到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出現鉅額虧損,平安通過各種渠道,與比利時政府進行長達數年的索賠、訴訟、仲裁。


關於這段歷史已經成為了“謎”,我們自知道2012年平安集團不得不將投資富通的238.7億元人民幣(37.8億美元)賬面價值進行減值。


產險機構


88家產險公司,2020年1-2月份47家公司出現了負增長,負增長超過20%的公司有22家(圖3);還有什麼呢?


國際疫情衝擊下,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這22家公司,除了鼎和財險、出口信用和永安財險之外,其他公司保費都相對較小。為什麼會出現負增長,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故事,保證險暴雷、股東內鬥、高管長期缺失、經濟下行、找不到北……


除了這22家公司以外,還有那些公司值得關注呢?從產險行業來看,財產險佔比83%,意外險佔比3%,健康險佔比14%;各家公司險種結構差異比較大。


最近各家產險公司陸續公佈了2019年的經營成果,一些公司淨資產已經接近0,一些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接近底線,一些公司資產負債表中那是一個雜亂,一些公司董事會、股東會都無法召開,一些公司遲遲沒有完成審計,一些公司看不起別人更看不清自己……這些公司我不打算一一爆料,因為每一個都是一部小說。


壽險機構


91家壽險公司,2020年1-2月份33家公司出現了負增長,其中外資壽險整體負增長11.7%;負增長超過20%的公司有19家(圖4);還有什麼呢?


國際疫情衝擊下,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除了國壽存續之外,其他公司為什麼會負增長,相對來說原因比產險還簡單,除了股權之外就是戰略除外(沒打算做)。


91家壽險公司,

2020年1-2月份非保險合同交費39家公司出現了負增長,其中負增長超過20%的公司有27家,整個行業負增長48.02%(圖5);保費收入和非保險合同交費合計38家公司出現了負增長,其中負增長超過20%的公司有23家。


國際疫情衝擊下,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這些公司都曾經高歌猛進,都是保險人膜拜的對象,有公司是因為疫情,有公司是因為戰略,有公司莫名其妙。


機構之風險


聯想到自己曾經寫的一篇文章《中國非壽險業轉變發展模式的策略——破產製度的完善》,看來只有“破產”才能促進保險業轉型。


在發達的保險市場中,保險公司破產如同其他企業破產一樣,都是正常的市場現象。


在日本,1991年經濟泡沫破滅,之後保險業進入寒冬,引發破產潮,1997-2001年5年間,便有9家保險公司申請破產。


在美國,1977年到2009年間,A.M.BEST對其進行財務實力評級(FSR)的4962個保險公司中,平均每年有22個,一共703個保險公司出現財務問題進而破產。


在中國,雖然《保險法》《破產法》《公司法》《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也提到了保險市場退出的問題,但是內容抽象、規定泛泛,根本無法運用到具體的實務操作之中。


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發改財金〔2019〕1104號),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的程序和路徑。


目前,部分保險公司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種路徑依賴的“閉鎖”狀態,即“激進策略——數字掩蓋問題——經營狀況惡化——提高數字掩蓋新問題——激進策略”的惡性循環。


路徑依賴

是制度經濟學中的一個常用概念,是指制度變遷一旦在自我增強機制下選擇了一條路徑,它就會沿著這條路徑走下去,也就是說,一次或偶然的機會出現了一種解決方法,一旦這種方法流行起來,它會導致這種方法進入一定的軌跡。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路徑依賴決不是歷史決定論,只要通過相關外生變量和內生變量替代,實施動態的制度變遷,就能退出鎖定的低效率路徑。


打破路徑依賴,是保障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為了打破目前的路徑依賴問題,首先要確定退出“閉鎖”的條件和作用機制,即進行路徑替代的條件。


新制度經濟學家認為,在社會系統中,要退出次優的路徑依賴的變遷路徑,其條件取決於形成自我強化機制的各種因素的性質,即該路徑產生的遞增收益是否具有可逆性和可轉移性。


如果收益遞增的強化機制來源於固定成本和學習效應,那麼要發生路徑替代退出“閉鎖”狀態的難度就很大。因為:固定資產具有專用性,很難在另一種路徑中被利用,因此沉沒成本很高;學習效應中的默認知識不具備信息傳遞性,因此引致的認知阻力就很大。


如果收益遞增的強化機制來自系統的各種網絡效應,如協作效應、適應性預期等,行為主體則只要加強信息交流,形成一致性行動,路徑替代就可能發生。


從目前中國保險保險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這兩種原因都存在,各家公司要針對自己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策略,同時保險監管部門也要配以相應的干預。


針對前者,即收益遞增的強化機制來源於固定成本和學習效應,

因此,在退出“閉鎖”的過程中,保險公司要先壓縮固定成本再監視自己的“學習”。


針對後者,即收益遞增的強化機制來源於協作效應和適應性預期,因此,在退出“閉鎖”的過程中,保險監管部門的干預和保險公司的一致性行動十分重要。


打破路徑依賴,是保障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為了打破目前的路徑依賴問題,除了路徑替代的條件之外,還需要“破產”約束,這有這樣才能引導保險公司正確處理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從而促使其打破目前的路徑依賴問題,建立高質量發展模式。


國際疫情影響下的保險業


疫情就像一個蝴蝶效應,在加速許多事情的進程。

關於疫情的影響,我們總是看到各種各樣的碎片化信息和思考,但很少有人能將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承保業務、投資業務等影響結合在一起。


“國際疫情影響下的保險業”系列研究研判了這場突如起來的新冠疫情對我國保險業運行的影響,探討了應對疫情衝擊的保險對策,有效防控我國保險業發生系統性風險,保證中國保險業安全。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問題之初探》:隨著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蔓延,全球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為此,我們需要研判疫情對我國保險業運行的影響,並探討應對疫情衝擊的保險對策,有效防控保險業發生系統性風險,保證保險業安全。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金融之保險》:經過7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金融大國,我們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信貸市場和外匯儲備規模,擁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保險市場,所以保持好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就是對全球金融穩定的重大貢獻。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保險之家底》:保險,作為一個強監管的行業,屬於奇缺的貨物;所以,一旦控制了保險的金融力量,從中牟取暴利也就不足為奇了。最近20年保險業年化ROE跑贏了GDP名義增長率、M2供應量增長率、滬深300指數年化增長率、CPI指數年化增長率……總體來看,保險業家底還算比較殷實。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風險之源頭》:國際疫情影響下,中國保險業暴露的十大問題隱含了四大風險:傳統風險、經營風險、宏觀環境風險、全球風險的傳染和傳遞等;基於十大問題背後的四大風險,我們找到了中國保險業安全問題的四大風險源頭:最大的不確定性(金融危機)、最大的風險源(投資業務)、重大的危險源(承保業務)和重大的隱患源(保險機構)。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疫情之影響》:

2020年,基於目前的市場環境和歷史數據預測,預計保費零增長,投資收益率為2.34%,整個行業將虧損1500億。這些預測也許是極端不利情景的壓力測試,也許是基本情景下的經營結果,我們還無從下定論。因為疫情的發展還存在不確定性,目前要判斷其對經濟和保險的影響為時尚早,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對於保險業的危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承保之風險》:保費下降將產生什麼樣的風險,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又有所差別,但是承保之風險已經開始暴露,並在劇增,2季度將開始逐步爆發。怎麼辦呢?回想一下公司曾經做過的壓力測試,拿出來看看還有用嗎?


《中國保險業安全研究 | 投資之風險》:從“六穩”到“六保”,這個基調已經非常明顯了,現在是底線思維。這就要求保險業的投資策略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要用“底線思維”來配置資產;同時,保險監管部門也應用“底線思維”監管保險資金。


……未完待續。


歷史只有在回顧時才有意義,而且永遠不會有最後定論。——亨利·基辛格


聲明:本文僅代表本人的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