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林盛:并不只是,网红雪糕

钟薛高林盛:并不只是,网红雪糕

钟薛高CEO 林盛

葛岭录·人物记

撰文|管丢丢 郑诗蕴

排版|金朝爱在

1

2018年11月11日,是钟薛高成立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双十一。

此时距离产品上线刚刚过去五个月。

钟薛高没有额外雇用临时工,选择在公司内部征集志愿者,组成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

双十一的前一天,半个公司的人都在冷库,上半夜和下半夜交替轮班,装箱、打包、封箱。

林盛有些感慨,他看着雪糕像小山一样一箱箱摞起来,密密麻麻的填满冷库,货物被快速移动,负责库管的小伙子上蹿下跳大声指挥。

平时看起来文弱的女生,干的也是同样的体力活,没人抱怨。

这个双十一林盛其实没有给销售设目标,他觉得应该利用双十一获取新客户;让钟薛高的品牌有更大的影响;维持钟薛高的价值感,大家都在打折,但是钟薛高不会。

让林盛出乎意料的是,钟薛高以日销460万成为天猫冰品类目销售的第一名,双十一期间店铺粉丝增长了10万。

2

林盛喜欢吃上海的小馄钝,但近几年他发现卖小馄饨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他看来,很多受人喜爱的东西之所以消失,是因为大家固执地按照原来接受的价值去衡量它。

在传统观念里,一碗小馄饨就该是一块钱,涨到五块钱就不愿意再去买。

但实际上杀死它的不是房租、人工、原材料的上涨,正是只肯怀念它的人。

他得出结论,“因为价格选你的人,永远都只看价格。因为品质选你的人,你只需要把品质做好就够了。”

林盛常带着研发团队去参观和学习国外的冰淇淋企业。

2019年1月23日,林盛带着整个研发团队去意大利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冰淇淋大会,随后他们又转战法国,见了当地的冰淇淋匠人。

每一次,他感触很深的都在于国外研发的思路很开阔,他们努力追求的就是把口味做到极致。

哪怕稀奇古怪,也会去做。

这和国内的产品研发大相径庭,不过林盛非常欣赏这种做法,他经常对研发部门的同事说:“把一个味道做到极致,再考虑成本的事。”

3

林盛平时不吃零食,更不怎么吃冰淇淋,但自从做冰淇淋行业,几乎每天都要尝许多支。

他形容这是“苦差事”。

有一次上午刚进公司,茶没喝两口,研发部门就捧了十几支冰淇淋过来让他品尝。很多产品尝一口是没用的,他必须吃掉半根,吃完以后他觉得自己的胃里像是塞满了冰疙瘩。

市面上白色、黑色的巧克力雪糕多,很偶然的机会,钟薛高的研发团队知道了一种产量稀少的粉色可可豆,于是萌发了想做粉色巧克力雪糕的想法。

为了找到与粉色可可搭配的原料,在无数种原料当中做了无数种排列组合,有一次把它和牛奶搭配在一起,竟然有一股馊抹布味。

最后他们终于发现,它和酸味搭配很和谐。于是,又去寻找酸味的原料,按图索骥找到了日本高知的柠檬柚,但是太贵了,柠檬柚果泥一吨的成本就要120万。

团队试图找到替代品,尝来尝去,还是觉得和高知县的柠檬柚搭配口感最佳。

公司的采购被这个原料价格吓到,不敢决定,跑到林盛办公室,林盛听完也觉得价格过高,犹豫了一会,他决定一试。

这也就是钟薛高在2018年双十一推出的新产品——厄瓜多尔粉钻,一支定价66,上线很快被售卖一空。

对话钟薛高林盛

钟薛高林盛:并不只是,网红雪糕

林盛在全体员工会议讲话

我希望会有人说我是吃着钟薛高长大的。

葛岭录:钟薛高一支12,很多人都觉得贵。

林盛:现在马路边上卖的雪糕一根三块钱,但钟薛高的成本是他们的五倍以上,我们在去年推的厄瓜多尔粉钻,成本是市场上冰淇淋的20倍到30倍。

我为了让你吃到独特的东西,不惜成本,但是你告诉我这个产品应该卖五块,我不觉得这是我的问题。

葛岭录:钟薛高名字背后的含义是中国的雪糕,是不是太狂妄了?

林盛:既然做了这个行业,那就争口气。我们要做成在中国能够代表中国好品质的东西,我觉得不算过分,不是宣称是什么,这是我们的目标。

葛岭录:什么时候觉得钟薛高火了?

林盛:我们5月20号上线的,6月份就知道了。实话实说,做一个网红品牌并不难,有基本功就可以做到,但我们没有把关注点放在这。

葛岭录:但网红是钟薛高的一个标签。

林盛:网红的特征就是流行的很快,过去的也很快。怎么样迅速走过网红阶段,走向稳健,持续长红是我更关心的。

葛岭录:怎么做才能持续长红?

林盛:第一,坚持你要坚持的特质。无论是产品特质,还是服务特质、品牌特质。第二,要不断有新鲜感,传递新的声音。

葛岭录:对于钟薛高来说,你最想要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林盛:

谈到钟薛高的时候,不是惊喜,不是好奇,也不是带着质疑。我希望它代表一种习惯、一种信任、一种品质,我希望会有人说我是吃着钟薛高长大的。

葛岭录:你觉得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长时间?

林盛:10年甚至是20年。

钟薛高林盛:并不只是,网红雪糕

钟薛高年会

我的压力是如何让失败的风险更小。

葛岭录:钟薛高的天使轮融资一天之内,三家机构就全部确认了。

林盛:信任越大,压力越大。放在消费者端也是一样,经常看到评论会有很多人说喜欢钟薛高,对我们来说是鞭策。

葛岭录:钟薛高的几家投资机构都是偏消费的,为什么选择头头是道?

林盛:品牌和内容密不可分,这方面头头是道会给钟薛高很多帮助。

葛岭录:成立不到一年,发展快,拿投资也顺,很多人觉得钟薛高发展得很好。

林盛:外人都会觉得钟薛高发展好,但站在我的角度,压力不是有没有拿到钱,销量多好,品牌做怎么样,我真正的压力是如何让我们失败的风险更小。

葛岭录:你觉得风险点是什么?

林盛:很多人觉得钟薛高贵,也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花了更高的价格应该得到更好的产品,一旦钟薛高没有做好,落差是格外大的,风险也是成倍放大的。

我接触消费品行业差不多20年,看到很多企业起来,也看到很多企业倒下去。

倒下去的企业往往都输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食品行业风险是非常大的,有无数的上下游供应商,还有储运、销售环节,这些都是你需要严防死守的,除了食品行业的标准外,你还需要给自己制定更高的标准。

葛岭录:所以你格外谨慎?

林盛:这两年从咨询方变成实操者,有大量的东西是要去学习的,有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如果还端着架子,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根本走不到现在。

不懂、不会的领域,就要格外小心,不懂装懂会出大问题的。

葛岭录:你是一个特别自省的人?

林盛:没人这么评价过我,我更愿意理解成是野兽本能,你总会在哪里闻出一点不对的味道,然后就会心生警惕。

钟薛高林盛:并不只是,网红雪糕

钟薛高的快闪店

钟薛高的定位就是家庭场景,买回去囤在冰箱里,想吃就拿出来吃一个。

葛岭录:钟薛高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

林盛:28到37岁是核心重度群体,基本特征是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家庭为单位,有孩子的居多。

葛岭录:钟薛高的销售渠道线上占了90%,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

林盛:首先是场景问题,我们对钟薛高的定位就是家庭场景,买回去囤在冰箱里,想吃就拿出来吃,按照这个逻辑,必然是线上渠道。

第二,我们认为传统的在街边卖冰淇淋的消费模式,效率太差,线上渠道是更有效率的。

葛岭录:但我听说钟薛高走线上渠道,其实是无奈之举。

林盛:按照传统的思路,最佳方案确实是应该老老实实把线下店开好,在一个城市里面开几十个线下,有足够的体验和曝光,再去做线上,但是去年三月份钟薛高才成立,产品做出来已经五月份了,找店已经来不及了。这是要去反思的,当时太急了。

葛岭录:2019年会在线下发力。

林盛:确实是这样,我认为线上、线下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线下要占到30%到40%。

葛岭录:为什么不尝试别的渠道,比如垂直电商。

林盛:也在研究,但没有做。我认为,第一冰淇淋有一个天然的不利因素,物流成本很高,毛利是不足以去分配的。

第二,钟薛高零添加,抗融性很差,我们必须把全程的冷链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确保到消费者手里是它是比较完美产品,如果体验不好,对我们来说是致命的。

葛岭录:2018年双十一的销售额超过了460万,成为天猫冰品类第一名,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吗?

林盛: 意料之外,对我们来说是额外的奖励。10月20号双十一预售开始到双十一当天,店铺粉丝增长了10万。

实话实说,这个双十一我们没有设目标,我更关注:第一,怎么利用双十一创造话题,让钟薛高的品牌有更大的影响;第二,大家都在打折,但是钟薛高不会打折,如何维持钟薛高的价值感;第三,如何利用双十一拉新。

葛岭录:从销售数据看,南北方有明显的差异吗?

林盛:线上南方购买的人群更多,这不是消费者导向,而是品牌导向。如果钟薛高总部在北京,我肯定会先把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市场做透,但是我们在上海,工厂也在华东地区,所以会先着力发展大本营。

葛岭录:钟薛高多久会推出新口味?

林盛:从2019年开始,我们分春季款和秋季款,每年两季推出应季的新品。

葛岭录:钟薛高只有6个口味,如果有顾客提意见,说要吃一种目前没有的口味,会采纳吗?

林盛:有100个人来告诉你,他想要一种口味,就会有100个人告诉你他想要另一种口味,那你就会为了迎合所有人推出所有口味。

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冰淇淋行业的一个弊端,产品和人群特别碎片化。本可以把几个产品做到极致,但现在一条生产线要生产这么多产品,利润也受到压缩。

不应该让产品越来越复杂,它应该是个越来越简单的过程。很多时候选择对消费者来说既是乐趣,也是门槛和障碍。

葛岭录:钟薛高的棒签材质用的是秸秆,这是噱头吗?

林盛:

其实不是。想要什么样的产品,那你就自己想办法做出来,明明可以环保,为什么不环保。

给自己找对手,哪怕是假想的对手是有好处的,否则很容易膨胀。

葛岭录:钟薛高的对手,你觉得都有谁?

林盛:比我们强的其实都是,还有很多潜在的对手。对钟薛高来说,发展的过程就是超越别人的过程。

葛岭录:你把市场上传统型的冰淇淋企业都视为对手。

林盛:没错,他们目前对电商、对新产品的重视度是不够的,转型会慢一点,但是一旦明白过来,能量是很可怕的。我也没有觉得钟薛高一定就只做冰淇淋,说不定哪天会做别的,我不想给自己设限。

葛岭录:你原来做咨询的时候和这些品牌有过很好的合作,但现在成为对手,怎么看待这种转变?

林盛:我觉得挺良性的,第一,人家肯定没把我们当对手,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坚守者,干了十几年、二十年。第二,给自己找对手,哪怕是假想的对手是有好处的,否则很容易膨胀。

葛岭录:最近思考最多的是什么?

林盛:跟两个高管讨论,抛了一个假设课题,钟薛高如果一定要往外跨是奶茶合适还是咖啡。

我很担心什么都想做,走偏了。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聚焦一两个品类,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到底选择短期内去占更多市场、更多资源,还是选择继续孤独前行,这是我最近思考的。

钟薛高林盛:并不只是,网红雪糕

钟薛高的快闪店

大家都收缩的时候你奋进,得到的效果是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也是最划算的。

葛岭录:很多人都说2019年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对钟薛高来说2019年意味着什么?

林盛:是生死存亡的一年。我们看到无数的公司在这一年里选择收缩。我原来做咨询,很清楚的知道,每当这种时候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

大家收缩的时候你奋进,得到的效果是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也是最划算的,我们准备大踏步往前。

葛岭录:你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林盛:本质来说很多时候理性和赌性是并存的。我们为什么管它叫直觉,是因为它跟你看到的东西是相反的,当我有这个直觉的时候,我就会更仔细做判断。

葛岭录:管理创业公司和之前管理咨询公司差别是什么?

林盛:原来你是要去讲究章法,但是现在你按照章法走,很多时候会误事。我一直强调,现阶段不用管姿势,只需要管目标。

葛岭录:不到一年,员工数量快速增长,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林盛:这个问题是我一直也在想,一个团队发展太快的时候,很难做到精细化。文化的传递或普及更多来自于点点滴滴,不是你开一两次会,喊一喊口号,就能够解决。

葛岭录:什么会让你感到喜悦?

林盛:主要在过程,爬山的时候特别想看山顶是什么样子,一路苦爬,真爬到山顶,反而觉得自己挺渺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