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考不需要極高的智商,高考拼的是努力,毅力和堅持,是真的嗎?

瑣顏


非常贊同。

以我親身經歷舉例吧。本人上海985畢業,出身上海農村,從小學習按部就班,不做課外延伸作業不補課,該玩就玩該睡就睡。初中保持在班級前十從未得過前三,期間得過某縣級化學競賽一等獎,中考前摸底考年級前十(總人數兩百),得以直升最近的重點高中的強化班。高中玩性升級,天天踢足球到天黑,成績穩定下降,到高二第一學期末排名年級三百名(總人數將近六百),家母被學校招去談話,此後痛定思痛,收斂玩性強攻高考。到高考前的摸底考試,獲得物理班的第二名(總人數四百),最終填報志願只填了心儀的985高分專業,並在03年非典年份高考中小幅發揮失常的情況下成功錄取第一志願第一專業。

回首當年的自我救贖,主要有三個方面:一,認清自我:我的底子還不錯,但不屬於拔尖,沒有偏科,數學好經常年級第一,歷史地理生物也得過年級第一,英語中上,語文中下等,物理化學中上,可以建立一超多強的學科成績特色,以點帶面進入正循環的提升軌道,由數學帶來自信心擴散到英語物理,補缺斷板語文,這樣下來,總分不會差。二,深入學習,高二暑假,我啃掉一本英語兩千頁的英語語法寶典,高三寒假,我做掉一本江蘇物理題海,兩科都有突飛猛進的提升效果,一直受用到大學一年級。三,保持競爭意識,結交優秀的同學很關鍵,互相監督影響,保持良性競爭,我在高中的三個好朋友最終都考取了心儀的985高分專業,這是不多見的小群體,但又是那麼水到渠成的自然。

回到題主的問題,高考真的不需要高智商,只需一般的在線智商,貴在努力在刀刃上,要認清自我,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保持競爭力為目標而戰,一直努力直到取得勝利。

另外附贈進入社會的感悟,這跟學習是完全不同。我憑著母校光環多次在企業招聘中殺出重圍,但一直工作成績平平,無法帶給我理想中的回報,再回首高考歲月,發現丟失的正是當年的感悟,沒有認清自我並且深入思考,蹉跎歲月泯然眾人。高考不是終點而只是拉開人生高潮之前的序幕,永遠不要停止思考和追求,每個人都是無限潛力的。正如我,人到中年,毅然離開舒適區,為了自由而戰,必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燦爛...


大雄nobita


作為一個經常在課堂上反應不過來、跟不上老師節奏的人,很明顯,我並不聰明,智商不高,但我高考達到了985/211層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證明?

高中課堂上,限於自己智商,哈哈哈……不怕被嘲笑,實話實說,很多知識,尤其數學和地理,我在課堂上沒法完全消化;老師提問題,我絕對不屬於最先回答出來的那一類,甚至別人都答出來了我可能還沒答出來;還有,眾多學科中,我只有生物還算拔尖,幾乎滿分的那種,但後來我選的文科,沒有一點優勢啊——我不定期會彷徨、沮喪、感覺很挫敗,難免的。

但每當我察覺到自己的狀態不利於目標的實現時,我果斷告訴自己、暗示自己,不能任由負面情緒滋長,更不許被它們左右。

為此,我每天都寫日記,從小學就開始寫,高中更是雷打不動,每天都寫,有時候一天寫幾篇。在日記裡,我分析自己,鼓勵自己,鞭策自己,警醒自己;在日記裡,我也回顧一天所學,檢查知識點是否理解是否牢記,記錄學習感悟和心得;在日記裡,我還描繪自己對未來的憧憬,不斷明晰自己的目標。

我不斷地與各種負面情緒抗爭,雖然總能取得階段性勝利,但與自己的鬥爭,從來沒有一勞永逸,因此,這個過程會經常反覆,需要對自己有極大的耐心,還有不可或缺的信心。

我在自己的一些日記本的開頭頁,都會寫上“三心二意”四個字,意思時:只有耐心、信心、細心,才能如意、得意(並非驕傲)。

所以,高中三年學習歷程中:

我在態度上是無可挑剔的,非常自覺,非常主動,比如老師要求的、建議的,我都會放在心上並在實踐中去嘗試、檢驗,至於作業什麼的,我很清楚作業的目的和重要性,因此我從來不敷衍自己;

我在執行上是非常到位的,制定合理的計劃之後,必然會一絲不苟去執行,比如中午必須做一篇完形填空並且核對答案、分析對因錯因、歸納整理,然後一點半到兩點半必須在寢室午睡;

我對自己的要求也很嚴格,該吃的吃,比如正餐,不該吃的絕不吃或者很少吃,比如零食;下課要麼休息上廁所,要麼回顧或者預習;

包括寒暑假,我都會早起趁干擾因素少的時候,把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其他時間不學也罷,能學就賺了,日記也要寫的……不一而足。

整個高中三年,我習得的最大感悟是:學習,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學習認識自己、掌控自己——認識自己越深,與自己相處越和諧,學習這件事情的難度也相應會越低。

簡言之,除了個別智商真的高或者低以外,剩下的都差不多,而決定這個群體高考成績高低的,主要是以下因素:

能控制衝動、延遲滿足;能在順境和逆境中自我激勵、百折不撓;能在任何處境中自我調節排除各種干擾使自己專心致志;能目標明確並充滿希望;最後,你能相信自己並全力以赴。


詩詩哇咔咔


我教高中幾十年,送過上十屆畢業班,我最有發言權。在中學,特別是高中階段,學生的智商大致差不多,IQ大多都在110左右,智商超常的不過3%左右,智力低下的也不過1-2%,在智商大致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拼的就是誰努力;誰的毅力好,能夠堅持到底;誰能夠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

我們常說,笨鳥先飛早到林,梅花香自苦寒來,說的就是不拍笨,只要努力,一樣能夠達到目的;任何成功都必須經過艱苦的努力。高中階段,在智商和基礎都差不多的情況,拼汗水,拼努力,這都是一般學校採用的基本套路。從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十二點,絕大多數的高中生不都是埋在書中,沉浸在題海之中。今天社會上都驚詫衡水中學的管理,驚詫衡水中學的學生每天學習時間之長,其實,全國所有高中,面臨高考,哪個學生不都一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北天門中學的“日光加燈光,汗水加淚水,青菜加蘿蔔”的口號,與今天衡水中學有什麼兩樣?同等智力的情況下,哪個學生不拼努力,不拼毅力?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女生,連續參加六屆復讀班,每屆高考都差幾分,多則十幾分,但堅持下來,最後考上了天津大學。

在拼努力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能忽視智商的作用。智商好的學生,他們接受能力強,學習新知快,能力形成的速度要快於一般學生。他們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也高於一般學生。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別人要兩小時完成,他可能半小時就完成。一般學生高二結束新課,通過高三基礎複習、專項複習和綜合複習,才能形成能力,參加高考才能考上重點、甚至211、985大學,但智力超常的學生,學完新課,很快就能形成能力,他們可以不需要基礎複習和專項複習階段,直接進入綜合複習。智力超常的學生,平時學習非常輕鬆,沒有像一般同學那樣學得艱苦,但學習效果卻比一般同學好得多。

在智商大致相同,努力程度也相同的情況下,一個的學生學習成績也不一樣,這就是另外的一個重要因素——基礎的高低。初中學生進入高中,中考成績有高有低;同是重點班,中考的成績也常常有幾十分的差距。基礎的差距,造成學生在接受新知,理解知識上形成差距,自然在學習能力的形成上有快有慢,考試也自然會出現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通過努力是可以彌補的,但大家都在努力,別人不是停下腳步等你追趕。所以,考試也會出現差距。

最後一個情況,就是對於學習方法的重視。成績越好的學生,平時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不斷總結經驗,改進自己學習方法的過程。從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到形成能力,從一個個知識點,在大腦中不斷串聯成完整的知識鏈,形成能力結構,形成遷移能力,這些都是每個學生自己在大腦中形成構建的,並不是老師強加的。不斷接受新知形成知識鏈;不斷總結錯題,複習錯誤,突破能力層次,每個學生是不完全相同的。這僅憑努力是不夠的,還得自己總結,歸類,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解題技巧和解題套路。

智商是天生的,努力和毅力是後天產生,是每個人通過努力都能達到的。所以,在智商相近的情況下,拼努力,掌握方法,咬牙堅持到底,一樣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考到自己心儀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