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網上“為李鴻章申冤”的現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颳起了一陣洗白李鴻章的歪風,一群人在網絡上哭天喊地的為這位“晚清名臣”伸冤,爭著搶著要給他磕頭,似乎這樣能顯示出自己極高的歷史素養。但如果說現在連李鴻章都還能洗白,是不是連秦檜都能夠重新站起來了呢?

如何看待網上“為李鴻章申冤”的現象?

李鴻章何許人也?他是晚清頑固派的代表人物,是晚清著名大貪官,他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又殘酷的鎮壓改革浪潮。他組建北洋水師,結果甲午海戰打了5個小時就結束了。這些都還只是我們李鴻章大人的一些“小事蹟”,真要說起來,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網絡上有人洗白李鴻章,無非就是“一顆子彈省了一個億白銀”、“唱《茉莉花》”、“扶大廈之將傾”什麼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一一來看看他們說的對不對。

晚清名臣還是晚清貪官?

李鴻章是名臣還是貪官?還是個有名的貪官?這個問題,只要看看李大人的家產就清楚了:根據統計,李鴻章在世時的家產一共有4000萬兩白銀,折算成 人民幣,一共是600億元。這樣雄厚的家產,你說他是名臣?嗯,貪汙確實很有名。

如何看待網上“為李鴻章申冤”的現象?

可能會有人反駁:李鴻章那麼大一個官,有點錢很正常吧?不過在這裡我想說,這可不是“有點錢”,這完全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了。有句話叫“宰相合肥天下瘦”,我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聽過,這話就是專門為李鴻章創造的。

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口號興辦實業,結果李鴻章卻中飽私囊,將興辦實業所獲得的鉅額財產收歸己有。名曰“替朝廷辦事”,實則“給自己方便”,李大人真是個高人。朝廷要興辦北洋艦隊,李鴻章是全權負責這件事的,結果他再次利用這個機會來搜刮大量資產,甲午海戰期間的劣質裝備,也與李鴻章有著莫大的干係。

如何看待網上“為李鴻章申冤”的現象?

不止如此,其在蘇州屠殺百姓,其在中法戰爭中雖然獲勝照舊力主賠款,如此行為,當真配得上“出名”二字!

李鴻章也會唱《茉莉花》?

這件事在網絡上被炒的沸沸揚揚,說什麼李鴻章代表中國出席活動,在場的所有國家都放了自己的國歌,結果清朝沒有國歌,於是李鴻章就緩緩上臺唱了一首《茉莉花》。

故事聽著確實很感人,那麼事實的真相又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時間對不上。1896年,清朝並沒有派人參加在雅典舉辦的奧運會,1896年4月,李鴻章正在聖彼得堡和沙皇會談呢!

第二,唱的歌也對不上。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茉莉花》,那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在原曲基礎上改編出來的民歌,李鴻章他上哪去唱《茉莉花》?再者,即便有人說李鴻章唱的是原版的《茉莉花》,即《掛枝兒》,但實際上這首歌是關於一個採花大盜的故事,除非李鴻章老糊塗了,不然都不可能在公共場合唱這種有關採花大盜的小曲兒。

如何看待網上“為李鴻章申冤”的現象?

一顆子彈換一億兩白銀?

這事兒那傳的可就更玄乎了,說是甲午海戰之後,咱李大人去日本談判,結果路途上遭遇不幸,“砰”的一下被人在臉上來了一槍。結果就是因為這一槍,清朝免去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這故事聽著可比上一個還感人!不過它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甲午戰爭的所有賠款,都是清朝跟日本在談判桌上說好了的,並不存在說什麼“原本要賠多少多少錢,結果因為一顆子彈少賠了多少多少錢。”。而且一顆子彈換一億兩白銀,這要真是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李大人的臉太金貴了?

說到底,一大堆人在網絡上哭著喊著給李鴻章洗白,就是一場缺乏歷史常識的鬧劇。有人說“年少不知李鴻章,年老方知李中堂。”實際上不讀書,你哪個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