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方案,是對“3+3”方案的一個修正,這個方案最大的特點就是保護了物理和歷史,物理成為理科必選科目;歷史成為文科必選科目,兩科不能同時選擇,以原始分計入總分,不再賦分!
在這一模式下,選擇化學專業,必須要選擇物理,而選擇物理的專業,則沒有必要選擇化學,這一方案實施後,化學老師群裡“炸鍋了”。
一位化學老師說:這個方案據說是挖出物理,順便把化學埋了,化學涼涼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選擇物理,不一定選擇化學
在文理分科的時候,物化生是被“綁”在一起的,不管你學得好不好,就給你提供這個“套餐”,你必須去學,學得好不好,看你的“造化”,而新高考,則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科,可以選擇自己優勢的學科自由搭配,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但是,這個設計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高考對於學生太重要了,在分數面前,興趣和愛好不值得一提,考一個高分,上一個好大學,選一個好專業,這比什麼都重要。
於是,功利性的選科佔了主流!由於物理和化學,是選考科目中公認的最難的學科,所以除了學霸之外,一般人都不會“物化同選”,在物理成為理科必選的科目的情況下,放棄化學成了很多中等生的被迫選擇,甚至很多學霸為了追求高分,也選擇放棄化學。
二、選擇歷史,基本上不會選擇化學
如果選擇了歷史,那麼意味著學生要選擇文史類專業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基本上不會選擇化學,除非化學成績非常好,或者自己很喜歡化學,通過選擇化學可以賦分更高,而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
如果學生有“中庸”思想,想避開物理選擇理工科專業,在“3+3”模式下還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3+1+2”模式下,這種思想很危險,因為當你報考志願時,你會發現,沒有物理,即便選擇了化學和生物,你也不能報考理工科專業!
三、選擇化學,性價比太低!
在“3+1+2”模式下,化學涼涼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歸根到底就是化學的“性價比”太低,選擇物理,可以報考當今一些熱門專業,必然計算機、人工智能等,而選擇化學,可以報考的專業,往往是“生化環材”這些專業,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是就業非常困難,被稱為“四大天坑”專業。除此之外,就是醫學,如果選擇醫學,最好選擇物理和化學的組合,但是現在的情況下,醫學專業也並非熱門專業。
“物理難,化學散”,對於有些學生而言,化學的難道並不比物理低,選擇物理已經很吃力的情況下,放棄化學是理智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而在“賦分制度”下,如果選擇化學的人數少,就會讓一些中等生變成“炮灰”,在賦分中得分更低,於是中等生不敢選擇化學,最後出現“尖子生互掐”現象,在8個實行“3+1+2”模式的省中,江蘇“棄化學”現象最為明顯,所以江蘇緊急啟動“拖底”方案進行彌補,也充分暴露出這個問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