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我是南拳,家庭幸福军师,幸福篮球创始人。我的宗旨是:让每一人一家,快乐幸福。我的使命是:实现孩子自由、轻松、快乐的状态。我的愿景是:让更多的人内心美好,感受力爆表。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4日下午,在朋友圈刷到下面两个连续的内容。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无独有偶,两个朋友都认为网络暴力是罪魁祸首,都把恨炸裂般射向口出恶言、字字毒辣的网民。

自从当了爹,我特别害怕死,不愿多谈及死亡。

每天陪伴在自己的女儿身边,感受她们的活泼、快乐,生命多么美好啊!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父母眼中的孩子,仅仅如此不够吗

我不想死,我不敢死,我舍不得死。

每当在推送中看到关于“死”的标题,心都会搐动。来自朋友圈的“死”冲击更大,让人情绪难安。

雪莉为什么选择了死?那之后的二十多个小时,关于雪莉自杀的文章在网络漫天飘游。惋惜英华早逝之情,痛恨网络暴力之情,各种情绪交杂。

这时候全网表达了对雪莉的爱,这时候键盘侠也不再作恶,这时候大家都想逝者安息。

死者为大!

我想问:为什么不是生者为大?

只见别人外在美

昨天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雪莉这个名字,当标题闪过“韩雪莉确认身亡…...”字样时,我还以她叫韩雪莉。

我不了解她,我试着去了解她。

度娘的结果中,我看到了一篇醒目的文章标题《25岁雪莉之死:被质疑的与被损害的一生》,我看完了它的内容。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文章写得很好,有追悼雪莉之意。作者用笔尖(键盘)带我们回顾事件始末,为读者回放了雪莉从高光,到被围观、被嘲讽、被质疑的艺人生涯。

文中不乏赞美之词,雪莉很白很美,雪莉从小是美人胚子,雪莉可甜可欲。让我最深刻的文字,估计是让很多人惊叹羡慕的一句。

“因为太美,11岁就能进入SM当练习生。”

我不知道SM是一家怎样的娱乐公司,但那我不相信一家商业利益为先的公司,它以及它的掌权者能有纯真自然的爱。

正是这句正儿八经的、极富溢美之词的好话,让我们看到了雪莉人生第三个牢笼的模糊轮廓。是的,就是这个时候,她身边的人确定了在雪莉身上建造号称“3”的大牢笼项目。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人们只看到了她的美

谁建了牢笼?

肯定是最亲近、最值得她信任的人。

人们要么只看到了她的死,还有就是她的美。

活着的时候,有多少人在意她是否快乐?

心智未开,牢笼已在

对比之下,我比雪莉年长7岁。雪莉11岁成为练习生,为艺人之路拼搏奋进时,18岁的我正读高二。

我不知道赚钱,我不知道成名,我不知道泡妞。我上课,我打篮球,我听南拳妈妈的歌。

那会收到女孩子送的小零食会红着脸说谢谢,然后暗自窃喜。

那会打进一个漂亮的进球会不可一世的大吼大叫,然后晚自习还在回味。

听说韩国练习生很苦,11岁的雪莉过得怎么样?有人关心过她快乐吗?

她快乐吗?

她最亲近、最信任的人肯定不关心,也不知道。

因为所有人都只说她天生丽质,美丽又可爱。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美应该在规则之上,我觉得真的很美

从2014年,也就是出道仅仅5年之后,雪莉的人生进入重大转折点。

从事业上看,从高光时期,顶级资源扶持阶段,进入资源一般,发展放缓时期。

从感受上品,从不知道快不快乐时期,进入很不快乐时期,并长期处于抑郁状态。

看似短暂的三个5年,却浓缩了雪莉的后半生。

11-15岁,经过努力,在竞争中胜出,成功出道。

15-20岁,资源集中追捧,娱乐圈内,大红大紫。

20-25岁,网络嘲讽质疑,抑郁成疾,香消玉损。

最后这5年,雪莉经历了恋情被嘲讽,不穿内衣被质疑,直播走光被谩骂等网络暴力事件带来的巨大压力。

她肯定很不快乐。

不快乐的雪莉并没有逃避,明知道自己是靶子,却依然把自己活成了更大的靶子,将自己完全暴露在网民的枪口之上。

被网民用文字弹、键盘机关枪扫射的滋味让人享受吗?让人快乐吗?显然不可能。

生命中没有任何一项基因可以被改造成享受谩骂、嘲讽和质疑,人在这些攻击之下肯定是不快乐的。

内衣可以不穿,恋人可以更换,笑容可以假装,唯独感受不能控制。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网络再多暴力,还是暴露在网络中

为什么雪莉不逃?

雪莉箱想要逃,但她的方式是硬抗,是正面和网络暴力交锋。

可怜的雪莉,她的坚强值得敬佩,但她不知道,比坚强更珍贵的是生命。

可怜的雪莉,她的坚持值得敬佩,但她不知道,比坚持更重要的是快乐。

可怜的雪莉,她的勇敢值得敬佩,但她不知道,11岁那年或者更早,身边的人就为她建了牢笼。

才11岁啊,思维就被困住了,她还能怎么逃。

无论她怎么变换方式,她始终还是活在了牢笼里。

无论她怎么改变观念,她还是暴露在猎人的枪口之下,无处安身。

雪莉别无选择了吗?是的,她觉得她别无选择了,所以她选择了死亡。

所有心智正常的人类都知道,死亡可以躲开一切攻击,死亡可以躲开一切烦恼,死亡可以躲开一切不快。

是网络暴力杀死了雪莉吗?

一切自杀行为都无关外在世界对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来自于内心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我想死,我除了死别无他法。”

可她是有别的选择的,我可以告诉她,可是我不是告诉她的人选。

最佳人选是她的父母。

11岁那年,如果父母可以对雪莉说:“只做让你快乐的事情,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拒绝。”她的这15年肯定充满了快乐,即便可能不那么成功。

一切都太迟了,雪莉已经去了天堂,我们只能通过她的作品缅怀她。

但一切又不迟,我不能瞎说话,害别自己家的雪莉只活在25岁。

写给25岁的雪莉:恨!死才冲破了家长造的牢笼

雪莉要的只是快乐

不用恶言困孩子

终其一生,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以孩子的快乐为核心。

我们可以没什么资源帮孩子,但我们可以选择不用语言来害孩子,不用思想困住孩子。

告诉孩子这句话:“找到自己的快乐,用快乐驱动自己做想做的事。”

也千万不要告诉孩子那句话:“没办法,你必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