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早早引入文創和茶飲如今只想做個“拘謹”的書店

曾早早引入文創和茶飲如今只想做個“拘謹”的書店

4月22日,鄭州三聯書店暨嵩山書局報國大廈店試運營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楊桂芳文/圖

再過兩天,4月25日,鄭州三聯書店將迎來30週歲生日。

今年66歲的薛正強說,30年前,那是國內開設時間最早的民營書店。

薛正強的鄭州三聯書店,最多的時候有150家,而今,算上即將開業的書店,剩下了2家獨立店和幾家超市櫃檯。

河南商報記者獨家對話這家老牌書店的創始人,傾聽薛正強講述書店30年的故事。

多時20餘家獨立店面,是引入文創和茶飲的“先驅”

“你應當稱我為商人,或者書商。”35歲創立鄭州三聯書店,而今已經66歲的薛正強堅持不肯稱自己是個文化人,甚至對記者說,“你不要把開書店看成一個多麼偉大的或者有情懷的事情,其實它就是一門生意,一個營生。”

上世紀80年代,愛看國內外名家名著的薛正強通過《文匯報》創始人之一的徐鑄成先生,見到了時任三聯書店出版社總經理的沈昌文先生。

最終,三聯書店出版社批准在鄭州設立一個分支機構,當時屬於集體所有制,但由薛正強個人投資,負責書店在鄭州的發展。

1990年4月25日,位於農業路與文化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三聯書店開業了,書店在一處平房之中,面積60平方米,引入了三聯、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經典文化學術讀物3000餘種。

書店設在此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文化路上高校眾多。“當時大家都說文化路上沒文化。”薛正強說,三聯書店開設後,被學者評價為“文化路上有了文化”。

在2012年前後,進入鄭州20餘年時間,三聯書店的“輝煌”達到了頂峰,擁有獨立店面20餘家,連鎖超市店在全國鋪設到120家,跨1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尤其是現在在商場中盛行的書店形式,三聯書店早已進行探索。百貨大樓店、人民路丹尼斯店等,三聯書店迅速攻入了各大商場。

尤其是在開設二七店的時候,薛正強和團隊還嘗試過引入咖啡、文創和茶飲。“沒人喝。”薛正強說,“我們做的事是從先驅到先烈,你看我們現在的書店比較拘謹,只有書,不做其他的。”

在這之間,農業路首店三易其址,直到2018年,因為無法承擔高昂租金,薛正強決定撤店。自此,那個陪伴了一代鄭州人和在鄭大學生群體記憶的地標性書店落下帷幕。

連鎖超市店的營收維持獨立店

“書是最不好銷售,或者說最不好經營的商品。”薛正強說,是商品就要往人流多的地方才能賣出去,這也是為何要開商場店的原因。但賣一天書能賣多少錢?

最終,在商場追逐坪效的過程中,三聯書店的位置在人民路丹尼斯一年“上”一個臺階,從2樓搬到3樓,再搬到4樓、5樓、6樓,直到撤了出去……

讓薛正強感到還可以支撐下去的是超市店。所謂超市店,就是在超市兒童文化區域裡陳列的書籍,以學術讀物和兒童閱讀類書籍為主。120家連鎖超市店承擔維持獨立店的主要營收。

“也許多年以後,來這裡可以找到那些市場上早已找不到的書籍。”薛正強和來購書的書友們聊天時說,說不定再過幾年,這裡就變成一個“舊書店”了。

說這話的時候,薛正強提高了聲調。這,或許也是他的驕傲所在。

不再加入文創等內容,也不再進商場

4月22日,是鄭州三聯書店總店試營業的日子,其在經開區的報國大廈內,採用聯合經營的模式。這種辦法的好處是減輕了書店的房租壓力。

薛正強並非不願意拓店,曾經有人找他談過加盟的問題,他要求對方不能售賣“雜七雜八”的書籍,壞了三聯書店30年留下來的名聲,對方對加盟就不了了之了。

前幾日,薛正強見到了城市之光書店的創始人張小開,和他聊起賣熟食支撐店面的問題,薛正強說,支持這樣跨界經營,只要能幫助書店活下去的辦法都是好辦法。

三聯書店會不會加入咖啡、文創等內容,再進商場?“不去了。”薛正強說。

老牌書店何以逢春?“薛正強們”也不知道。他只是向記者描述:“我這個書店很拘謹。”

他所說的拘謹,是指除了書籍陳列,再無其他。而且,也沒有多餘的地方引入其他業態,甚至幾把凳子,一處沙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