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錨定效應

什麼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說的是:你在對一個未知事物做判斷的時候,你的頭腦常常會找一個已知事物作為參照,以這個參照為基礎,再對未知事物做出評估。

股市投資者在判斷股票價格的時候,就常常會陷入錨定效應。

他們心中的參照物是什麼呢?

顯然,就是這隻股票以前的價格和走勢。然而問題是,一隻股票以前一路高漲,以後就一定會繼續保持上漲的勢頭嗎?

比如:這隻股票之前價格很高,現在跌了10%,於是你以之前價格做參照,認為這隻股票非常划算,於是重倉買入。

這就是依據錨定效應所作出的判斷。

就像這段時間,我看到有人在說某隻著名美股已經跌了很多,比它之前的最高點低一半還多,所以重倉買入,並寫文章啟發眾人。

然而,這個決策真的對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留給各位讀者去判斷吧。

而我,就來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美國著名的投資機構美盛集團曾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基金經理,名叫比爾·米勒。他旗下管理的基金從1991年起,連續15年戰勝了標普500指數。這可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投資業績。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了,大批銀行、金融機構在其中遭受重創,很短時間內它們就跌去了50%的股價。

比爾·米勒認為這正是買入的最佳時機,那些下跌只是一時的,是市場過度恐慌所帶來的過度下跌。

於是,他邊跌邊買、大跌大買,買入的全是金融機構的股票,比如貝爾斯登、美林證券、房地美、花旗銀行……

當這些股票跌到50%的時候,他依然還在大舉買入,他想50%的跌幅應該差不多了。

誰知,這些股票除了在中間停了一下又漲了點外,後來一路向下,再沒停過。最後,花旗銀行的股價從五十幾美元跌到了1美元,也就是跌去了98%。

結果,比爾米勒輸得一塌糊塗。

當他以花旗銀行這隻股票的以往股價做參考時,跌了一半自然很是便宜。

這就是錨定效應。

但是,股票曾經的價格就是這隻股票走向的唯一決定因素嗎?

顯然不是。

所以,如果你僅參考股票曾經的價格作為錨點,而不考慮其他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結果可想而知。尤其,對於不是巴菲特的投資者而言,你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現金可以在一隻股票跌去99%後依然繼續買入。就算你還有錢繼續買入,但是你能這樣支撐到經濟危機結束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