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別讓夢想只是夢只是想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朋友們聚餐、聊天,朋友的小女兒蕾蕾懊惱地說:“我的體型有些胖,不好看,上臺表演跳舞的時候,總覺得觀眾在嘲笑我胖,所以我不想繼續學習跳舞了,不想做舞蹈家了……”

小女孩的話讓我想起了,我們曾經擁有的夢想。那時候,我們還是少年,有著各種各樣的夢想,有的夢想成為律師,有的夢想成為排球運動員,有的夢想成為作家……

然而曾經夢想做律師的人卻做了人力資源管理,連律師證都懶得去考;夢想成為排球運動員的人卻做了全職太太,這些年練的最多的不是排球,而是廚藝;夢想成為作家的人,寫的最多的不過是毫無新意的工作總結、看的最多的不是書而是泡沫連續劇……

我們曾經擁有的夢想,在柴米油鹽中化作了泡影。或許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努力過,就輕易輸給了懶惰與懈怠,可是,那些輕易放棄的“夢想”是夢想嗎?

1輕易放棄的“夢想”,是空想是幻想


2020,別讓夢想只是夢只是想


你攀登過珠穆朗瑪峰嗎?或許沒有,其實我也沒有攀登過,因為我們的心中都沒有那座山。

有記者問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喬治.馬洛裡的回答簡短有力“因為山就在那裡!”。

是啊,山就在哪裡,就在心裡,那是夢寐以求的目標,是紮根心中的夢想。

林語堂說:“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而那些被輕易放棄的“夢想”,不是潛伏在你心境中、夢寐以求的目標,不是你心中的熱愛,它不過是少年一時興起,做的白日夢而已,不過是一場空想、一場幻想。

朋友的女兒,僅僅因為害怕觀眾嘲笑自己微胖的體型,就想放棄舞蹈,這隻能說明,小女孩對舞蹈還不夠熱愛,也許舞蹈並非是她的夢想。

真正的夢想是發自心靈深處的脈動,意味著付出、意味著創造、意味著堅持…

殘疾舞蹈家馬麗和翟孝偉,一個缺右臂,一個少左腿。在2009年春晚舞臺上,馬麗、翟孝偉演繹的舞蹈《牽手》,動作行雲流水,情感充沛,演出精彩,感人肺腑。

自小學習舞蹈的馬麗,19歲那年遭遇車禍,失去右臂,男友棄她而去。生活的打擊並沒有使馬麗放棄舞蹈的夢想。2005年初,她遇見了翟孝偉,這個大男孩的左腿也是在車禍中失去的,那時候他才4歲。翟孝偉並沒有舞蹈基礎,為了排練節目,他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磨合,而身體的殘缺,更加大了排練的難度,但是馬麗一直堅持著,也鼓勵著翟孝偉。最終,他們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舞蹈對於馬麗來說,是心中神聖的雪山、是撩撥心絃的舞姿、是紮根心中的夢想。所以,身體的殘缺並沒有成為她放棄舞蹈夢想的理由。

2.放棄夢想的藉口或許是把你和自卑連接起來的符號

2020,別讓夢想只是夢只是想

朋友的女兒蕾蕾藉口自己長得胖,害怕嘲笑,想放棄舞蹈,可是在美國,就有一位不怕嘲笑,堅持跳舞的胖女孩Lizzy。她是Dancing For You(美國一個關注殘疾人舞者的組織)的形象大師,今年17歲的她已經堅持練習芭蕾舞12年了。對於Lizzy來說,胖從來不是問題,瘦女孩能做到的,她一樣能做到。

為什麼胖對於自信滿滿的Lizzy來說不是問題,卻成為了朋友的女兒蕾蕾放棄舞蹈的藉口呢?

心理專家李子勳認為,青少年對相貌或體態的挑剔,一般來說是一種心理成長的自然過程,這時候的他們害怕別人審視自己。李子勳講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一頭大象,從小被人用一條細細的鐵鏈拴住腳。它那時體單力薄,所有的掙扎與反抗都無濟於事。慢慢地它習慣了這條鐵鏈的束縛。隨著逐漸長大,這條細細的鐵鏈不能再對大象有任何限制,但大象內心的約束已經根深蒂固。大象不再去挑戰這種約束,而把它視為自然。

女孩蕾蕾微胖的體型象徵著大象腳下那條細細的約束,是心理發展在體態、相貌問題上的一種殘留情結,是一個把她和自卑連接起來的符號。與其把微胖的體型看成是自卑的緣由,不如看作是自卑的結果。

所以胖對於自信滿滿的Lizzy來說不是問題,卻成為了女孩蕾蕾放棄舞蹈的藉口。

其實自卑之心,人人都曾有過,就連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都曾經自卑過,1991年,董卿考入浙江藝術學院後,感覺自己沒有同學們漂亮、形體表演也不如同學們優美、熟練。於是,她很快就感覺到了自卑,然而董卿沒有因為自卑而放棄學業,董卿決定不在顏值和才藝上與同學爭高下,她要在文化課上與同學們一比高低。經過刻苦努力,董卿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

適當的自卑能提高我們的上進心,增加奮鬥的動力,而過度的自卑會打擊我們的積極性。

如果一個人因為過度自卑放棄了努力、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那是很脆弱、很可憐、很可悲的。

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有一首名叫《夢想》的小詩:緊緊地抓住夢想,因為一旦夢想幻滅,人生將是斷翅的鳥兒,再也不能飛翔;緊緊地抓住夢想,因為一旦夢想消失,人生猶如一片荒原,終年雪地冰天。

放棄了夢想,人生猶如荒原,而抓住了夢想,人生將從此不同。所以,有時候空想與夢想的距離也是失敗與成功的距離。

3.夢想與現實之間隔著一座橋


2020,別讓夢想只是夢只是想

有人說,現實與夢想之間隔著一座橋,不太長,你一眼就能看見橋那邊的迷人風景;也不太短。你必須走穩腳下的每一步,經受風雨的考驗,心無旁騖、努力向前,才能到達彼岸。

在現實生活中,這座橋需要我們戰勝各種困難去搭建,而這些困難也許是身體的病痛,也許是物質上的匱乏。

有一位小男孩兒,他夢想成為音樂家,然而家裡十分貧窮。買不起鋼琴,更承受不起高昂的學習費用。但是他的夢想並沒有被貧窮扼殺在搖籃裡,男孩兒用紙板製作了一個模擬的黑白色鋼琴鍵盤,每天都在紙板做的黑白鍵盤上,練習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紙鍵盤當然彈不出任何樂音,然而震撼心靈的音樂迴盪在小男孩的心裡、迴盪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慢慢的,小男孩開始自己作曲掙錢,並用自己賣曲子掙來的錢買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架鋼琴,那是一架破舊不堪的二手鋼琴。

最終小男孩自學成才,為《獅子王》(The Lion King)、《盜夢空間》(Inception)、《雨人》(Rain Man)等佳片配曲,成為一名電影配樂大師,他就是漢斯﹒齊默爾。

貧窮沒有阻礙漢斯﹒齊默爾的音樂夢想,他用一張紙做的琴鍵,越過了現實與夢想的鴻溝;身體的殘缺也沒有阻礙馬麗的舞蹈夢想,她用堅韌與頑強,通過了現實與夢想之間的索橋;身體的肥胖也沒有阻礙胖女孩Lizzy的芭蕾夢想,她用樂觀與堅持,縮短了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真正擁有夢想的人,他們不會藉口貧窮或者殘疾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真正擁有夢想的人,他們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

所以,芭蕾舞大師巴倫仙在選拔芭蕾舞演員時,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我不要想跳芭蕾舞的人,我要不得不跳芭蕾舞的人。

巴倫仙需要的是真正擁有舞蹈夢想的人,她需要的是把舞蹈融入了生命的舞者。

如果夢想是我們的空氣,是我們的陽光,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還會找各種各樣的藉口,放棄自己的夢想嗎?

人生不是成王敗寇的戰場,而是屬於奮鬥者的舞臺,命運從不虧欠那些願意為夢想付出的人,在奮鬥的道路上,我們實現了個人的成長,而個人的成功不過是命運饋贈給我們的禮物。

朋友們,別讓夢想只是夢只是想。

年歲有加,並非垂老;夢想丟棄,方墮暮年!趁著時光尚好,在新的一年裡,去熱愛、去奮鬥、去實現我們的夢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