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委託人他叫李榮獻,板萬村中心小學的校長,在這個學校二十六年,從師範畢業就一直分配到這個學校。
自從26年前師範畢業回到家鄉,他陪著一群又一群的孩子長大,然後就一直沒有離開過這片大山。
1990年李榮獻剛剛師範畢業,那時候有兩百多個學生,只有三個公辦老師,每年還要請3到4個代課老師,所以就回來了。板萬村中心小學規模不大,一共六個年級,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
板萬小學只有一棟磚木結構的教學樓,1982年開始修建的,以前還是靠村裡全部村民,每戶要安排多少塊木板,多少塊檁條還有磚,磚石村民自己燒的火磚。這座當年靠著村民集體力量修建起來的小學,如今全是歲月的痕跡,雖然條件簡陋,但是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
板萬小學生李定忠一家,一直保留著非常傳統的生活方式,他的家是布依族最為典型的吊腳樓,沒有基礎的衛生設施,做飯取暖都是使用最傳統的火塘,柴火燒飯要一個小時,要是柴火不幹的話要兩個小時左右。
生活雖然簡單到近乎原始,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還是那麼的其樂融融。只是在李校長眼裡村裡的青壯年都全部出山打 工去了,上村裡的一切都和當年不一樣了。一般年前出去,臘月才會回來,收穀子的時候回來,插秧的時候也會回來,或者到7月半的過節的時候回來,回來看小孩。所以健康和教育都照顧不到。
但是學生中還有些比較特殊的孩子。二年級學生何舒婷家,她的爸爸媽媽已經離異了,所以李校長每隔兩個禮拜都會看一下這個孩子。這個學生成績也比較好是班上的第一名。媽媽走了4,5年了,從小是奶奶帶大的。沒有人知道這個懂事乖巧的孩子每天最盼望的是什麼。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有不少的村民開始離開這片,祖先們留下來的古老山村
許多舊屋都被拋棄荒廢,存在的這片布依家園難道真要這樣荒蕪下去嗎。
板萬村的位置在貴州和雲南,廣西三省交界處,重重疊疊的大山深處,由於地形條件複雜,地質災害平凡,這條通往山村的路也是崎嶇不堪,整個村莊有108戶的居民,新舊的民居都有,板萬村中心小學位於村口的位置,是一幢3層的磚混建築。
作為一座小學,這裡的教室設施都非常的老舊,食堂衛生間也非常的簡陋。學校的條有點差
居住在吊腳樓裡許多布依族的居民,很多都保留著自己釀酒的習慣,專門釀製布依族特有的酒
李欣航家是村裡最典型的,保存的最為完好的吊腳樓,底層架空,1層是全家的堂屋臥室兼廚房。
兩邊的房屋採光比較差,漏風也比較嚴重。
吊腳樓的二層一般都是晾曬收藏糧食的空間。
經過艱難的施工,克服了 重重的困難,板萬這座曾經走向荒蕪的村寨,慢慢綻放出它的魅力。
因為施工還沒有全部完成,所以板萬夢想家不能以最美的一面帶給大家,那麼孩子們會喜歡這個還未改造好的學校嗎。
在學校的二樓新增加出來的圖書館,有很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用彩色積木造型的櫃子,拼成的書架放了很多的兒童讀物。
留守兒童之家為孩子和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造了一條溝通的橋樑。
寬敞明亮的教室,自動化的投影設施,為孩子們打造出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學習環境。
在1樓新增的學生餐廳,乾淨漂亮,寬敞明亮。以後吃飯再也不用再露天吃飯了。
設計師專門設計的布依族文化館,擺放著布依族先祖幾百年傳承下來的器具。能讓孩子們更好的學習傳承布依族的文化。
除了對學校的改造,設計師還挑選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布依族房子,進行改造。
客廳,現在變得也很方便,可以用的東西也變多了。
母親的房間,以前是很小的,現在也改得很大,真的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是很黑的,現在也變漂亮了,以前東西都是到處亂堆的。
夫妻的房間也變得寬敞明亮整齊。
設計師在既保留了布依族人的火塘,還增加了現代化廚房和衛生間,提高了全家人的生活品質。
陽臺
吊腳樓底部原來用來養豬的空間,也被改成了酒窖和儲藏室,解決了一家人沒有儲藏空間的煩惱。
新增加的觀景平臺,可以讓一家人和外來的客人有休息觀景的場所。
傳統的布依族織補技術,也將會在這個房間繼續傳承下去。
何舒婷的新家,奶奶秀的花布
何舒婷的小臥室,比以前的房間好太多了,樓上樓下都可以做作業。
廚房也變得現代化了。
改造一所學校,連帶整個古村落108間吊腳樓,夢想改造家從愛心企業的大力贊助,再到每一個工人的辛苦工作。
蝸居也能變豪宅↓↓↓點下方“瞭解更多”,領取設計師0元全屋設計資格,獲取報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