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跟各位聊聊《三國志平話》的相關內容,作為《三國演義》的原型作品,《三國演義》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潤色極盡細緻用心,起碼比起平話中對歷史很不嚴謹的處理,《三國演義》明顯更讓人信服,比如一開篇交代的對抗黃巾軍內容,便基本按照史實,介紹了東漢軍隊是以盧植為主帥,皇甫嵩和朱儁為輔的,而後,又夾雜著董卓、曹操、孫堅等人的故事,當然也少不了劉關張桃園三兄弟。儘管《三國演義》對劉備他們的功勞有些誇大,但畢竟這是小說,所以也算是在合理的加工範圍內,但是《三國志平話》就完全不一樣了。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在書中,我們看不到盧植、朱儁,更看不到董卓和曹操,只有一個皇甫嵩,因為他已經被設定成漢靈帝時期的宰相,所以掛帥出征便成了皇甫嵩的職責,跟很多同類型的評書講述方式都一樣,然後,在招募義軍的過程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帶著簡雍、糜芳以及三千多人馬登場了。接下來的故事就直接讓劉關張唱主角,簡單到有些兒戲般,皇甫嵩就任命劉備為自己帳下先鋒,他們兄弟就履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任務去了。這種設定,使得一場影響了東漢末世的黃巾起義,在《三國志平話》裡就像橫版過關遊戲一樣,一條直線,讓劉關張從第一關打到最後一關,消滅最終boss張角,就算結束。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因此,劉備他們面對的第一關就是兗州城,這裡有50萬黃巾軍駐守,負責人是張角的兩個弟弟,一個叫張寶,跟《三國演義》一樣;另一個叫張表,這就是《三國演義》中沒有出現的人物。但平話裡也沒有張梁,所以也可以把張表理解成張梁。他們哥倆分兵防禦成掎角之勢,城內30萬兵交給張寶,城外一個叫杏林莊的地方,屯兵20萬,張表就在杏林莊駐紮。劉備帶著手下3500人衝向了有20萬敵人的杏林莊,而在大戰中,連這3500人都沒用上,直接被一個張飛包圓了。所以說,《三國志平話》前半部的主角是張飛,關羽只是個連臺詞都只有一段的“大龍套”,這也是讀過平話的人公認的,甭管這設定合理與否,反正張飛就這麼厲害。當然,傳統評書這種角色有很多,羅成就經常扮演這樣的“孤膽英雄”,更著名的還有差點滅了金兵主力的高寵。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所以,張飛一個人來到杏林莊20萬大軍陣前討敵,根本不會出意外,但見張飛輪開一丈八的長槍,也就是丈八蛇矛的原型,舞成了一個車輪狀,估計小說作者就是從戲臺上找到的靈感,想當然地這麼描寫一下而已,張飛大槍一轉圈,靠近他的黃巾兵非死即傷,其他黃巾軍被張飛的“神勇”嚇壞了,只能沒命逃跑,先跑回張表大營的士卒說,漢軍調出六路主力出擊,打得兄弟們潰敗,張表一看,也顧不上多問,帶著20萬兵馬的殘餘力量,跑回了兗州城——如此故事,跟一場鬧劇也沒什麼區別了。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在兗州城內,張表跟張寶介紹說,一個叫張飛的猛將勢不可擋,張飛的大名也因此遠揚,作為漢軍主帥皇甫嵩自然也很高興,領著劉關張繼續往兗州發兵。到兗州城下,故事“照方抓藥”,張飛還是主動請戰,考慮到黃巾駐守堅城,張飛一個人想攻城有點不現實,於是劉備便建議張飛帶些人馬,就這樣,張飛自信地喝一聲:有沒有想隨我沙場立功的?第一聲喊,七個人響應,再喊一聲,又來三位,算上張飛,剛好是11人,一支足球隊的數量,連替補都沒有!隨著張飛第三聲喊,又有兩人參加,加在一起,十三騎,而這種設定其實暗合評書中“十三太保”系統的,比如說李存孝,秦瓊都是一樣,這也是隱喻著張飛的超凡實力。但不管怎麼說,張飛帶著連一支足球隊都不太夠用的人手,就敢應戰兗州城的四五十萬守軍?還是有點誇張過頭了。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然而張飛就這樣上陣了,在兗州城樓上,張表跟張寶介紹,說那個帶頭的將軍,就是襲擊杏林莊的張飛,如今就帶這麼點人來攻城,肯定有貓膩,估計埋伏在後面。張寶也對張表的說法表示認同,於是兄弟倆決定,不上當,閉門不出萬事大吉。張飛更絕,一看罵陣罵不出來,乾脆領著十三騎跳到護城河裡洗澡去了,也別管這護城河的水質適不適合洗澡,反正小說就這麼說的,這樣一來,面對著“一支足球隊”在自己家門口如此囂張,張表實在忍無可忍,也不考慮之前定下的堅守不出策略了,直接率5000兵殺出城外,要趁張飛他們洗澡的時候,偷襲強敵。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張飛更明白好漢不吃眼前虧,帶著12個人往回就跑,反正作者是沒交代劉備與張飛的作戰計劃,但是劉備已經領一千兵馬出來迎擊張表了,劉備手拿雙股劍,也是雌雄雙股劍的雛形,跟張表大戰,雙方打了20回合不分勝負,突然間張表後方一陣大亂,原來是簡雍帶五百兵成功偷襲了張表,張表本來就心慌,一看這前有劉備,後有簡雍,最怕的張飛更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殺出來,只能選擇逃跑,可他剛跑到樹林邊,關羽帶著一千人從樹林殺出,兄弟們合力把張表這五千人殺了個一乾二淨,打到天黑,張表總算退到兗州城下,誰知張飛就在吊橋邊埋伏著,看張寶打開城門,要放張表進城,張飛二話不說,直接把吊橋攻佔,引著大軍衝進兗州。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黃巾軍五十萬人就這麼不可思議地,被劉關張幾千人殺了一個乾淨,張寶還在戰場上陣亡,只剩張表回去,到揚州老巢找張角去了。其實在歷史上,張角根本沒拿揚州當過自己的大本營,但是張飛一個人都能踹營,率領一支“足球隊”就能打垮五十萬黃巾軍,張角坐鎮揚州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揚州自然也成了劉關張兄弟橫版過關遊戲的最後一關,故事非常簡單粗暴,張角率領著幾十萬大軍,要給兄弟報仇,直接給張飛展開了白刃戰,反正雙方死傷多少沒交代,只說張角死在揚州,黃巾軍就此被劉關張,準確的說是張飛一個人,靠勇武徹底清除。

三國志平話:張飛帶著一支“足球隊”,洗一個澡,就把黃巾滅了?

單純從桃園兄弟對抗黃巾這麼一個故事中,就已經可以看出《三國志平話》的粗枝大葉了吧?可能跟很多評書愛好者常聽常見的袍帶書相比,都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但不管怎麼說,這終究是受到時代的限制,而且也正是因為《三國志平話》水準偏低,這才催生出了《三國演義》這樣一部不朽的名著,畢竟《三國志平話》也有一些細節故事,是被《三國演義》借用的。因此,從飲水思源這個角度上說,《三國志平話》雖然不能被稱為經典,但也值得所有喜歡三國故事的人去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