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 | 靈石縣“七類模式”推動“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全面鋪開

自晉中市“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啟動以來,靈石縣緊扣“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目標,認真摸排、梳理分析,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初步形成了七類可複製推廣的改革模式。目前,該縣正依據這七類改革模式有序推進“五地一產”入市改革。

馬和鄉馬和村以每年每畝800元的租金將村民530畝土地流轉給紅杏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帶動150戶村民年增收42.4萬元。同時,村“兩委”又委託紅杏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利用全鄉公共屋頂安裝4座光伏電站,為全鄉368名貧困人口每人每年帶來350元的分紅收入。靈石縣把引導實力雄厚的企業對鄉村“五地一產”進行打包租賃,規劃發展農業產業,吸收農戶就業,實現村集體、村民和企業三贏目標的模式叫作“廠礦反哺型”模式。

另外,該縣還根據符合當地改革發展的實際,推出了文旅融合型、龍頭鏈接型、資產發包型、託管經營型、抱團發展型、鄉賢創業型“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模式。

所謂文旅融合型,就是依託該縣文旅資源,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拓展旅遊項目、延伸旅遊服務、提升景區品質,實現多經營主體投入、旅遊產業集群發展和村集體、農戶高質量增收。比如靜升村旅遊產業集群發展項目。

龍頭鏈接型是利用行業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和產業優勢,利用“五地”開發規模化的現代農業項目,打造區域範圍內的行業領軍產業,發動各類經營主體圍繞龍頭企業開展原料供應和“訂單式”服務,實現產業鏈延伸、農民增收。比如王禹鄉回祖村藉助東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品牌效應和產業優勢,積極開展“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工作,實現產業鏈延伸、農民增收。

資產發包型是村“兩委”對本村“五地一產”進行打包集成,通過資產出租、股權買賣、村企聯建等形式,吸收各類工商資本參與,推動鄉村發展。

託管經營型是組建“合作社+農戶”的經營聯合體,對若干村的“五地一產”從建、產、銷各個環節進行託管式的管理經營,有效解決部分農村幹部群眾思路不開闊、資金短缺的問題,快速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壯大。

抱團發展型是同一地域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建共享、走聯合發展的路子;鄉賢創業型是充分挖掘當地人才優勢,發動本土有鄉土情結的成功企業家或致富能人返鄉創業,發展致富產業,助力集體增收,帶領村民致富。

目前,靈石縣正按照試點先行、分類實施、壓茬推進的辦法,以點帶面推動改革全面鋪開,全面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強勁的動力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