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巨妖”克拉肯的前世今生,它不一定是大王烏賊

說起海怪傳說,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北海巨妖克拉肯了,下面我們就來認真聊聊,為什麼現代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大王烏賊?

“北海巨妖”克拉肯的前世今生,它不一定是大王烏賊

克拉肯

克拉肯(Kraken)來自北歐傳說,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捕魚為主要生存手段之一的早期北歐人,流傳著一個傳說:出海的漁船會偶然遇到大魚群,收穫豐盛。但是,龐大的魚群是深海里的海怪驅趕而來的,是海怪的食物。當水手們興奮的捕魚時,會有巨大的觸手從海底伸出,把船牢牢纏住,拖進大海……

傳說就這麼一代代的在漁民間流傳著,克拉肯成了最為神秘的深海巨獸。

關於克拉肯最早的權威記載,來自卑爾根主教、丹麥皇家科學院成員埃裡希·彭託皮丹(1698-1764)。這位著名的丹麥科學家,在《挪威自然史》中專門收錄了關於克拉肯的記錄。

埃裡希·彭託皮丹描述說,克拉肯是海洋中最大的海怪,根據眾多目擊者的描述,它的形象是外觀“圓而扁平,長滿腕足或觸手”——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克拉肯的藝術形象,也基本上都是這樣,巨大的章魚怪。

埃裡希·彭託皮丹顯然做了很多工作,蒐集了不少“目擊者”的證詞。我們暫且不考慮其真偽,先看看漁民們的說法吧。

“北海巨妖”克拉肯的前世今生,它不一定是大王烏賊

克拉肯

漁民們都一致的認同,克拉肯會出現在離海岸幾英里的地方,測得水深只有20-30英尋深,通常在這裡能捕獲到很多鱈魚。如果他們剛一放下釣鉤,鉤上就掛滿了魚,說明克拉肯就在海底了——因為這裡的實際水深也許該達到80-100英尋,是因為巨大的克拉肯擋住了他們測量深度的繩索,才會顯示只有20英尋深。

不過漁民們不會馬上逃跑,他們反而期盼這種機會。大量的漁船會趕過來,抓緊時間釣魚。與此同時,漁民們會讓小漁船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斷的測量深度——只要測量結果沒有什麼變化,說明克拉肯沒有移動位置。如果測量結果是越來越淺,說明克拉肯正在上浮,必須馬上逃走。他們立刻互相通知,以最快的速度離開這片海域。

回到深度正常的水域之後,漁民們就會靜靜的等待克拉肯出現,“它會把身軀充分的露出,儘管不是它的整個身體……但僅僅是這一部分的周長就有一英里半左右,看起來就像一座小島。”埃裡希·彭託皮丹表示,關於克拉肯的體型,還有更為誇張的說法,他只是採用了更為可靠的數字而已。

即便是這個數字,1.5英里,也就是大約2414米的長度——如果露出水面的部分就這麼大,確實像一座小島一樣。正因為這樣,對於漁民最危險的事情,就是克拉肯深入海底時造成的巨大漩渦,稍微靠近一些的船隻,都會被吞沒。

在1781年出版的《我的兒子在渡船上》中,作者雅格·沃倫伯格也有了具體的描述,克拉肯會發出一種濃烈的氣味,讓魚群來到自己的周圍,成為食物。克拉肯一邊進食一邊排洩,它的排洩物又成了魚群的食物,吸引更多的魚過來。除此之外,雅格·沃倫伯格還專門提到:“……(根據挪威飛行員的記錄)並不是那麼大,加上頭和尾也沒有我們的奧爾蘭島大。”能和一座島作比較,體型真的不小了。

所以,一系列描述都表明,克拉肯是一種巨大的海底怪物。

如果你現在查找關於克拉肯的資料,絕大多數的文章都會說,克拉肯的原型可能是大王烏賊。那麼,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北海巨妖”克拉肯的前世今生,它不一定是大王烏賊

卡爾·林奈

幾乎所有把克拉肯當成大王烏賊的,都一定會提到卡爾·林奈。這位卡爾·林奈是瑞典博物學家,1735年,他發表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統》第一版。網上的很多文章都都認為,他在這本著作中,首次把克拉肯歸類為“頭足綱”。而頭足綱最常見就是鸚鵡螺、烏賊、章魚等生物。

到了1857年,丹麥博物學家亞帕圖斯·斯騰斯特魯普(Japetus Steenstrup)根據一枚被衝上岸的、約8釐米的巨型魷魚喙,猜測巨型海底生物是存在的,克拉肯是真實的。此後,人們開始認同大王烏賊就是克拉肯的說法,並且開始了尋找大王烏賊之路。

於是,不斷有大王烏賊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抹香鯨的肚子裡發現巨大的觸手碎片、在抹香鯨的屍體上發現大王烏賊吸盤的痕跡、獲得大王烏賊的完整標本、獲得大王烏賊活體影像……

然而,大王烏賊一般的體長不會超過20米——除了水手的傳說,還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有“像小山一樣”的大王烏賊存在。

有沒有可能,克拉肯根本就不是大王烏賊,大家都搞錯了?

“北海巨妖”克拉肯的前世今生,它不一定是大王烏賊

大王烏賊

英國學者利奧·魯伊克比在《幻獸動物園》中,提供了另一種看法。當年卡爾·林奈在《自然系統》中描述的,根本就不是克拉肯。卡爾·林奈所描述的生物名為Microcosmus marinus,這其實是他為一種浮游生物起的學名,指的並非克拉肯。

然而到了1818年,一位署名“W.”的人寫了一篇文章,認為卡爾·林奈描述了一種“巨水螅與巨烏賊”的物種,Microcosmus marinus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後來的讀者根據這個觀點,認為卡爾·林奈描述的就是克拉肯,也就把克拉肯當成一種巨烏賊了。

另外,卡爾·林奈在《自然系統》的其他版本中,都完全沒有提到克拉肯或者北海巨妖之類的內容。

再看看大王烏賊的體型、出現頻率、生活習性,似乎都和曾經北歐漁民們口中的克拉肯相去甚遠。會不會有這麼一種情況:大王烏賊並非克拉肯的原型,北海巨妖另有所指?

在這裡,我們再看一個人們很少知道的怪物,同樣是北歐傳說中的“哈弗古法”(Hafgufa)。

“北海巨妖”克拉肯的前世今生,它不一定是大王烏賊

藝術家筆下的克拉肯

這是一種格陵蘭島附近的巨大海怪,關於它的最早文字記載,是13世紀的《歐瓦爾-奧德斯薩迦》。哈弗古法是像“一塊陸地”一樣大的海怪,“它的身體長度足有幾英里……它還有許多個頭和無數的爪子。”

18世紀丹麥傳教士漢斯·艾格德開始將哈弗古法等同於克拉肯,這種巨型海怪於是默默無聞了。

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克拉肯還是哈弗古法,傳說中都是強調它們的龐大體型,可以像大海中的島嶼一樣。所以,克拉肯要麼是另一種更為巨大的生物,要麼是純粹編造出來的海怪。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猜測,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克拉肯的原型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繼續感受藝術家為我們創造的北海巨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