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太善良的人,反而容易煩惱

心理學:太善良的人,反而容易煩惱

文/夏莫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中快樂多一點,煩惱能夠少一點。可是快樂總像沙子裡的金子那樣少,而煩惱卻像沙子一樣鋪滿自己的整個生活。

《新唐書·陸象先傳》中寫道:“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每個人,都會有煩惱。但是,有些人的煩惱很多。而這些煩惱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身邊的人,也來源於自己。

其實,容易煩惱的人,心都很善良。如果你太善良,會增添許多這樣的煩惱,一次次不計回報的給予,卻忘了思考,對方是不是值得你這樣做,善良成了自己的負擔。

其實想要解決這種煩惱,也很簡單,要讓自己的善良有底線和原則。做人也要有稜角,當受到欺負的時候,要懂得拒絕,懂得多愛自己一點。

就像王爾德說的那樣:“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心理學:太善良的人,反而容易煩惱

一、心善,取悅型人格,不忍心拒絕

羅曼·羅蘭說:“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善會使其更惡。”

很多人都有取悅他人的心理,想讓自己身邊的人都開心快樂,以達到自己內心感情的昇華,自身價值的體現。

你煩惱,是因為你不忍心拒絕,內心總是糾結。你煩惱,是因為你善良,總是顧及別人的感受。

當自己用心去幫一個人的時候,自己同樣會有成就感,會有歡愉的感覺。一旦這種“取悅人格”養成,那麼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尋求什麼樣的幫助,都不忍拒絕。

每當別人有求於自己,總是會想自己如果不幫助別人,會給別人帶來怎麼樣的負面影響。如果自己不伸出援手,對方的日子就會痛苦。

很多人不懂得拒絕,也秉承著凡事以善良為本的原則,善待他人,皆為眾生。可是很多時候忘記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幫著幫著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讓自己舉步維艱。因為不懂得拒絕,而讓自己增添了煩惱,用自己的苦難去成就別人的幸福。

別人未必會真正的感謝你,也看不到你的付出,甚至會覺得這對你來說沒有什麼。

你費盡心思幫助別人,別人卻覺得你就是舉手之勞。

很有可能你是一個善良的農夫,但救助的,是兇惡無比的毒蛇。你顧及它的感受,可是它轉過身來反咬你一口,讓你落得最悲慘的那個下場。

不必為了別人而過多的給自己徒增煩惱,適當的學會拒絕,別為了別人的事而糾結著,你的身心就會感覺到輕鬆無比。

心理學:太善良的人,反而容易煩惱

二、心善,心太軟,是一種“病”

米列說:“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覺不出別人的居心不良。”

有些人特別善於偽裝,總是把自己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為的就是以此得到更多人的同情,減少自己的勞動力,而獲得更多的財富和幫助。

如果你的心太軟,很容易被這種人所欺騙,讓壞人有可乘之機。你的行善,就變成了助紂為虐。

越是放任對方,他就會洋洋得意。你的善良在他的眼中就是一種傻,你的善心就會被他放在地上踐踏。你越是給予,他就越覺得理所應當。

用真心,幫助了別人,反而造成了對方的過度貪婪。你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對方的索取和辜負。

本來你以為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幫助了更多的人。但這時候才發現,幫助惡人,不僅沒有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把自己帶入了萬丈深淵。

善良是一種優秀品質,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人心也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太過於心軟,太過於體諒別人,最後受委屈的只有自己。

你煩惱,是因為你心太軟了。善良的人,總是心太軟。

如果善良沒有了分寸,心軟就是一種“病”。如果這種病久治不愈,那麼到最後,不僅增加了自己的煩惱,還有可能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毀了自己的一生。

心可以軟,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凡事要有主見,要有底線。

心理學:太善良的人,反而容易煩惱

三、心善,寧願自己吃虧的性格特徵

你煩惱,是因為你總是顧及別人的感受。寧願自己多吃虧。

老人經常說一句話,吃虧是福。所以我們寧可委屈一點,寧可讓別人佔自己一點便宜,也要讓自己的內心不覺得虧欠別人,能夠心安理得的生活。

得饒人處且饒人,在小事上不與人爭執,這是一種格局。但是對於心懷惡意的人,你忍讓他一次,他就覺得你是一個軟柿子,就挑你欺負。

一次一次的佔你便宜,一開始損失的利益小,你覺得吃點虧沒什麼關係。如果不加以制止,這樣的人會有恃無恐。當你忍受不了,自己損失的利益已經無法承受,可為時已晚。

這時候不僅僅是煩惱,會有焦慮,會有恐懼,會擺脫不了這樣的生活。你這時候再後悔,也為時晚矣。

如果事情自己不那麼好解決,會增添自己許多的煩惱,你也不要總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害怕別人不把你當朋友,或者說一些不悅耳的話。

把你當朋友的人,不會輕易的麻煩你,不會讓你為難、吃虧。

不計較,也要看是對什麼樣的人。有些人的做法就是錯了,就是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就要勇敢的站出來,維護自己。

這樣才能形成正確健康的人際關係,才能“趨利避害”,成全自己的善良,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真心很珍貴,不要什麼人都給予。

心理學:太善良的人,反而容易煩惱

其實,不必那麼善良,不必讓自己糾纏在煩惱之中。

安妮寶貝說:“這日子過一天就少一天,我們所能付出的也在不斷消減,又何必在妄想中計較和追究,不如喝茶,聽雨不如愛慕廝守,這樣的日子過一天就是少一天。”

生活本來就不易,酸甜苦辣都嚐遍,但是有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而無法靠別人去解脫。對於一直尋求你幫助的人,同樣是如此。

在他人要你付出的時候,也可以送給他這樣的話,人生之路漫長,我幫你解決了煩惱,再遇到這樣的危機,你仍然會選擇找我幫忙,如果我不在了,你還是停留在原地,無計可施。

與其,一次次靠他人,不如靠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自己強大起來,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不要覺得自己是救世主,誰都只是一個平凡的人。當你學會拒絕時,身邊的“庸人”也會越來越少,自己的煩惱也會越來越少。

當你學會了拒絕,讓他自己去解決那些事情時,有時反而是真正地在幫他。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不就是這樣的道理嗎?有些時候,真的不必太過善良。有時,那些煩惱真的不必給自己添。

做個善於拒絕,懂得顧及自己感受的人,你會活得輕鬆自在。

-END-

今日話題:

你學會拒絕了嗎?

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