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規格、高水準!這個“大學堂”都講了啥?

4月10日一大早,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就拿起《人類的終極問題》一書開始忙碌起來。今天,她要在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平臺,線上導讀這本書的第三章。雖然這不是她第一次在委員履職平臺上導讀,但她依然做了充足準備。

高規格、高水準!這個“大學堂”都講了啥?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

“閱讀是一個人認識世界、更新知識、提高個人素質的基本途徑。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群主’朱永新這次採用了委員分章導讀的方式,為委員讀書活動多方面收穫和成功奠定了基礎。”18日,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郭媛媛從她的導讀感受說起,對記者講述了她參與全國政協委員線上讀書活動的心路。

春節前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節奏,社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14億中國人待在家中,每個人經歷並被多種情緒裹挾。“我也不例外,當時一煩自己不能身赴一線抗疫;二煩各種信息擾人心亂;三煩建言不能專業精準。”郭媛媛說,“我一直在想,做些什麼好讓自己靜心定力。2月20日,我看到了委員履職平臺‘防控疫情讀書會’邀請參加的通知,沒有任何耽擱,就欣然參與進去了。”

“把閱讀當做一種生活方式,在閱讀中提升自己並不斷涵養精神境界;把閱讀當做一種工作方式,在擔責中鞏固立身之本、夯實履職之基。”在郭媛媛看來,這次讀書活動是一場在高度、精度、廣度、實度和新度方面都兼備的高規格、高水準的文化涵育實踐。“在疫情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的時候,全國政協委員有組織的集體上線讀書,通過讀書會引導委員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特殊時期的委員提供理性議政、對症問政、建言資政的‘充電樁’。作為社會各界代表人士的政協委員,理應成為好書、善讀的先行者、示範者。”

“誰將是最終的贏家?是流行病將橫掃人類,毀掉數百萬生命,還是科技將策馬前去,拯救人類?”這是參加線上讀書會後,郭媛媛讀《病毒來襲》一書中最難忘的一段話。3月19日,她導讀了該書的第十章《大數據時代的流行病預測》。

“這一章談的是如何基於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結合大數據應用,提前做好流行病預測方面的內容。”郭媛媛說,在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除了“最美逆行者”——醫護人員等以外,大數據應用引人注目。“疫情評估、疫情分佈圖、趨勢監測、排查篩查、流調統計、接診救治等環節都有大數據的身影;居民在線預訂口罩,線上查找周圍小區有無確診病例、所乘坐交通工具是否有感染者,顯示一個人過去一個月行動軌跡的健康碼也離不開大數據。可以說,大數據在這次防疫、抗疫工作中,無所不在、作用巨大。”

“如果是以前,讀完這一章節,我可能只會感嘆我們國家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創新科技方面已經領先全球。但是,這次不同。”郭媛媛話鋒一轉說道,“因為要做導讀,所以不像平時那樣粗淺地閱讀,而是細緻、深入地一讀再讀、理解再理解、提煉再提煉。同時,還要在閱讀中延伸思考,發現現實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這對個人知識系統和思維繫統的完善、提升大有裨益。另外,在共享其他委員的導讀過程中,大家互相借鑑學習。許多專家的積極融入、意見發表、相互啟發,對於政協委員隊伍建設與履職盡責,更是富有深遠意義的潛移默化和良性促進。”

“其實,對於政協委員來說,這已不是單純的閱讀。”郭媛媛表示,從每一次閱讀思考中,從知識分享和觀點碰撞中,從不同專家不同視角的解讀中,委員們切入到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等各領域,既拓寬了每個人的眼界,也帶領大家聚焦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而提出更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我覺得用‘大學堂’來形容這次讀書活動,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在這個‘學堂’裡,每一位委員的發言,都有力、有效提升了我們看世界的境界,堅定了為國為民履職的站位,增強了作為委員的政治自覺與高度。”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知識無窮盡,閱讀無止境,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還在繼續。郭媛媛表示,“只要用心、勤奮參與並融入,這樣的閱讀,收穫非常大。”

記者:孫金誠

編輯:魏芯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