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疫情或11月來,我們如何與“艱難”和諧共處

近日,張文宏教授接受採訪時說:“下一波疫情可能11月來”。一句話把我們的期待打破。我們原以為疫情的陰雲會隨著春天的到來而散去,卻發現疫情這隻黑天鵝可能剛剛張開翅膀。艱難,似乎成了2020年的主題詞。而我們也必須在此刻開始學會與艱難長期共處。

如果說前些年,我們是坐在安穩的豪華遊輪上,那麼現在,我們正駛往暗藏危機的冰山帶,如何避開冰山、平穩航線,是擺在我們面前無可迴避的課題。


下一波疫情或11月來,我們如何與“艱難”和諧共處

打造宇宙視野

張文宏教授講到:“世界疫情的控制,它不是取決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也不取決於歐洲,而是取決於世界上那些最沒有能力控制疫情的這些國家,是不是控制得好。”

疫情穿越了國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之前我們總說全球一體化、命運共同體,這次疫情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同呼吸共命運,什麼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疫情面前,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城市、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

電影阿凡達裡所說:伊娃(大地之母)不會選邊站,她只會維持平衡。

過去我們沉浸在改造自然的成績裡,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這場疫情猶如大自然的一記警鐘,告訴我們,我們只是茫茫宇宙的微塵。過度膨脹的攫取自然資源,打破平衡,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清楚的知道了這種關聯度,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造全球視野,把自己當作一個宇宙公民。對自然多一點敬畏、少一點掠奪,最起碼可以儘量低碳出行,把買菜的塑料袋換成布袋;多看些全球新聞,把自己置身於整個大環境之中,當我們明白了事情是聯繫的,看清楚了事件之間的蝴蝶效應,就能少一點莫名其妙的焦灼以及因未知造成的恐慌。


下一波疫情或11月來,我們如何與“艱難”和諧共處

接受無常才是生命的常態

“當波浪知道自己就是大海的那一刻,它就超越了生死的鎖鏈,但只要波浪相信它是波浪,那它就處於生與死的可能性之中。”

這個時代再也不是父輩們一份工作做一輩子的時代了。工具不斷改變、技術不斷革新、意外也頻頻傳來,除了抗拒、恐慌、質疑為什麼是我們遇到了這個時代,我們還可以選擇去面對,去接受,然後與之共存。畢竟被動接受也改變不了什麼,而接受,意味著主動、作為,也許就能改變些什麼。

就像很多年前的“非典”,同樣遭受重創,阿里主動應對、浴血重生,而還有一些企業,我們甚至沒來得及記住他們的名字。

世事無常,固定的計劃固定的思路已經不再是這個時代的玩法了。我們能做到的是與無常同頻共振,像水一樣沒有常態,才能有更多生存的空間,更多的生活體驗。

下一波疫情或11月來,我們如何與“艱難”和諧共處

在利他中利己

李欣頻在《變局創意學》中說這是個謊言沒有藏身之所的時代,只有靈性才能長存。所謂靈性,就是智慧、慈悲、無俱三者具備。這和羅振宇提到的協同共進,梁寧提出的“容納他人利益”和自我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些先行者們都給我們指明瞭同一個方向----在利他中利己。精緻的利己主義已經被時代拋棄了,我們能做的是去為別人提供幫助,而這份幫助讓我們的生存有了價值。因為被需要,所以有位置。

就像美團便捷了我們的生活一樣,願我們也能在幫助他人中,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下一波疫情或11月來,我們如何與“艱難”和諧共處

沒有人會永遠平安無事,總會遇到逼著我們必須成長的暴風雨。如果這場風雨躲不過,那麼就扔掉傘,像我們少年時那麼純粹、快樂的在雨裡奔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