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伯延鎮,一個藏在太行山深處的小鎮!

1961年5月,周恩來總理來到伯延調查研究,在伯延鎮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四個晝夜,中央最終決定了改善國計民生的八字方針,伯延鎮也成了全國第一個取消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地方!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上面的這道大門就是徐家大院,現在改建成了周恩來紀念館!

58年前,周恩來在這裡細緻地瞭解民情,與先鋒大隊幹部群眾談心,聽武安落子戲,吃玉米芯做的窩頭,與老區人民坦誠相見,度過了難忘的4個晝夜,這座大院也見證了一代偉人在這裡的音容笑貌,點點滴滴!

江山錦繡,盛世長春,如今的這一幅紅紅的對聯也道出了伯延人生活的美好和對祖國未來的期盼與祝願!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周恩來紀念館用豐富詳實的第一手材料記錄了這一段不平凡的歷史時刻!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伯延鎮也和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成立人民公社,開展大鍊鋼鐵運動,新辦了公共食堂,存在著高指標、浮誇風等現象,工農業生產困難重重,群眾吃飯成為嚴重問題 !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1959年到1961年,我國又連續三年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作協議,我國國民經濟陷入嚴重的危機之中,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認識到局勢的嚴重性,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總結經驗進行調整,在1961年1月召開的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求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年,會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周恩來總理來到革命老區河北武安伯延村,在這裡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總理說,調查研究,就是要走群眾路線,深入群眾,建黨40年,我們就是靠走群眾路線取得勝利的!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總理就在這個屋子裡召開座談會,聽到了來自農村農民真實的聲音!

村民張二廷在總理問到他時,頭一個跳起身“放炮”:要說食堂好,全是假話,食堂吃不飽。還愣沖沖來了一句:你要是糊弄我們,總理,再過兩三年,你也會沒飯吃的。

周恩來聞言猛然一震,沉凝片刻,眼裡噙滿淚水:還是我這個總理沒當好,我先道歉,對不起大家。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當地農民講述回憶周恩來的往事

周總理在伯延用過的電話、鬧鐘、茶杯等生活用具,他們都很好的保存著,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四天四夜裡,周總理走訪了幾十戶農民家庭,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走訪調研考察中,瞭解了真實情況,伯延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取消集體食堂的人民公社。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5月7日凌晨3:00,周總理在武安給遠在上海的毛澤東主席打電話,彙報了調查情況,毛主席很重視,當天凌晨就在電話記錄上批道,此報發給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參考!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196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宣佈解散公共食堂,1962年初,中共中央又召開7000人大會,繼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隨後全國經濟形勢逐步好轉,伯延鎮是第一個見證公共食堂解散的地方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現在被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藝術化地再現了出來。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伯延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國國計民生髮生轉折的地方!

如今的伯延鎮在努力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同時加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一個歷史、傳統,生態的新伯延呼之欲出!

周總理四個晝夜的調查研究,58年前的歷史迴響,也給當今的調查研究指出了一條路子

時刻把群眾放在心裡,一心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真誠呼應,關鍵是要鼓勵群眾說真話,不聽假話空話,要保護說真話的人,要認真總結,務求實效,推動問題的切實解決!這才是衡量調研成敗的標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