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財報】中信銀行2020年淨利489.80億,不良率降至五年最低,董事會大手筆擬派息124億

金融界網3月26日消息 3月25日晚,中信銀行披露了2020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中信銀行在2020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89.80億元,同比增長2.01%。

更值得欣喜的是,2020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降至近五年來最低。行長方合英今日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從總體上來說,在2020年複雜艱難的經營環境下,中信銀行的這份答卷還算令人滿意。

為回饋廣大股東的支持與厚愛,年報顯示,董事會還擬分派2020年度股息124.29億元,每10股現金分紅2.54元,較上年增長6.28%。據瞭解,這是該行近三年來最大手筆的一次派息。

以下,金融界《挖財報》從資產質量、經營業績、資本充足率等幾個指標,對中信銀行財報進行分析。

  資產質量會逐年好轉

資產質量一直都是投資者關注的話題。2020年疫情影響下,中信銀行主動加大風險處置力度,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截至報告期末,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至1.64%,為近五年來最低。

針對中信銀行資產質量是否到底的問題,副行長鬍罡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近幾年,中信銀行為了夯實資產質量的基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對所有的存量問題資產逐步排摸,同時分類施策,進行了化解和處置;另一方面,夯實風險分類體制,重構風控能力,加強人員管理,確保新增資產和存量資產的安全。”

胡罡表示,目前中信銀行已核銷資產存量超1200億元,今年將繼續加大清收力度,做好利潤回補。同時,針對存量問題貸款,由總行特殊資產經營中心牽頭分行進行名單制管理,一戶一策,通過引戰、有效增信等多種措施化解風險,提高風險分類,減少撥備,回補利潤。

因此,胡罡認為,從摸排的整體情況來看,中信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已經見底,今後會逐年好轉。

另外,胡罡還判斷,覺得今年最後呈現的資產指標應該是不良總體量、率都會比去年下降。從明年開始,中信銀行的資產質量就會輕裝上陣,迴歸較好的水平。並表示有信心,從明年開始,中信銀行的風險成本將逐年大幅下降。

託管業務收入增長42.11%

那麼在2020年疫情考驗的下,中信銀行的經營情況又表現怎麼樣呢?

從數據來看,過去一年,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947.31億元,同比增長3.81%;其中實現利息淨收入1,505.15億元,較上年增長2.44%;實現非利息淨收入442.16億元,較上年增長8.75%。

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回正,2020年實現489.80億元,同比增長2.01%,較前三季度回升11個點。值得注意的一個亮點是,受益於財富管理業務的大幅增長,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較前三季度1%走闊至7.9%,主要由代理服務、託管業務手續費帶動。

其中,代理業務手續費比上年增加1.82億元,增長2.48%,主要由於代銷基金、信託等業務收入增長所致。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比上年增加16.15億元,增長42.11%,主要由於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以及基金託管業務收入上升所致。

    中信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74%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總資產達7.5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27%;存款規模達4.53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12%;貸款規模4.4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9%,主要規模指標保持股份制銀行前列。

作為制約資產增速的重要監管指標,對於系統重要性銀行,銀保監會要求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 8.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 9.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 11.50%。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74%,一級資本充足率10.18%,資本充足率13.01%,均滿足監管要求。但對比監管標準,仍需要不斷補充資本金。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完成了400億元二級資本債的發行,進一步增強了資本的風險抵禦能力和資本充足率的相對穩定。今年3月23日,該行再次獲批發行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並將按有關規定計入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預計2021年資產增速9%

近年來,中信銀行持續推動業務結構由“一體兩翼”向“三駕齊驅”轉變,將零售和金融市場板塊作為輕型發展的重要發力點,對公、零售、金融市場“三大板塊”營業淨收入佔比,已從三年前的55.6%、34.7%、7.1%調整為45.9%、40.9%、11.7%,業務架構更加均衡。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信銀行也藉此提出了2021-2023新3年發展規劃。作為新三年規劃的起步之年,管理層提出了業務特色將更加鮮明、數據科技標籤將更加突出、合規內控體系價格更加穩健、整體聯動優勢將更有成效的發展願景。

另外管理層預計2021年公司資產增速在9%左右,以實現2021-2023年發展規劃良好開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