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古城,却有江南水乡的风姿

隐藏在云贵高原大山中的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西门街与和平街交汇处附近。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以政治、军事要地著称,自古以来就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说法,又被称为"滇楚锁钥、黔东门户"。历史上曾经屯兵2.8万,有供奉四大"东方战神"——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四官殿,还有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及众多的关、屯、堡等。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古城,却有江南水乡的风姿

镇远古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古城接近湘黔铁路的北端,隶属黔东南州,地处湘黔驿道与沅江水路的交汇处。贵州唯一形似江南水乡城市的古城,曾是盛极一时的"水陆都会",扼守着由湖广经贵州入云南乃至缅甸、老挝、泰国、印度的古驿道。

历史给予镇远太多的馈赠,古城里和驿道上的随便一块砖石,说不定就引出一段传奇的故事:张三丰的炼丹台,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的"歌舞地",林则徐的《镇远道中》,吴三桂的练兵场"吴王洞",李烈钧的"乾坤入钓竿"摩崖,集三教于一地的青龙洞……这座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兴衰的名城,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古城,却有江南水乡的风姿

这里的建筑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特色

明洪武初年,明太祖为了将一直未肯臣服,而踞守在云南的元朝巴扎刺瓦尔密一举扫平,便发动了多次的"平滇"战争。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以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川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带兵30万从湖南原溪、沅州进入贵州,进行讨伐滇黔的军事大行动。这次战争进行了近两年的时间,明军每攻下一地,就留下一部分官兵在那里驻守着,一边演兵练习,一边耕种田地,以防地方武装的东山再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屯田驻军"。这些官兵大约6000多人,固守在西南驿道在贵州的重要位置,如隆里、镇远、安顺天龙、云山等地。这些地方都是西南驿道通往云南去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必经之路。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古城,却有江南水乡的风姿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古城,却有江南水乡的风姿

湖畔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体现的又是另一种风情

带着家眷来的明朝官兵,在贵州留下来后养家糊口,度过了他们的余生。没有成家的,也娶了当地的女子。

舞阳河的两岸,一边是承载着历史的古迹,一边是延续着历史的现实生活。漫步古城,青石铺就的街道不宽,车辆不多,行人也很少,是一座安静的小城。飞檐翘角的屋顶,淡灰色的砖墙,镂空的门窗,一幢幢房舍排列有序,依傍在舞阳河畔。房舍倒映在水波之中,折射出古韵幽情。屋顶的飞檐翘角像苗女头上的帽子,俏皮而又顾盼巧笑地看着你,这让略显沧桑的街道看起来很温柔。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古城,却有江南水乡的风姿

漫步古镇才能真正体会它的悠久

这里的建筑与江南水乡的民居极其相似,不过,镇远比江南水乡多了大气的舞阳河和苍绿的山林。山水环绕的静谧氛围与天人合一的淳朴民风,让人放慢匆匆的脚步,驻足留连、细细品味。摆脱成群的旅游团,独自一人在城里寻觅,终于发现镇远古城真正的历史, 就藏在那一条条被称为"歪门斜道" 的古旧巷子里。这些巷子依山就势,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有北京胡同的幽静却不刻板;有江南巷子水乡的秀美,却多了石阶缓坡;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这些巷子,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尽显久远的沧桑古韵。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古城,却有江南水乡的风姿

古镇夜色

镇远古城的夜是恬静的,除了来自远方的我们在夜市里闲逛而带来小小的喧嚣外,古城的居民都早早地关门闭户,枕着河水歇息去了。只留下青龙洞前那一排雅致的灯光,与河岸人家门前一串串深谙历史余韵的红灯笼,浅吟着古城的恬静。

在匆匆中依依惜别镇远之时,我幻想着有一天还会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