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天下無謀系列》

《處世懸鏡》: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經典古書。儘管是本古書,但其中的保身箴言對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仍是行之有效的珍貴遺產。看著這部書,猶如一位慈祥而睿智的老者,在一點一滴地向我們講授人生的甘苦、做人的學問、處世的真經。


《度心術》:幫你在為人處世、交際辦事中抓住對方心理,通過各種手段瓦解和征服對方。如果您希望在社交的各種場合如魚得水;希望成為最受歡迎的人;希望能在商場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妨試試度心術。


《觀人經》:觀人不似看相,重在識人用人。觀人作為“經”,或許有拔高之嫌,但仔細審視它,既講究原則,又靈活多變;既富有智慧,又飽含情感,令人心悅誠服。識人,從人倫親情著眼,漸次推進,直透心理深層,用人,循著理性的光標,不以好惡定奪,而惟事功為大。要說觀人防真諦,無外乎重情而入理,狡黠而不詭,較真而不失大度。讀本編,雖未必“如聽仙樂耳暫明”,但總有豁然貫通之惑。


《解厄學》:是一部十分罕見的著作,它不僅立足於“解厄”,更關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說,這是一部中國版的“人性的弱點”。他提出的“馭情為先,而後可馭人生”的觀點,至今仍有其精闢的現實意義。


《羅織經》:是唐代武周王朝時期那個臭名昭著的、專門整人害人的酷吏來俊臣和他的黨羽編著的後黑書。此書機心縝密,邪惡有術,讓讀過的正直人士無不脊冒冷汗、腳底生寒,無不感嘆中國潛文化之可怕。即便是雄才大略、才智過人的女皇武則天讀後也感嘆不已。


《權謀術》:是明代張居正所作的一部權謀類著作,共分為13卷。聽其言而觀其行,觀其色而究其實。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進可以全國,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半部殘書,一代名相;十年崢嶸,千年權謀。本書是一代名相張居正對權謀之術的所思所悟。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入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密輕易示人,這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權謀著述卻極少的秘密。


《榮枯鑑》:是一本經典的謀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長樂老寫成。五代宰相馮道一生仕唐晉漢週四朝﹐相六帝﹐因自號"長樂老"。《榮枯鑑》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仕經》:對掌握官場策略和技巧提供了很好的參考。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封建時代官場的權術。同時,它也具有一定的現實作用,通過它提供的內容,我們既可以識別官場中的某些機巧,又可以批判地繼承其中的智慧。


《勢勝學》:作者薛居正,北宋初期名臣。透過這本《勢勝學》,讓有權者如何行權、無權者如何取勢、富貴者如何守業、貧賤者如何進取這些人生中大的命題都有了明確具體的答案。


《守弱學》:守弱,道家哲學,謂之以弱勝強,以柔克剛。能夠守弱,必能變強,強者守弱,使強者恆強、弱者守弱、由弱轉強。守弱是強弱轉換的學問。世分強弱,人分高低,難道弱者便永遠處於弱勢,強者便可恆強嗎?人的一生為何有時處於強勢,有時又處於弱勢?強弱之勢又是如何轉化的?守弱的奧妙道出“強者守弱,使強者恆強;弱者守弱,可由弱變強”的大道理、大學問--柔弱處上。


《韜晦術》:被稱為"攻守進退"的枕邊書,傳統謀學中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小用小成,大用大成。韜晦術是所有謀學中至具實用功效得一門學問。


《予學》:著實獨樹一幟,“高人一等”。它的價值不在於標新立異,而在於找到了決定人生成敗的最本質的東西,而在此之前,人們或是茫然不知,或是不屑一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予學》的古籍整理便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它能促使人改變觀念,不僅僅以獵取和佔有為能,而且要在“給予”這條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功夫。這是建設文明和諧社會所必需的道德素養,更是對人對己都有利的處世謀略。古人“舍”與“得”、“予”與“取”的智慧,小予小成,大予大成!


《止學》:告訴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在什麼地方停下來的學問。從事物之間的相互變化出發,水滿則溢、月圓則缺,所以要“適可而止”。“有餘”就不好,“不足”就補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